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朱自清《背影》

時間:2024-11-14 08:50:25 曉鳳 背影 我要投稿

賞析朱自清《背影》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能讓我們感受深深的父愛,一起來是賞析朱自清《背影》這篇散文。

賞析朱自清《背影》

  《背影》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上學的時候已經讀過,現在再讀,更有一番體悟;忍不住為作者精妙的文筆而拍案叫絕,更為文中所表達出的父子親情而潸然淚下。

  《背影》寫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憶性的抒情散文。文章寫的是1917年冬,因祖母去世,作者從北京至徐州,和父親一道回鄉奔喪,喪事辦完后,父親去南京謀事,作者返回北京上學,父子在浦口車站送別的情景。

  關于《背影》,作者曾經這樣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父親的來信里的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這段話將《背影》的成文因由,敘述重點和行文風格和盤道出,是理解該文的關鍵所在。

  《背影》,一千三百余字,篇幅短小,卻具有歷久彌新,動人心弦的藝術魅力。現在的散文,動輒五千多字,浩浩蕩蕩,似乎不寫長篇,顯示不出作者水平;更有部分網站和雜志對散文投稿,有不少于三千字的荒唐要求。筆者初設文壇,也曾深受折磨,無所適從,現在讀《背影》,不覺汗顏不已!

  現在從藝術方面看《背影》:

  第一,構思巧妙新穎,布局凝練精美。首先,作者把描寫的焦點投放在一個普通而典型的細節——父親的“背影”上。作者開門見山,“我最不能忘記的就是他的背影”,點題的文字把讀者的視線聚焦在“背影”上,留下初次的印跡。接下來,作者由遠及近,層次分明地敘述了祖母的喪事,父親的失業和虧空,父子同行的因由,像戲劇的念白一樣交代了事情的背景,簡潔的敘述中營造出一種濃郁的悲切氣氛,為下文描寫父子送別的情景作好了情感上的鋪墊。文章四次提到“背影”,卻沒有平均著墨,而是濃淡相宜,虛實結合。開頭以“背影”點題。第二次是父親為“我”買橘子時的“背影”,這次作者用筆較重,具體細致,實中有虛。第三次是父親離開車站一剎間的“背影”,只淡淡地虛帶一句“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就將父子不忍分離的悲酸悵惘活化了。第四次是結尾處,作者引用父親來信的文字,道出了父親晚年凄涼、無奈和頹唐的心境,淚眼朦朧中似乎看見了父親的“背影”。這是幻覺,更是實情,將全篇的感情提高到極處,卻又將感情的大堤一下子破開。這里“背影”的虛寫與開頭點題“背影”的文字遙相呼應,使得作品結構精致完美。其次,引用父親的信,作者不是放在開頭引起回憶,而是放到結尾,升華主題。真是別具匠心,體現了作者“大道至簡”,“大象無形”的布局功力!

  第二,白描手法的運用,簡潔有力,由表及里地展示了父親復雜的內心世界。作者沒有靜止地描寫父親的背影,而是通過白描的手法,層次分明地進行了立體描寫。作者先描摹父親的形態:身體肥胖,衣著臃腫,走動蹣跚,表現出父親:喪母的悲痛,失業的疲累,戀子的深情,加重了“背影”的厚度。接著,一眼不眨地看到父親一些列的動作。父親步履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探下身”,“穿過鐵道”,“爬上月臺”,“雙手攀著”,“兩腳縮”,“向左微傾”……一連串復雜的動作,這里的背影,只留下最有典型意義的鏡頭,把父親明知自己行動不便,仍堅持為兒子買橘子的愛子深情敘寫了出來,也把“我”的心里變化表現了出來,更是引起了讀者感情上的共鳴。

  第三,語言質樸凝練。《背影》用詞樸實,簡潔,口語化。全篇寫實,卻詳略得當,用字惜墨如金。寫父親失業,用“差事也‘交卸’了”、“賦閑”來表達,既得體地照顧了父親的面子,又敘寫了生活的無奈。朋友相約游逛,因心境不佳,“勾留”了一日。“說定”不送我,“再三叮囑”茶房,“甚是仔細”,偏偏“終于”不放心。看似重復的兩句:“躊躇了一會兒”,也是極力地寫父親因為事忙,卻怕“熟識”的茶房相送不“妥帖”,表達了父親此時此刻復雜的心境。父親“忙著”照看行李,“忙著”講價錢,連著兩個“忙著”,表現了父親事無巨細,一顆心全在兒子身上。父親送我上了車,“囑我”,又“囑托”茶房,看似絮絮叨叨,啰啰嗦嗦,卻體現了父親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切。父親的話全文只有六句,卻話短情長,充分地表達了主題。

  第四,敘事和抒情有機結合。對父親的思念和感恩,作者通篇文字是通過追敘的方式表達的,文中兩次自責:“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那時真是太聰明了”,用自己的幼稚反襯父親的偉大。“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哎!我不知何時能再能與他相見!”既表達了對父親的憐惜和眷念,又體現了作者對惡劣的社會現狀的強烈不滿!

