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回味邊城散文
十年前,從沈從文的《邊城》走進茶洞,這座因文而名的小鎮。那時的茶洞,神秘、遙遠、溫馨又纏綿,如在夢境。
今天,當親身感受,親眼撫摸這塊夢中的山水時,才覺得它的親切、嬌媚、靜美和靈動。
這是一次遲來的邂逅。隆隆冬日,我們一行五人在熱心腸同學的陪同下,來沾染古鎮的文脈和靈氣。
從古樸的街道走進去,腳下的青石板干干凈凈,兩邊的木質古屋錯落有致,不遠處,一條細水涓涓長流,伴隨著小鎮的歷史和滄桑,仿佛古鎮的故事都隨水慢慢飄來,又輕輕地流走。
這是一個彌漫著墨香的地方,從《邊城》的文字中走來的人和景都如鐫刻進心里的圖文,幾經歲月都一樣栩栩如生、難以抹去。我們走的,大概是那條黃狗經常路過的地方。
本來就不大的清水江,在這里卻變得寬敞而平和了。水靜靜的流淌,不急不緩,也許是不想擾亂小鎮的寧靜,水面很平,只在有風的時候才蕩起一層層漣漪,輕輕柔柔的。水聲也不大,好像再響一點就會失去這兒固有的文氣,有一點默默流走的味道,讓我用心的觀察了一陣,才敢肯定的判斷出往下去的沅江方向。河邊一字排開的游船長龍,渲染著小鎮旺季的繁華和游人對清水江水的鐘愛。幾條載滿游客的游船在河中隨意的漫游,那些滿足的笑臉愜意的吸引著岸邊羨慕的目光。對面翠翠島上高高凝視的翠翠和腳下的黃狗,你們在尋找二佬的那只龍舟嗎?他在哪? 鴨子呢? 開始放了嗎? 二佬抓著了嗎? 還會送過來嗎?
湘西的城,都是一條河沖出一小塊平地,然后依山傍水建城。茶洞和清水江相依相偎,沒有擺脫湘西的宿命,不同的是茶峒有一個孿生的兄弟------隸屬于重慶的洪安鎮,兩地依托清水江,共同發展,齊頭并進,良性競爭的格局已經形成,前途看好。
湘西人膽大,一條小溪也敢叫江,清水江在這里卻看不出有托大妄稱之嫌。它能把這片好山好水裁剪成兩省一市,又用一條船把它們連成一體,這種“一腳踏三省”的大手筆,我想也只有能叫“江”的河才敢與之匹配。
當年倒掉的白塔,幾經重修,已成一道不可或缺的靚麗風景,潔白的塔依山聳立在山腰,顯露在山里灌木叢中,鶴立雞群,是老人在久久的關注翠翠的成長吧? 翠翠屋的窗被改造得很低很大,二佬的歌聲再也不會只讓翠翠在夢里似有似無的聽見了。
順順樓、拉拉渡、三不管島、儺戲、賽龍船、擺渡、二龍灘,還有老人那不滿的酒壺......我一直尋覓著從文大師筆下的那一場離奇的悲歡離合。遠去的人不在,現代的因素不斷侵蝕著那個只屬于茶洞的悠遠的故事,只有矗立的翠翠遙望著河對面排上的二佬和大佬。
會變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人、事、物,包括一個地方。
妻,同行的校長一家和陪伴的同學一路歡愉的走過。我知道,他們的心都飄走了很遠很遠,滲進了關于茶洞的每一個地域、空間和時間。我卻只在心里不斷的問,不知問誰------你還會回來嗎?
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回味邊城散文】相關文章:
邊城經典散文09-19
回味人生現代散文07-14
往事只能回味經典散文09-03
回味感動現代散文07-07
回味墨香優秀散文09-14
尋訪邊城-經典散文07-30
乘坐火車的回味散文11-11
《邊城》散文化探析10-02
木棉花下的回味散文隨筆08-04
從邊城來的鄉下人散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