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全詩賞析

時間:2024-09-26 04:45:33 景輝 采薇 我要投稿

《采薇》全詩賞析

  《小雅·采薇》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以一個返鄉戍卒的口吻,唱出從軍將士艱辛的生活和思歸的情懷。全詩六章,每章八句。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采薇》全詩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原文

  詩經·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馬癸}{馬癸}。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戍卒出征還歸的詩,是歷來為人稱頌的名篇。

  全詩共六章。前五章為第一大部分,是戍卒對昔日服役思歸的回憶;第六章為第二大部分,寫戍卒歸家途中遇雪而心中悲哀的苦況。兩部分互相映襯,互相生發。

  根據《詩序》說:“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遺戍役,以守衛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以“采薇”起興,按照朱熹《詩集傳》的說法,也許是“以其出戍之時采薇以食,而念歸其日之遠也。”故詩的前三章以薇菜的“作止”、“柔止”、“剛止”三種變化,從薇菜的“作”(初生)、“柔”(柔嫩)、“剛”(堅硬),表示時間的推移,重疊了三次“曰歸曰歸”,表明期待已久,歸而未得,單調、煩燥、不滿的心情溢于言表。下以“歲亦莫(暮)止”、“心亦憂止”、“歲亦陽止”三句相承接,把憂愁、還歸和時光荏苒用復疊的方式連在一起,反復以“欲歸不得——一年將盡——我心憂傷”渲染出一種悵恨哀怨的氣氛。心憂而且歲暮,眼看著物候遷移,自己久戍未歸,這種凄苦的心情是十分感人的。而這種感人的憂愁之情又通過“憂心烈烈”、“憂心孔疚”表現得無可遮攔。

  時光白白流逝,一年又到了歲暮,思歸未得,戍卒的心情本已十分凄苦,何況還“載饑載渴”,更進了一層。加上“我戍未定”,也“靡使歸聘”,不僅軍旅生活飽嘗饑渴之苦,且駐防營地也不固定,當然也不能派人回去通個音訊,這更使人產生不定的心緒,無可依傍,也無可慰藉。心憂歲暮,征人望鄉,但作者不由想到自己是“靡室靡家”。靡室靡家,不是說自己真的沒有家室,而是說,雖然有家,但因自己久戍在外,骨肉分離,不能與家人團聚,因此,有家也等于沒有家了。“王事靡盬”,戰火未熄,不暇危坐安居,全是因“玁狁之故”。這里疊用了兩次“玁狁之故”,不僅點明久戍不歸、心憂如焚和載饑載渴的原因,且以決心抵御外侮的憤激語氣,與前三章中歲暮望鄉的憂愁之情取得某種平衡,并轉入下章對軍旅生活充滿昂奮的回憶,振起全篇,請看以下兩小節:

  起句用常棣花起興,以“彼爾維何”和“彼路斯何”兩個設問句導入,以常棣花之絢爛美麗,喻我方高大的將帥之車,在形象、色彩上兼有與薇菜起興對比之意。描寫將帥戎車,詩人把鏡頭對準了最能體現軍隊精神面貌的戰馬。戎車既駕,車駕前的馬是“四牡業業”,“四牡{馬癸}{馬癸}”“四牡翼翼”,以“業業”、“{馬癸}{馬癸}”、“翼翼”表現駟馬之高大、威武、強盛和訓練有素。從“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中可知,這些高大、威武、訓練有素的戰馬不僅是軍隊精神面貌的反映,且是作戰時將帥的憑依和士卒的掩護,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標志。高頭大馬后面,是攙著強弓、手持利刃的士兵,“翼翼”四牡配上“象弭魚服”,保持“豈不日戒”、“豈敢定居”高度警惕性的士兵,顯示了“玁狁孔棘”情況下周朝反侵略戰爭的赫赫軍威。因此,“一月三捷”既是當時作戰情況的記錄,也體現了戰士的豪情和必勝的信心。戰則捷,居則戒,與首章“玁狁之故”呼應。至此,全篇氣勢為之一振,詩人在凱歌般高昂的旋律中結束了自己的回憶。

