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作品塔什干的盛會

時間:2024-05-16 21:55:14 賽賽 冰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冰心的作品塔什干的盛會

  冰心曾入讀協和女子大學理科,開始向往成為醫生,后受“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轉文學系學習,曾被選為學生會文書,投身學生運動,并因此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的工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冰心的作品塔什干的盛會,歡迎閱讀。

冰心的作品塔什干的盛會

  冰心的作品塔什干的盛會

  亞非作家會議,今天在蘇聯的烏茲別克共和國的首都塔什干舉行,這是亞非兩洲之間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盛會;我們歡呼它的召開!

  在一千多年以前,亞非兩洲之間,有一條文化交流的大道,歷史上叫做“絲綢之路”。在這條路上,有許多美麗的城市,地處中亞的塔什干城,便是這些美麗而重要的城市之一。

  我設想在塔什干大路的旁邊,有幾座山色圍繞,濃陰如畫的歇馬涼亭,不時有頭戴白巾、身穿長袍的人們,牽著一串一串的昂頭徐步的駱駝,負載著珠寶、香料、圍巾、地氈,在悠揚的鈴鐸聲中,緩緩地從西方走來;對面車塵起處,又有一簇一簇的人馬,擁著幾輛大車,里面盡是些綢緞、茶葉、紙張、磁器,他們在這中途的涼亭上相遇,合掌作揖,歡然道故。在他們停車、飲馬、喝水、吃干糧的時候,一定是笑語紛紛,互相詢問對方國家和人民的種種情況,表現出無限的友好與關懷。在這涼亭上相遇的,還有許多求學觀光的文人學者,他們謙虛而誠懇地交換著對于對方國家學術哲學的欽慕和重視,渴望在互相學習之下,能以豐富、發揚自己固有的文化——這條“絲綢之路”,自古以來,就已是亞非人民友好與團結之路!

  但是這條大路,竟被西方殖民主義者的強盜們,用武力切斷了!他們強暴地使亞非人民中間日夜暢通的文化交流,隔絕到數百年之久!

  在殖民主義者不斷地壓迫剝削之下,亞非國家的人民終于覺醒了。我們掙斷了重重的枷鎖,從黑暗中走出,在新鮮自由的空氣中,燦爛光明的太陽下,彼此伸出了渴望的熱情的手。

  在塔什干這個美麗的中途城市,我們是舊友重逢,經過一番患難之后,我們是有說不完道不盡的話語的。

  作家們原是人民的代言人,我們深切地知道自己的人民在回憶中的痛苦,斗爭中的勇敢,展望中的奮發與歡樂。在塔什干的盛會上,我們將把我們人民的心愿,盡情傾吐,我們一定要首先反對摧殘我們的文化與友誼的殖民主義,我們要同心協力地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保衛和平,我們要更加深廣地恢復和發展我們的文化交流,使得亞非的文學,因著我們的熱誠的聚會交談,而更加美好,更加輝煌,更能為人類造福!

  我們更要警惕,帝國主義者還在我們的門口,有的還強占著我們的家園!美英帝國主義還盤踞在臺灣,在黎巴嫩,在約旦……他們一日不離開我們神圣的領土,我們的人民就一日不能過和平勞動的生活。作為人民的代言人,我們一定要高舉起反殖民主義、反對侵略、保衛和平的旗幟,和人民一同斗爭著前進!

  亞非作家會議程序的第一條,就已經標明我們要討論“亞洲各國文學與文化的發展及其在為人類進步,民族獨立斗爭中,在反對殖民主義,保衛自由與世界和平的斗爭中的作用”。

  冰心簡介

  冰心(謝婉瑩,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成員、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被稱為"世紀老人"。

  1919年8月,冰心在《晨報》上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講師。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于北京逝世,享年99歲。

  人物經歷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謝家大宅(今鼓樓區楊橋東路17號),該宅院也是林覺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謝鑾恩從林覺民家屬購得。 次年5月,全家遷至上海。

  1903年,因為父親謝葆璋受命海軍訓練營營長,同時負責籌辦海軍學校,隨父遷至煙臺,在此居住的8年里度過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在煙臺,她開始讀書,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等。與此同時,還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包括英國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塊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

  1911年(一說為1912[2]),進入福州女子師范學校開始了預科學習。

  1913年隨父遷居北京,住在鐵獅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謝葆璋前來北京出任民國政府海軍部軍學司長。

