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節奏劃分

時間:2023-11-24 11:14:25 曉麗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節奏劃分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沒少做古詩詞鑒賞吧?古詩詞鑒賞是富于創造性的精神活動,是對作品更深層次的探討和領悟。想必很多人提起古詩詞鑒賞依舊是非常苦惱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節奏劃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節奏劃分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

  北風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斷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飛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斗艷盛開。雪花飄散進入珠簾,沾濕了羅幕,穿上狐裘不感覺到溫暖,織錦做成的被子也覺得單薄。連將軍和都護都拉不開弓,都覺得鐵衣太寒冷,難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縱橫交錯著百丈厚的堅冰,愁云暗淡無光,在萬里長空凝聚著。在軍中主帥所居的營帳里擺設酒宴,給回去的客人餞行,胡琴琵琶與羌笛奏出了熱烈歡快的樂曲。傍晚在轅門外,紛紛大雪飄落,紅旗被冰雪凍硬,強勁的北風也不能讓它飄動。在輪臺東門外送您離去,離去的時候大雪鋪滿了天山的道路。山嶺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見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馬走過的一道道蹄印。

  簡析

  這是天寶十三年(754)岑參在輪臺寫的一首送別詩,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正如詩題所標示的那樣,這首詩以歌詠白雪為主要內容,同時也抒發了作者送別友人的深情厚意。詩一開頭,就把邊地奇寒、早雪的特異風光和壯麗景色,通過典型事物,用飽蘸淡墨的畫筆,以浪漫主義手法氫它描繪了出來。北風卷地,連那堅韌不撥的白草,也為之摧折。那風啊,簡直是一把鋒利的鏟刀,把大地喬得凈蕩蕩的了。可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夜之間,竟變成了異樣的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這玉樹瓊枝,千姿百態的冰雪世界,卻春風陣了,象是醉人的芬芳燦爛的江南春色。這境界該是怎樣的新奇壯美!在這壯觀的奇景輝映下,詩人從四個不同的角度,進一步描寫了這早雪帶來的令人難耐的奇寒。

  那飄飛的雪花啊,連帳內的羅幕都打濕了;狐皮袍子不暖啊,蓋的錦被也嫌太薄;將軍的手啊,已凍得拉不開弓;征戰護身的鐵衣啊,也冷得難以穿上。但就在這一派難耐的奇寒中,透出了一股雄的健的氣息。珠簾羅幕,狐裘錦衾,是多么的富麗;將軍角弓,都護鐵衣,又是多么威嚴。它巧妙地把防守邊疆,戰勝奇寒的將士,生動而鮮明地烘托了出來。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畢竟還是奇寒,從而才能顯示出防守邊疆的將士,是怎樣艱苦卓絕。八月在內地,正是桂子飄香,皓月增輝的美好時節,而邊地呢,已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可是,這瀚海堅冰,萬里凝云,雖然愁慘,但不蕭瑟、凄涼,而是渾厚、沉郁,這正是岑參邊塞詩歌奇峭的藝術風格的特征。正是在這漫天皆白,寒氣襲人的時候,中軍設宴,餞別歸客。一時胡琴、琵琶、羌笛齊奏,伴著塞外風光,自是別有一番天韻。這首詩,以奇麗多變的雪景,縱橫矯健的筆力,開闔自如的結構,抑揚頓挫的韻律,準確、鮮明、生動地制造出奇中有麗、麗中奇的美好意境,不僅寫得聲色宜,張弛有致,而且剛柔相同,急緩相濟,是一乎不可多得的邊塞佳作。全詩不斷變換著白雪畫面,化景為情,慷慨悲壯,渾然雄勁。

  詞句注釋

  ⑴武判官:當是封常清幕府中的判官。判官,官職名。唐代節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節大使,可委任幕僚協助判處公事,稱判官,是節度使、觀察使一類的僚屬。

