地殼和巖石圈的區(qū)別和聯系

回答
瑞文問答

2024-04-19

為了說明地殼和巖石圈的關系和區(qū)別,分別對其厚度、成分、結構等特征加以分析。地殼在全球的厚度和成分極不相同,結構也不一樣。就厚度看,大陸地殼較厚,平均為33千米,高山地區(qū)厚度更大。

擴展資料

  例如:青藏高原的厚度在70千米以上,是地殼最厚的部分。大洋地殼較薄,一般厚度在5-8千米,例如太平洋的最薄處還不到5千米,該洋中部是世界上地殼最薄的地方,說明地殼下界面也是起伏不平的。就成分和結構看,根據地殼化學組成的差異和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在大陸地殼深度為22千米左右處存在有一個較為明顯的間斷面,即康拉德不連續(xù)面,把地殼分為上下兩層,即硅鎂層和硅鋁層。

  巖石圈則是包括地殼和軟流層以上的上地幔頂部,由巖石所組成。在莫霍面到1000千米深處的上地幔的上部(地面下約60-250千米之間),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蛻變生熱,溫度很高,使巖石接近物質熔點處于塑性狀態(tài),叫軟流層。一般認為這里可能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此層也是個顯著的地震波低速層。人們把軟流層以上的上地幔頂部劃入巖石圈的范圍。可見她殼僅是巖石圈的一部分。

  地殼的地質結構

  上層化學成分以氧、硅、鋁為主,平均化學組成與花崗巖相似,稱為花崗巖層,亦有人稱之為“硅鋁層”。此層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區(qū),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連續(xù)圈層。

  下層富含硅和鎂,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巖相似,稱為玄武巖層,所以有人稱之為“硅鎂層”(另一種說法,整個地殼都是硅鋁層,因為地殼下層的鋁含量仍超過鎂;而地幔上部的巖石部分鎂含量極高,所以稱為硅鎂層);在大陸和海洋均有分布,是連續(xù)圈層。兩層以康拉德不連續(xù)面隔開。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六月婷婷国外视频在线 |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 天天影视综合网色综合国产 |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电影 | 伊人亚洲综合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