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采薇》名師講稿
《采薇》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一、說教材
《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的精讀課文,選自《詩經》詩歌以追憶的方式,抒發了戰士久戍在外的愛國之情和思念家鄉的情懷本單元處于高一上學期,學習內容為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這些詩歌在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上都堪稱后世詩歌的典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體現其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掌握古詩的文體知識,學會賞析詩歌本文安排在單元第二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本首詩,是樹立學生學好古詩的信心,培養一定賞析能力和審美情趣的關鍵
根據新課標的“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度”三個維度,和高一學生古詩鑒賞能力較弱的現狀,欲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體會士卒戍邊與思鄉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復雜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詩的語言美,賞析其重章疊句手法的藝術魅力
3、熟記關于《詩經》的文學常識
新課標指出,文學閱讀必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魅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因此,在教學中將體會感情,品味語言,賞析藝術特色作為教學的重點由于本詩是早期的文言詩歌,學生在語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難,因此教學的難點是品味語言,把握情感
二、說教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采用誦讀法和分析法進行教學(1)誦讀法是學習古詩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關鍵是要根據情感的變化,讀出節奏、語氣、語調而把握文意,體味感情因此,范讀、多讀尤為重要(2)分析法在于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對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探究,從而使學生了解詩中體會的情感,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三、說學法
關于學法,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詩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課文思路的任務交給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背誦課文,使記誦和理解結合在一起,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記憶規律,也減輕學生課下的負擔
四、說程序
本課計劃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
接下來我將從整體把握、體會情感、品味語言、總結藝術特色四個大環節來安排教學
二、背景點撥,整體把握
首先學生回顧《詩經》的基本知識,依情況略作補充簡單介紹本詩的歷史背景:《采薇》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作品,經常入侵中原,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玁狁的記載
進入課文后,明確生僻字讀音;朗讀課文,把握詩歌讓學生對照注釋及工具書明確字詞讀音,老師強調個別容易讀錯的字,在預習基礎上基本把握詩歌大意
三、疏通課文,體會情感
學生朗讀一至三節,找出通假字,如“莫”;語助詞如“止”“曰”;古今異義詞如“啟”“居”以及個別短語如“靡室靡家”“載饑載渴”的結構,結合上《衛風·氓》中出現的相同或類似的結構來理解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抽查翻譯,糾正錯誤
這三節都以采薇起筆,讓學生思考課文呢寫了薇菜生長的哪幾種形態,有什么作用?學生思考這個問題不難,但學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只點到用于表達士卒思歸之情的強烈老師要補充,用薇菜的生長來反映歸期的推移和不定期,思念之情更加沉重同時在藝術手法上,同《衛風·氓》用“桑葉”來起興一樣,這里也是比興手法,引出下文另外,戰士們靠野菜來充饑也反映了戰士們生活艱苦,興中有賦
接下來,讓學生繼續找尋作者除了用薇菜的生長還用了什么來表現戍邊的漫長?明確:用年月的更替,從“莫”到“陽”讓學生自行分析隨著年歲的增長,作者對戰爭,對家鄉的情感發生了什么變化,有何體現這是一首戍邊戰士在歸來途中追憶戍邊生活的詩,戰士用追憶的口吻來回想過去,在追憶中流露出強烈的情感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在課文中都找得到,學生找尋的過程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情感變化線索明確:對戰爭,作者堅決抗戰,保家衛國,體現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同時內心又極度思念家鄉,要提醒學生注意作者強烈的痛苦,除了倍感久戍無期,同時不要忽視與家人音信隔絕,生死未卜的痛苦
到這里,學生對這三節已經基本把握,現在可讓學生再次整理歸納作者情感的復雜和矛盾,要提醒注意作者對統治者不體恤士卒的不滿
總結藝術手法,分析藝術手法可以提醒從《衛風氓》來入手,如重章疊句,比興手法,不僅表現感情遞進,還突出主題
課文除了追述思歸之情,四、五節還追述行軍作戰的緊張生活學生朗讀,對照注釋再次理解四、五節歸納通假字如“爾”“棘”,古今異義如“君子”,“小人”,這兩節字詞在意義理解上比較難,可以讓學生翻譯,加強理解和掌握
