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公開課教案

時間:2024-10-16 05:23:16 采薇 我要投稿

采薇公開課教案

  詩經《采薇》為我們展現的是征人由久戍思歸到歸時痛定思痛的感情歷程。下面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采薇公開課教案,更多內容請關注文學網名著閱讀欄目。

采薇公開課教案

  一、教材分析

  《詩經·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中《詩經》兩篇文章中的一個。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古今中外的詩人們,用生花妙筆寫下了無數優美的詩篇,經過實踐的篩選,優秀詩歌已成為超越民族、超越國界、超越時空的不朽經典,叩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給人們以藝術的享受和熏陶。

  二、學情分析

  對象是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有了初中學習古文的基礎,以及在必修一中學習了“沁園春”,“雨巷”,“再別康橋”三首詩歌,初步的具有了詩歌的鑒賞能力和欣賞水平。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認識故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習文本,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3進一步認識詩歌的文體特點,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能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

  過程與方法

  1自行誦讀、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

  2探究學習,探討詩歌中的鄉思情結的內涵,體驗這一美好的感情。

  3鑒賞詩歌,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比較鑒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家園之思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四,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與文本、編者、老師、學生展開對話,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五、教學難點

  理解詩的主旨,提高文學素養和鑒賞水平。

  六、教學時間: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文學天地的源頭清水,它開闊、豐盈、簡潔、生動。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從詩經中走來的男子歷經滄桑,豁達堅毅,從詩經中流傳出的故事飄渺悠長,哀婉凄美。

  今天我們就來接著學習詩經里的詩歌。

  (二)初讀課文

  老師:現在就讓我們打開課本,走進這優美的詩經世界里。給大家3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文,標注出生字詞。

  (同學們默讀,教師在黑板上標出生詞)

  生詞有:玁狁(xiǎn yǔn)不遑( huáng )不來( lài )孔疚( jiù )

  靡盬(mí gǔ ) 歸聘( pìn )四牡( mǔ )小人所腓( féi )

  雨雪霏霏( yù fēi )載渴載饑( zài )整飭( chì )

  老師:大家都看完了嗎?詩經大都是四言詩,朗讀的時候采用“二二”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大家根據這樣的方法,一起來有感情的朗讀這篇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

  大家讀得都不錯,不過朗誦的感覺還是缺了一點,現在老師給大家放一段音頻,聽聽看名家是如何朗誦的。(放音頻)

  老師:大家都已經默讀了,也一起朗讀了這首詩,相信現在應該對這首詩一定有了初步的印象,現在我們就來具體的翻譯這首詩歌。

  第一章:重點字詞:作:薇菜冒出地面。 靡:無,沒有。 幕:通“暮”,通假字。 啟:跪。居:坐。

  第二章:重點字詞:載:又。

  第三章:重點字詞:陽:十月,周代自農歷四月到十月都為陽月。 王事靡盬:戰爭沒有休止。 孔:非常。 疚:痛苦。

  第四章:重點字詞:維何:是什么,維是句中語氣詞。常:通“棠”,棠棣花,桃花的一個變型,早春開放,與桃李共爭春色,顯出濃郁春意。 業業:高達雄壯的樣子。

  第五章:重點字詞:小人所腓:小人,士兵。所,乘。腓:遮蔽。 孔棘:棘:通“急”,著急。

  第六章:重點字詞:雨雪:下雪,雨是名詞活用為動詞。

  (三)細讀文章

  如果把這首詩歌當成是一個劇本,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是導演,你會拍攝幾個場景來反映這首詩歌呢?

  板書:悲傷---喜悅---悲傷

  老師:大家理解的都很好,那么現在來提幾個問題請同學們幫我來解答一下。

  1, 結合文下的注釋,具體的來翻譯一下這首詩

  2, 文章一共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又都說了些什么?

  3, 既然這是一首思鄉詩,那么最能表現戰士思鄉的又是哪些詩句呢?

  4, 為什么戰士們即將歸鄉了,詩歌不是喜悅的而卻顯得如此悲傷?

  5,"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晉人謝玄把這四句論為三百篇中最好的詩句。你覺得這四句好不好,為什么?

  2.(重點分析)

  板書:悲傷—喜悅---悲傷

  1-3節:悲

  一開篇,我們就感受到濃重的悲傷,我們不由得思考,此時這位戰士身在何方,又為何而悲?

  身處何時:莫—陽

  身在何方:駐地邊的曠野(說具體些“我戍未定”說明是在駐地邊上)

  為何而悲:思鄉\厭戰\仇恨

  如何表現: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意象 薇(如何用薇來表情達意呢?從藝術手法的角度考慮)

  重章疊唱: 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對深化意境,強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

  比 興:作—柔—剛 比喻時間流逝

  朗 讀

  4-5節:壯

  戰士的情感發生變化.此時他又身在何方?為何而壯?

  身處何時:春季

  身在何方: 戰場(戎車既駕)

  為何而壯: 打勝仗(一月三捷)(側面描寫寫軍容之壯、必勝信心)(“四牡業業”,“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寫戰馬的高大強壯,步伐整齊,“象弭魚服”寫精良的裝備, “一日三捷”是用數字的對舉,表現了戰爭的捷報頻傳。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

  如何表現:1. 側面烘托

  2.借景抒情—意象 棠棣花(有沒有借助什么意象?)

  比興:用花之盛起興,喻出軍容之盛及聲勢之壯。

  至此,全詩氣勢為之一振.

