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端午節手抄報

時間:2024-08-20 18:12:30 板報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迎端午節手抄報

  端午節送給你一個粽子短信,誠意里包著一份俏麗紅豆、香甜大棗、健康綠豆、金錢就像粒粒米,包在一起全歸你,裝在短信發給你,祝端午愉快又有趣!

  迎端午節手抄報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之外,不同的地方,各地飲食特色都各有不同,有黃鱔、面扇子,更加有民族特色有茶蛋、薄餅等等。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者,初也,五為陽數,故又稱"端陽節"。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吃面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面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涂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里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于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采用精白面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后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卷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嘗到多種味道。

  吃桃、茄子及菜豆

  在臺灣、苗栗地區,俗傳過端午要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長壽。俗話說:“食茄吃到會搖,吃豆吃到老老”。另一種說法是,吃長豆是為不被蛇咬(因長豆形狀像蛇)。吃茄子則可預防蚊子咬(茄子客語叫做“吊菜”,而“咬”,土音為“ㄉ一ㄠ”,取其諧音)。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Do you know who is "Qu Yuan"? What type of "Zongzi" do you like most? Have you ever joined a dragon boat competition? All these are related to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Do you know the origin of this festival? Read the following essay and you will have a clear picture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5th day of the 5th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is an important day for the Chinese people. The day is called Duan Wu Festival, or Dragon Boat Festival, celebrated everywhere in China.

  This festival dates back to about 2,000 years ago with a number of legends explaining its origin. The best-known story centers on a great patriotic poet named Qu Yuan.

  The customs vary a lot in different areas of the country, but most of the families would hang the picture of Zhong Kui (a ghost that can exorcise), calamus and moxa in their houses. People have Dragon Boat Races, eat Zong Zi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 and carry a spice bag around with them.

  吃粽子是端午節飲食習俗的,而各地吃的粽子口味不同,粽子制作過程中的方法用用料也不一樣,包粽子的米加工精細程度也會各有不同。

  作為節令食物的粽子是經過多方融合和歷朝歷代的不斷發展、不斷變化、不斷豐富、逐漸成俗。晉代,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食品,包粽子的原料除黏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南北朝時期粽子的品種增多,黏米中摻雜各種肉類、板栗、紅棗、赤豆,這時的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唐代最有特點的'是蜂蜜涼粽子。唐韋巨源《食譜》有記載,其特點是只用糯米,無餡,煮熟后晾涼,吃時用絲線勒成薄片,沾上蜂蜜與黃桂醬(白糖腌桂花)。

  當時長安城已有專門經營粽子的店鋪,包粽子的米加工得也很精細,粽子形狀也變得多樣,如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有“大唐粽子”的記載。宋代有了“以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粽”,陸游日之“盤中共解青菰粽,哀其將簪艾一年”。另外,宋代還有填入各種果肉的“蜜餞粽”,蘇東坡形容是“時于粽里見楊梅”。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出各種形狀作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元代包裹粽子的材料由菰葉變為箬葉(竹葉),避免了菰葉的季節局限,為粽子變成日常食品創造了條件。明清時代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餡料的種類也更多,如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清乾隆年間又出現了火腿粽,令人口味一新。據傳,乾隆年間宮中曾舉行粽子宴,皇帝面前擺出了一千多只粽子。

  包粽子,按民俗習慣,一般是端午節前一天浸糯米、洗粽葉,洗粽葉即為了清凈葉子上的臟東西,另外也防止葉子枯黃而失去特有的清香。粽子包好,夜晚煮熟,早晨食用。包裹粽子材料主要是用河塘里生長的嫩蘆葦葉,或是竹葉等,統稱為粽葉。黍和糯米是粽子的主要材料,同時,肉類、蛋類、果品、雜糧、山貨均可入料。形狀沒有統一的規定。到如今,粽子更是千種姿態、萬般內容。各個地方根據當地特產和習俗制作出各式粽子。

【迎端午節手抄報】相關文章:

慶中秋迎國慶手抄報10-19

端午節手抄報英語手抄報06-27

迎國慶節手抄報內容大全09-25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06-11

端午節手抄報素材06-11

端午節的手抄報資料06-11

端午節手抄報內容06-11

端午節的手抄報素材06-13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手抄報06-25

2024端午節手抄報素材06-1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本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 中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 亚洲精品欧美在线综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