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宵節照片手抄報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制作元宵節手抄報是小學生了解元宵節的開端。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元宵節照片手抄報,希望你們會喜歡。
元宵節照片手抄報
元宵節燈謎
1、一夜魚龍舞(民俗風俗詞語)。 元宵燈會
2、除夕守歲數鐘聲(打一商業用語)。 年終盤點
3、年終歲尾,不缺魚米(打一字)。 鱗
4、除夕夜守歲(打一歇后語)。 辭舊迎新
5、初一(打一成語)。 日新月異
6、一夜有喜(電影名)。 元宵樂
7、元旦元宵捷報頻傳(打一成語)。 節節勝利
8、清明前夜(節日紀念日)。 元宵
9、園外隱約聞猿啼,星月小橋聽蕭聲(節日紀念日)。 元宵
10、拜年(打一作家名)。 賀敬之
11、家家迎元宵(學校用語)。 第二節
12、十五花燈艷,萬人期中彩(金融詞語)。 元宵獎儲蓄
13、好歹倒置令心怯(常言俗語)。 元宵佳節
14、元宵之夜遇徐娘。(《射雕英雄傳》人物)。 胖婦人
15、白糖梅子真稀奇(打一食物)。 元宵
16、新春佳節話元宵(報刊名)。 半月談
17、元宵節開社員大會(部門單位場所)。 方正集團
18、元宵(成語)。 一朝一夕
19、元宵出門賞燈(常言俗語)。 外行看熱鬧
20、婚期定在元宵后(成語)。 喜出望外
元宵節的文化象征
元宵節也是中國農耕文化的體現。元宵節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農業生產息息相關。元宵節被人們視為春節最后的高潮,因為過了這天,人們就要真正進入新一年的生產生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這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國民間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和其他傳統節日強調“合家團聚”不同,元宵節更強調“普天同慶”。在元宵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燃燈,人們還要舉辦豐富的娛樂活動,如逛集市、看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扭秧歌……因此它也被視為中華民族最熱鬧的節日,可以說是中國的狂歡節。
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賞花燈習俗來源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非常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非常,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鉆燈腳生卵葩”(就是鉆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節照片手抄報】相關文章:
手抄報元宵節習俗02-22
中國元宵節手抄報02-23
元宵節手抄報的內容02-26
元宵節的手抄報資料02-22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02-21
元宵節手抄報素材02-22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02-21
元宵節的英語手抄報素材02-22
元宵節英語手抄報素材02-27
英文元宵節手抄報內容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