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長恨歌

時間:2024-10-23 13:08:10 長恨歌 我要投稿

解讀長恨歌

  這首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時作者35歲,任周至縣尉。關于這首詩的寫作緣起,據白居易的朋友陳鴻說,他與白居易、王質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間談到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這段悲劇故事,大家都很感嘆。于是王質夫就請白居易寫一首長詩,請陳鴻寫一篇傳記,二者相輔相承,以傳后世。因為長詩的最后兩句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所以他們就稱這首詩叫《長恨歌》,稱那篇傳叫《長恨傳》。

  《長恨歌》共分三大段,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至“驚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為第一段,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生活、愛情效果,以及由此導致的荒政亂國和安史之亂的爆發。其中開頭八句寫楊貴妃的美貌和被唐明皇所求得。明是唐皇而詩中卻說“漢皇”,這是唐朝人由寫古題樂府留下來的習慣。傾國:指傾國傾城的美女。御宇:指作皇帝,統治天下。從“春寒賜浴華清池”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十八句,寫楊貴妃的受寵和由此形成的楊氏家族的豪貴。華清池:在今西安市東臨潼縣南的驪山上,上有皇帝的行宮,以溫泉聞名。凝脂:比喻人的皮膚潔白光潤。步搖:古代婦女的一種頭飾。“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寫唐明皇的迷戀聲色,荒廢政事。“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寫楊貴妃被寵的程度,簡直是形影不離。接著作者又用漢武帝寵愛陳阿嬌,要為阿嬌造一座金屋子的典故來比喻了他們之間的關系。“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貴妃一人受寵,楊氏族門立刻權勢逼人。哥哥楊國忠當了宰相,幾個姊妹都被封為大國夫人,爭權斗富,不可一世。杜甫的《麗人行》就是寫的這事。皇帝后妃也是人,也有情欲,這點與平民沒有區別;但是皇帝手中有無尚的權威,他的情欲往往和這種無尚權威的運用密不可分。這就使他們的愛情效果與平民大不相同了。好色并不是了不起的罪過,但由好色而導致濫加封賞,使壞人竊弄權柄,紊亂朝綱,這就離亡國滅家不遠了。

  所以我們評論帝王的愛情一定不要離開他們生活的具體內容及其社會效果。“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這四句又和前面的“從此君王不早朝”相呼應,進一步描寫唐明皇的迷戀聲色,荒政誤國。唐朝統治者這種豪華奢侈的生活,是建立在殘酷地掠奪勞動人民,使勞動人民陷于極度貧困的基礎之上的。杜甫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中描寫了一段唐明皇與楊貴妃在驪山上的享樂生活后,接著說:“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又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倀難再述。”正是因為統治集團如此昏庸腐朽,階級矛盾又如此尖銳,所以當安祿山這個大野心家一旦發起叛亂,唐王朝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傾倒崩潰了。“漁陽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正是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過程。漁陽:郡名,郡治在今天津薊縣。這一帶有時稱漁陽郡,有時又稱范陽郡。安祿山當時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大本營就在漁陽。鼓:軍中使用的樂器。漁陽鼓,即指安祿山率領的造反軍隊;安祿山發動叛亂在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霓裳羽衣曲:舞曲名,開元中來自西涼。據說唐明皇曾親自對它進行過加工潤色,并為之制作歌辭。楊貴妃進宮后,善為此舞。

  從“九重城闕煙塵生”到“魂魄不曾來入夢”共四十二句為第二段,寫馬驛兵變,楊貴妃被殺,以及從此以后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開頭十句講馬嵬驛兵變。九重城闕:指首都。皇帝的宮庭有九道門,故稱皇宮曰九重。煙塵:指敵警。千乘萬騎西南行:指唐明皇等離長安往四川逃跑,事在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翠華:指皇帝的儀仗。西出都門百余里,其地即馬嵬驛,在今陜西興平西。六軍:古稱天子的軍隊,這里指唐明皇的衛隊。不發:不再繼續前進,這里即指兵變。當時亂兵先殺了楊國忠及楊貴妃的兩個姊妹,又逼著唐明皇將楊貴妃賜死。花、翠翹、金雀釵、玉搔頭:都是楊貴妃頭上的飾物。“黃埃散漫風蕭索”以下八句寫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對楊貴妃的思念。云:山中的空中通道。劍閣:即劍門關,古時陜西四川間的險要關塞,在今四川劍閣縣東北。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縣西南,不在由陜西入四川的路上,這里是詩人為強調川陜間山路艱難而漫加堆砌。李白《蜀道難》中有所謂“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同誤。“天旋地轉回龍馭”以下四句寫唐軍收復長安后,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經過馬嵬驛時的見今思昔,對景傷情。天旋地轉:指形勢變化,唐軍收復兩京。