第四節前四句是自問自答,寫常棣花也是起興請學生歸納這四、五兩節的大意,這樣能培養學生歸納能力,更好的把握這兩節在課文中找出描寫緊張勞苦征戰生活的文字,如“三捷”“日戒”等把握了大意后,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描寫我軍裝備精良,馬匹強壯中體現出來的復雜情感,既有民族自豪感也有一定的憤恨情緒,士卒靠薇菜果腹而將軍馬匹居然如此肥壯,更何況是將軍自己,表現了對軍中不公的不滿
四、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語言美
讓學生談談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描寫離別經常用楊柳的用意楊柳意象的把握對今后學習古詩歌很有幫助,回到課文第六節,想象前四句的畫面畫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戰士的情感,也能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為了突出人物內心的情感在寫作時經常用外在景物來襯托,在課文第六節里,楊柳和雨雪畫面備受人們贊賞,讓學生思考,談談自己的理解楊柳和雨雪分別襯托了戰士離別時依依不舍和歸來時百感交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這兩幅畫面中指導學生這種寄情于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這時我提問,如何理解征戰在外強烈的思鄉之情以及歸途路上的傷悲痛苦?這個問題有一定的思考難度,讓學生在看似矛盾的態度中更好的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復雜真實的人物情感,更完整、準確的把握思想感情
到這里已經分析完課文,現在可以讓學生完整歸納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歸納人物形象要求全面,準確,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把握課文,理解情感,訓練完整表達的能力
五、總結藝術特色
由學生分析課文的藝術特色,教師補充
指導學生參照《衛風氓》來分析本文的重章疊句,比興手法同時要注意課文的多種敘事手法應用,如倒敘,追敘再回到現實的敘事線索。
拓展閱讀:采薇習題
一、知識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犭嚴 狁之故( )( ) 不遑啟居( ) 我戍未定( )
王事不盬( ) 小人所腓( ) 靡使歸聘( )
2.下列四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望風披糜 憂心忡忡 即來之,則安之 世外桃園
B.糜糜之音 縱橫馳聘 彌天大謊 人才輩出
C.兵荒馬亂 戍馬倥傯 倉遑逃竄 箭拔弩張
D.尋物啟事 莫名其妙 滄桑巨變 山清水秀
3.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語氣助詞,無實義。
B.我戍未定,靡使歸聘:問候
C.行道遲遲:很晚
D.戎馬既駕,四牡業業:高大的樣子
4.下列各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組是( )
A.歲亦莫止/我戍未定 B.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C.彼爾維何/彼路斯何 D.象弭魚服/小人所腓
一、填空
1、《詩經》在先秦時不稱“經”,而是稱(“ ”)或“詩三百”,《詩經》本有305篇,舉其整數,故稱“詩三百”。( )初成為官學,被尊為經,始稱《詩經》,后世也有沿稱“詩三百”的。
2、《詩經》主要收集了( )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作品。
3、《詩經》描述了周代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風貌和情感世界,故可以說《詩經》奠定了我國詩歌( )傳統。
4、《詩經》“六義”是指( )與賦比興。
5、《采薇》是屬于《詩經》的三個組成部分中( )部分的。
二、選擇
1.《詩經》的作者是( )
A.貴族 B.平民 C. 各個階層人士 D. 士人
2、風雅頌是《詩經》的三個組成部分,這主要是根據( )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
A.作者 B.地域 C.內容 D.音樂
3、《采薇》詩中沒有表現的思想感情傾向是( )
A.對周天子的憤怒 B.對戰爭的厭惡 C.對和平的向往 D.思鄉自傷之情
4、《詩經》收錄了大致是( )時期的作品。
A、夏代 B、先秦 C、周初至春秋中葉 D、東周
5、下列幾項與《采薇》中“薇”意義完全沒有關系的一項是( )
A.時間 B.氣節情志 C.飲食 D.音樂
三、簡答
1、以你所熟悉的《詩經》篇章說一說什么是賦比興。
2、《詩經》是怎樣的一本書?
3、試分析《采薇》這首詩以“采薇”起興的表達效果。
4、《采薇》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哪幾方面的思想感情?
5、《小雅·采薇》詩中怎樣處理國與家關系的?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6、以《采薇》為例說一說《詩經》的藝術特點。
四、論述
1、晉人謝玄視《采薇》末章為“詩三百”中最佳的詩章, 此章何以具有如此的藝術魅力?
2、清人王夫之以“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之語評《采薇》“楊柳依依”四句的藝術效果。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論述理由.
3、采薇詩的最后一章在內容和寫法上與前面各章有何不同?它在全詩中起怎樣的作用?
答:
詩的前面各章寫的都是服役時的心理活動及感情,最后一章寫的是還鄉途中的所思所感它在整首詩里起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對服役生活的追溯,二是增加了感情的濃度,三是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采薇》名師講稿】相關文章:
《采薇》名師教學04-19
《采薇》名師教學案04-19
《采薇》名師教學設計04-24
《采薇》課文名師教學04-19
采薇翻譯 采薇全文01-07
課文《采薇》講稿03-23
初中《采薇》講稿03-23
詩經采薇賞析_詩經采薇賞析04-15
采薇試課講稿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