  再從表達感情上看:

  年輕時,自以為已經長大,體會不出人生的艱難,覺得自己了不起。覺得父親講話不大漂亮,看事情沒有自己深刻,心里暗笑父親的“迂”,明明流淚了,卻趕緊拭干了淚,怕父親看見,關鍵“也怕別人看見”。所有這些現象,也曾經表現在筆者的身上,所以重讀《背景》,不由感嘆作者對人性把握的深刻。作者沒有夸張的語言寫父親怎么關心自己,怎么愛護自己,也沒有長篇累牘地寫自己對父親的感恩和思念,文字儉省到了極點,可作者以真情寫真情,以實事寫實情,結構合理,層層深入就引起了讀者的共鳴。不到一定的年齡,缺乏人生的歷練,對長輩所作所為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情由衷發,同頻率才能同感受,中年時再讀《背影》,筆者不由得潸然淚下!

  總之,《背影》是“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值得我們不斷咀嚼,不斷學習的最美的散文!

  詞句注釋

  ⑴差(chāi)使:舊時官場中稱臨時委任的職務,后來泛指職務或官職。

  ⑵奔喪:在外聞親人去世而歸。

  ⑶狼藉(jí):散亂不整齊的樣子。亦作“狼籍”。

  ⑷典質:典當,抵押。

  ⑸光景:境況。慘澹:凄涼,冷落,毫無生氣;也作“慘淡”。

  ⑹賦閑:沒有職業在家閑居。

  ⑺勾留:逗留。

  ⑻茶房:舊時稱在旅館、茶館、輪船、火車、劇場等地方從事供應茶水等雜務工作的人。

  ⑼妥帖:恰當,十分合適。

  ⑽躊躇(chóu chú):猶豫。

  ⑾腳夫:舊稱搬運工人。

  ⑿馬褂:舊時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短褂。

  ⒀蹣跚(pán shān):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也作“盤跚”。

  ⒁箸(zhù):筷子。

  ⒂大去之期:辭世的日子。

  創作背景

  1917年,朱自清20歲,祖母不幸去世,他和父親一起回家辦喪事,正好父親也將自己作為煙賣局局長的職務交差了。在喪事辦完之后,父子兩人恰巧要一起去南京,而朱自清也要去北京,父親由于不放心便要親自送他去火車站,由于行李眾多,父親便讓人幫忙,雖說話不太漂亮也極力要幫兒子的忙,最后又跨過重重月臺去幫兒子買橘子。在那特定的場合下,作為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體貼、愛護,使兒子極為感動,這印象經久不忘,并且幾年之后,朱自清想起父親那高大的背影,久久不能忘懷。1925年,朱自清有感于世事,便寫了這篇文章。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現代散文家、學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成員,原任清華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后轉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在抗日民主運動的影響下,政治態度明顯傾向進步。晚年積極參加反帝民主運動。他的散文,結構嚴謹,筆觸細致,不論寫景抒情,均能通過細密觀察或深入體味,委婉地表現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抒發自己的真摯感情,具有濃厚的詩情畫意。主要作品有《毀滅》《蹤跡》《背影》《歐游雜記》《倫敦雜記》等。

【賞析朱自清《背影》】相關文章:

朱自清的《背影》賞析10-18

背影朱自清賞析06-07

《背影》朱自清賞析10-01

朱自清《背影》的賞析03-29

朱自清《背影》 賞析05-12

朱自清《背影》的賞析07-02

《背影》朱自清賞析06-22

朱自清背影文章賞析07-22

朱自清《背影》課文賞析08-27

解讀賞析朱自清的《背影》08-2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aⅴ专区 三级网站免在线看 | 韩国日本亚洲国产不卡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专区 | 在线免费午夜国产网站 | 日本精品一二区性爱区 | 日本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