  事在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十月。龍:指唐明皇的車駕。不見玉顏空死處,只有空墳,而尸體不見了。從此故事增入神話色彩,當時有種傳說,說楊貴妃已經“尸解”成仙而去。“君臣相顧淚沾衣”以下二十句寫唐明皇回京后的見物思人,悲不欲生。信馬歸:聽憑馬自己行走,極言人心無緒的樣子。太液:大明宮內的池水名。未央:漢代皇帝居住的宮殿名,這里借指唐代的大明宮。西宮:太極宮,唐人稱之為“西宮”或“西內”。南內:興慶宮。唐人稱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為三大內。大明宮是當時的皇帝唐肅宗居住的地方。已經退位的唐明皇回京后先后曾被安置在太極宮和興慶宮居住。梨園弟子:指昔日曾經侍奉過唐明皇的宮廷歌舞班子,據說唐明皇曾親自教過他們排練。房:后妃居住的宮室,以花和泥涂壁,一取其香,二取其多子。阿監:太監。青娥:指宮女。以上兩句分承唐明皇與楊貴妃,是說昔日曾經侍應過他們的人現在都已經老了。鴛鴦瓦:房頂上俯仰相扣的屋瓦。翡翠衾:用翡翠羽毛裝飾的被子。以上層層鋪陳,說明唐明皇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無物無景不在勾起他對楊貴妃的懷戀。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詩人中作品最多的一個。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四類:諷諭、閑適、感傷、雜律。他本人最得意,價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諷諭詩。

  他的諷諭詩主要包括了兩方面的內容:一、廣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難。這其中有同情農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嘆婦女命運的悲歌,如《上陽白發人》、《后宮詞》等。二、深刻地揭露統治者的罪惡,如《賣炭翁》、《紅絨毯》等。

  《長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詩作之一,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敘事長詩之一。這首詩的前半部露骨地諷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誤國,后半部用充滿同情的筆觸寫唐明皇的入骨相思。這樣,詩的主題思想便由批判轉為對唐明皇與楊貴妃堅貞專一愛情的歌頌。不過,歌頌和同情中仍暗含諷意。這是一首主題思想具有雙重性的長詩,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特別是后半部運用了浪漫主義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強了白詩的表現力。人物形象生動,語言和聲調優美,抒情寫景和敘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長恨歌》的藝術特色。

  《琵琶行》是中國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詩中雖有較濃重的感傷意味,但比《長恨歌》更具現實意義。詩人一方面表達了對“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琵琶女的悲慘命運的同情,同時也寄托了對自己遭貶的郁、憤之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流傳千年的詩句,將琵琶女的命運和自己的身世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首詩敘述的層次分明,描寫的細致生動,比喻的新穎精妙(如對琵琶聲的描寫),被歷代文人所稱頌,表明白詩語言確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主題、題材集中是白居易諷諭詩的藝術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選擇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個主題,而且主題非常明確。其次,白詩的藝術特色還表現在刻畫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如在塑造賣炭翁時,他只用“滿面灰塵煙火色,兩蒼蒼十指黑”一句,一個活脫脫的蒼桑老炭翁形象便躍然而出。白居易的諷諭詩多為敘事詩,在敘事時,他常要發議論,評價所述之事,以顯其志。敘事與議論相結合是白居易諷諭詩的又一特色。白居易的語言通俗平易,這是與他平易淺切、明暢通俗的詩風緊密相聯系的。白詩文字淺顯,很少用典故和古奧的詞句,還特別喜歡提煉民間口語、俗語入詩。但白詩的詩意并不淺顯,他常以淺白之句寄托諷諭之意,取得怵目驚心的藝術效果,《輕肥》一詩描寫了內臣、大夫、將軍們赴會的氣和席上酒食的豐盛,結句卻寫道:“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這是一幅多么慘烈的情景!

【解讀長恨歌】相關文章:

解讀《長恨歌》08-25

長恨歌王安憶解讀08-13

王安憶《長恨歌》解讀06-16

白居易長恨歌解讀06-27

長恨歌白居易解讀11-03

白居易《長恨歌》逐句解讀07-25

女人的悲歌—《長恨歌》解讀10-19

解讀:《長恨歌》--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苦果07-10

《長恨歌》、《長恨歌序》與《長恨歌傳》的關系11-02

《長恨歌》與《長恨歌傳》比較談07-2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 | 午夜精品福利网站 | 在线免费播放的AV网站 | 中文字幕亚洲有码 | 青青青免费国产在线91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