  ⑵白草:西北的一種牧草,曬干后變白。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各民族的通稱。

  ⑷梨花:春天開放,花作白色。這里比喻雪花積在樹枝上,像梨花開了一樣。

  ⑸珠簾:用珍珠串成或飾有珍珠的簾子。形容簾子的華美。羅幕:用絲織品做成的帳幕。形容帳幕的華美。這句說雪花飛進珠簾,沾濕羅幕。“珠簾”“羅幕”都屬于美化的說法。

  ⑹狐裘:狐皮袍子。錦衾(qīn)薄:絲綢的被子(因為寒冷)都顯得單薄了,形容天氣很冷。衾,被子。

  ⑺角弓:兩端用獸角裝飾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凍得)拉不開(弓)。控,拉開。

  ⑻都護:鎮守邊鎮的長官此為泛指,與上文的“將軍”是互文。鐵衣:鎧甲。難著:一作“猶著”,一作“猶著”。

  ⑼瀚海:沙漠,這里當指輪臺附近的準噶爾盆地沙漠。闌干:縱橫交錯的樣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這句說大沙漠里到處都結著很厚的冰。

  ⑽慘淡:昏暗無光。

  ⑾中軍:稱主將或指揮部。古時分兵為中、左、右三軍,中軍為主帥的營帳。飲歸客:宴飲歸京的人,指武判官。飲,動詞,宴飲。

  ⑿胡琴:泛指西域之琴,不是現在的胡琴。羌笛:羌族的管樂器。這句說在飲酒時奏起了樂曲。

  ⒀轅門:軍營的門。古代軍隊扎營,用車環圍,出入處以兩車車轅相向豎立,狀如門。這里指帥衙署的外門。

  ⒁“風掣”句:紅旗因雪而凍結,風都吹不動了。一言旗被風往一個方向吹,給人以凍住之感。掣,拉,扯。

  ⒂輪臺:唐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境內,與漢輪臺不是同一地方。天山:一名祁連山,橫亙新疆東西,長六千余里。

  ⒃滿:鋪滿。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⒄山回路轉:山勢回環,道路盤旋曲折。

  ⒅空:只。

  白話譯文

  北風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飄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間春風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競相開放。

  雪花飄入簾籠沾濕帳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將軍獸角弓凍得拉不開,都護的鎧甲冷得難穿上。

  無邊沙漠結成百丈堅冰,憂愁的陰云凝結在長空。

  帳中擺酒為回京人送行,助興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黃昏時轅門外大雪紛飛,凍硬的紅旗風吹不飄動。

  在輪臺東門外送你回京,臨行時茫茫白雪布滿山。

  山路曲折不見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馬蹄的印跡。

  創作背景

  岑參于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此詩當作于此期,具體時間約在天寶十四載(755),地點在輪臺。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臺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

  作者簡介

  岑參(715-770),荊州江陵人,早年孤貧,博覽經史。岑參為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其詩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麗,尤長于七言古詩。岑參善于寫景,在景物中寄寓豪情壯志,想象奇特,感情飽滿,推進了邊塞詩的發展。

  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遷居江陵(今屬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歲孤貧,遍讀經史。 20歲至長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寶三載(744)中進士。八載、十三載兩次出塞任職。回朝后,任右補闕、起居舍人等職。大歷間官至嘉州刺吏,世稱岑嘉州。后罷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參早期詩歌多為寫景、述懷及贈答之作。山水詩風格清麗俊逸,頗近何遜。但語奇體峻,意境新奇;感傷不遇,嗟嘆貧賤的憂憤情緒也較濃。如《感遇》 、《精衛》 、 《暮秋山行》、 《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六年邊塞生活,使岑參的詩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基調。他既熱情歌頌了唐軍的勇武和戰功,也委婉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悲慘。火山云,天山雪,熱海蒸騰,瀚海奇寒,狂風卷石,黃沙入天等異域風光,也均融入其詩。代表作有《白雪歌》 、 《走馬行川》 、 《輪臺歌》 。此外,他還寫了邊塞風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處以及將士的思鄉之情和苦樂不均,大大開拓了邊塞詩的創作題材和藝術境界。岑參晚年詩歌感時傷亂,漸趨消沉。入蜀后,山水詩中添奇壯特色,但隱逸思想在詩中也有了發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節奏劃分】相關文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翻譯12-31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11-22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反思12-13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翻譯10-07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譯文05-05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原文12-09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翻譯12-14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譯文05-18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翻譯04-14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譯文06-2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一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在线 | 中文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性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秘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