  朗 讀

  6節:悲

  身處何時:冬季

  身在何方:歸途(昔來,是來征戰;今往,是往家鄉。)

  3,“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憂心孔疚,我行不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4,(1)宋之問在《渡漢江》中說“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一個怯字寫出了歸鄉時的千萬種感受。

  (2)“古詩十九首”里的《十五從軍征》是這樣寫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所以這位戰士唱道“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歸來時,還何樂而有呢?歸家的喜悅因為對家人自身命運的擔憂都變得沉重起來。所以他說”莫知我哀”,莫是沒有人,沒有人知道我的哀傷.

  5,○1本詩借景抒情。詩含著兩個畫面,一是春天里微風吹拂柳枝依依惜別的畫面,一是寒冬季節雨雪紛飛的畫面。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2本詩借助"楊柳"意象來抒情的。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開了借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游子、離愁別緒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生以后,柳和離別已似乎有了某種必然的聯系。每當古人送別離人時,楊柳便出現在渡口、驛站、城外,楊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當古人懷人思親時,楊柳出現在亭臺樓榭,楊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間具有一種"同構"的關系,柔弱的柳枝那搖擺不定的形體,能夠傳達出親友離別時那種"依依不舍"之情。其次,還因為"柳"與"留"諧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來抒懷。

  (四)拓展閱讀

  老師:在我們中國浩瀚的詩歌世界里,想采薇這樣的詩還有很多,老師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首《十五從軍行》

  (教師朗讀,可有配樂)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如,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五)結語,布置作業

  無論是采薇,或是十五從軍行,都把戰士那種思鄉的急迫心情寫得動人婉轉,但是他們卻沒有寫到戰士們具體是在思些什么,如果你是一個戰士,在一個夕陽西下的古戰場,眺望遠方的家鄉,你會想些什么?請大家把自己會想到的用三百字來描述一下,語言請盡量的優美。

  拓展閱讀:采薇賞析

  有關《采薇》這一首詩的背景,歷來眾說紛紜。據毛序為:“《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礹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衛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其實,真正的經典,無一例外都有著穿越時空的魅力。它曾經如此真切細微地屬于一個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屬于每一個人。所以,縱然這首詩背后的那一場戰爭的烽煙早已在歷史里淡去,而這首由戍邊戰士唱出來的蒼涼的歌謠卻依然能被每一個人編織進自己的生命里,讓人們在這條民歌的河流里看見時間,也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對《采薇》,我們與其觀世,不如觀思;與其感受歷史,不如感受生命。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表達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來引起下文。詩歌的一開始就給讀者展示了一幅凄涼的戍邊生活畫面,我們仿佛看到戍卒一邊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邊思念著久別的家鄉,屈指計算著返家的日期……第一章開頭兩句寫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這是寫春天,薇菜剛剛綻出嫩綠的芽尖;第二章寫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這是寫夏天,薇菜的葉片肥嫩;第三章則是:“采薇采薇,薇亦剛止”,這是寫秋天,薇菜的葉莖將老而粗硬。從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時光無情地流逝了;戍卒思歸,從春到秋,一年將盡,何時才能歸家呢?其實在詩里,詩人原是把天地四時的瞬息變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長,都看作是生命的見證,人生的比照。因此,興是自然予人的最樸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著體認生命的深刻之義。于是,在“采薇”這樣一個凝固在戍卒記憶里的姿勢里,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輪回,光陰的流逝,我們還看到思念的成長,看到生命走向蒼老的痕跡。

  前三章的前后兩層,同時交織著戀家思親的個人情和為國赴難的責任感,這是兩種互相矛盾又同樣真實的思想感情。這樣的豪邁和悲涼的交織構成了全詩的情感基調,只是思歸的個人情愫和戰斗的責任感,在不同的章節有不同的表現。

  四、五章追述行軍作戰的緊張生活。寫出了軍容之壯,戒備之嚴,全篇氣勢為之一振。其情調,也由憂傷的思歸之情轉而為激昂的戰斗之情。這兩章同樣四句一意,可分四層讀。四章前四句,詩人自問自答,以“維常之華”,興起“君子之車”,流露出軍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著圍繞戰車描寫了兩個戰斗場面:“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這概括地描寫了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和頻繁的戰斗;“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這又進而具體描寫了在戰車的掩護和將帥的指揮下,士卒們緊隨戰車沖鋒陷陣的場面。最后,由戰斗場面又寫到將士的裝備:“四牡翼翼,象弭魚服。”戰馬強壯而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而戰無不勝。將士們天天嚴陣以待,只因為玁狁實在猖狂,“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當時邊關的形勢,又再次說明了久戍難歸的原因。而這兩章的色調如此的華美,那密密層層的棠棣之花,雄俊高大的戰馬,威風凜凜的將軍,華貴的弓箭,齊整的戰車,這里洋溢著一種報效國家,不惜血酒疆場的豪放情懷。而在殘酷戰爭之中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的悲哀,以及對遙遠的故鄉的濃得化不開的思念,這些陰暗的色調就在這里被沖淡了。因為當自己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時候,正因為身后有如此承載著自己的溫暖思念的美麗的家園。

【采薇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詩經采薇公開課教案03-26

《采薇》教案04-20

《采薇》的教案04-08

《采薇》經典教案04-08

采薇的教案04-13

采薇 教案03-27

《采薇》公開課教案(精選14篇)02-15

采薇公開課教案設計04-20

《采薇》公開課教學04-1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自拍一区综合图区 | 亚洲欧美中文幕乱码在线 | 亚洲精品免费福利网站 | 在线看日本免费a∨按摩 |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亚洲中文乱码在线观看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