  1914年就讀于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中。

  1918年入讀協和女子大學理科,開始向往成為醫生,后受“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轉文學系學習,曾被選為學生會文書,投身學生運動,并因此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的工作。此期間著有小說《斯人獨憔悴》、詩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說《超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2]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這個筆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會問題,很快發生影響。之后所寫的《斯人獨憔悴》《去國》《秋風秋雨愁煞人》等“問題小說”,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對人性的摧殘、面對新世界兩代人的激烈沖突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苦痛。

  1921年參加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宗旨,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等。

  1923年進入燕京大學,燕大期間,冰心在一個牧師家里受洗歸主。畢業后,到美國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學院攻讀英國文學,專事文學研究。出國留學前后,曾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是中國早期的兒童文學作品。 同年,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

  1926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先后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

  1929年與吳文藻結婚,婚后隨丈夫到歐美游學,先后在日本、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德國、蘇聯等地進行了廣泛的訪問。例如,在英國,冰心就與意識流小說創作的先鋒作家伍爾就文學和中國的問題進行了長談。

  1929年至1933年寫有《分》、《南歸》、《冬兒姑娘》等。還翻譯了敘利亞作家凱羅·紀伯倫的《先知》。1933年末寫就《我們太太的客廳》,內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為文壇公案。

  抗戰期間,在重慶用“男士”筆名寫了《關于女人》,又曾在昆明、重慶等地積極從事創作和文化救亡活動。

  抗戰勝利后,1949年至1951年間曾在東京大學新中國文學系執教,講授中國新文學史,并曾在當地的報刊上發表一些短文。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祖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冰心迎來了生平第二次創作高潮。1980年6月,冰心先患腦血栓,后骨折,但她仍堅持創作,在此期間發表的短篇小說《空巢》,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接著又創作了《萬般皆上品……》《遠來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讀者》外,連續創作了四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于男人》《伏櫪雜記》。作品數量多、內容之豐富、創作風格獨特,使得她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出現了一個壯麗的晚年景觀。年近九旬時發表了《我請求》、《我感謝》、《給一個讀者的信》等作品。

  散文特點

  冰心的散文,題材廣泛,寓意深邃。冰心通過自身經歷的細膩描寫,生動而形象地反映了一個世紀來,中國動蕩復雜的社會生活的某些側面。在冰心的散文里可以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買辦階級壓迫蹂躪中國人民的慘景,以及英雄人民、愛國青年奮起反抗,英勇斗爭的畫面。同時,冰心的散文題材還擴展到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風俗,以及人民群眾的苦難和斗爭,讀者可以從中獲得豐富的國際知識,諸如埃及、印度的古老文化;源遠流長的中日關系;意大利的今昔;蘇格蘭的民間藝術以及中國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厚友誼等,給人以新的啟迪。

  冰心的散文體現著冰心自己所強調的獨特風格。冰心善于擷取生活中的片斷,編織在自己的情感波瀾之中,憑借著敏銳的眼力和細密的情思,把內在的深情和外物的觸發溶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給讀者以崇高的美的享受。冰心十分注重散文內涵的美。她的散文立意新穎,構思靈巧。在看似平凡的題材中,創意出奇,構局善變。這是由她的思想造詣和生活環境凝聚而成的美的情思。

  冰心在散文的創作過程中,特別注意感情的文字表達。冰心往往將自身的審美心理和審美理想,借助自然景物的點染表現出來。

  冰心散文不僅清詞麗句隨處可摘,而且全文都寫得非常精粹。冰心善于采擷文學語言中的精華,將那些精練、生動、準確、新鮮的語言,編織到作品中,使冰心的散文具有詩一樣美的語言。而且兼及內在的節奏和韻律,像《往事(其二)》的第三篇和第十篇,從情緒的高低抑揚,到節奏的快慢,句式的長短,都很講究。冰心的散文,不只是能看,而且能誦,讀來音韻自然,讓讀者在吟味中,感受到音樂美。

【冰心的作品塔什干的盛會】相關文章:

冰心的作品05-15

冰心的作品特點05-22

冰心作品句子11-28

冰心的作品《櫻花贊》03-17

冰心的經典作品06-18

談生命冰心作品精選06-17

冰心的代表作品03-26

冰心的作品的好句集錦11-03

冰心作品名言10-26

冰心的作品普天同慶10-1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电影在线专区 |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频 | 五月天丁香婷婷激情综合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 制服丝袜国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