  末章寫戍卒歸途所見,以“楊柳依依”和“雨雪霏霏”兩種截然不同的季節特征,表現了今昔截然不同的悲喜感情。著一“昔”字,兼有概括、收束前五章回憶、開啟下文的作用。而眼前景、口頭語,不假修飾地淡淡道出,卻又興寄深微,自然天成。如方玉潤《詩經原始》所說:“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末乃言歸途景物并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神傷,絕世文情,千古常新。”故東晉謝玄認為這四句是毛詩中最燴炙人口的佳句(見《世說新語·文學》),似不為過譽。

  這首寫邊防戍卒服役思歸的作品,將戰事之頻繁,戍卒之思歸,軍中生活之艱苦,抗擊外侮的決心交織在一起,在愛國與眷戀家室,戰斗的樂觀主義精神與憂生嗟時的矛盾情緒沖突中,反映了那一時代的戰爭生活和人民的戰爭心理,表現了戰爭生活的各個側面,特別是末章情景交融,化景語為情語的寫作方法,成了后世寫作邊塞戰爭詩努力追攀效法的楷模。

  創作背景

  《小雅·采薇》是一曲士兵之歌,為出征士兵久戍歸來所作,當作于西周時期。至于此詩的具體創作年代,主要有三種說法。

  一、《毛詩序》:“《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衛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鄭箋》:“西伯以殷王之命,命其屬為將,率將戍役,御西戎及北狄之亂,歌《采薇》以遣之。”可見毛詩認為《小雅·采薇》是周文王時事。旁證有《逸周書·敘》:“文王立,西距昆夷,北備玁狁。”朱右曾注:“《詩·采薇序》與此略同。”

  二、漢代說《詩》者還有齊詩、魯詩、韓詩。三家詩與毛詩不同,認為《小雅·采薇》是周懿王時事,旁證有《史記·周本紀》:“懿王之時,王室遂衰,詩人作刺。”《漢書·匈奴傳》:“周懿王時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國,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三、王國維《鬼方昆夷獫狁考》據銅器銘文考證,認為“《采薇》《出車》實同敘一事”,“《出車》亦宣王時事”。“從現代出土青銅器銘文看,凡記獫狁事者,皆宣王時器”(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作品選注》)。

  綜上所述,此詩的創作時代有周文王、周懿王、周宣王三說。從詩歌內容來看,文王說實不可取。因為從敘事看,是征戰回還之事,絕非出征始發之事;從抒情看,但有憂傷之感,絕無慰藉之情,全詩也無一句天子之語,說是周文王歌《采薇》以遣戍役,是沒有根據的,所以清儒崔述、姚際恒、方玉潤都反對此說。說是周懿王時事,“經傳皆無明文”(程俊英等《詩經注析》),《漢書》晚出,實是據詩立說,不能反證。說是宣王時事,所據為考古成果,又未得文獻佐證。陳子展《詩經直解》謂:“玁狁患周,非止一世。”正可不必拘泥。方玉潤《詩經原始》謂:“至作詩世代,都不可考。大抵遣戍時世難以臆斷,詩中情景不啻目前,又何必強不知以為知耶?”

  后世影響

  《小雅·采薇》一詩對后世文學產生了較大影響。此詩無論是人物形象、內容取材還是構思寫法,都對后世如杜甫寫作《前出塞九首》和《后出塞五首》提供了借鑒的范例;在后來的如陳陶《隴西行》、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等作品里,也能依稀地聽到這首詩在時間和生命的河流里所激起的遼遠而空曠的回音。還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稱為《詩經》三百篇最佳詩句之一,自南朝謝玄以來,對它的評析已綿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闡釋史。而“昔往”“今來”對舉的句式,則屢為詩人追摩,如曹植“始出嚴霜結,今來白露晞”(《情詩》),顏延之“昔辭秋未素,今也歲載華”(《秋胡詩》)等等。

【《采薇》全詩賞析】相關文章:

長歌懷采薇全詩翻譯賞析06-16

詩經采薇賞析_詩經采薇賞析04-15

采薇賞析07-11

《采薇》 賞析08-21

《詩經.采薇》賞析04-27

《采薇》原文賞析08-13

采薇全文賞析05-18

詩經采薇的賞析08-22

《采薇》原文及賞析09-02

采薇原文及賞析07-0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五月天婷婷男女视频0 | 日本欧美亚洲另类 |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 久久精品日本亚洲优女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