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的教學設計范文
課題:赤壁賦(第二課時)
課型:新授制作人:李春燕審核人:高一語文組時間:2012年12月X日
學習目標:
1、根據學法指導,讀出氣勢和情感;
2、準確翻譯第二、三段,整理第二、三段文言知識點。
3、初步解讀作者情感變化的內涵。
學習重點:準確翻譯第二、三段,整理第二、三段文言知識點。
學習難點:初步解讀作者情感變化的內涵。
方法點撥: 讀出氣勢和情感
(1)讀出氣勢。如“方其破荊洲,下東陵,順流而東也,(停頓較小語速較快)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節拍一致,語速舒緩)固一世之雄也,(停頓較大氣勢豪邁)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轉緩慢低沉)。
(2)讀出情感。如:“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何其樂也。“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何悲哉。“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而吾與子所共適”,何其曠達。“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又何其灑脫。讀者細心體悟詞語的抑揚頓挫,文句的舒緩輕重。
自主學習
一、誦讀第2自然段,結合課下注釋翻譯。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問題探究
1、 本段寫了什么內容?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2、 本段的“喜”從何體現?與上段的“喜”有何不同?
3、 本段的“悲”從何體現?作者是怎樣描寫簫聲之悲的?
4、 本段在文章中起到一個什么樣的作用?
二、誦讀第3自然段,結合課下注釋翻譯。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問題探究
1、 客面對明月清風、良宵美景,奏出充滿悲哀的音樂,他之所以要“托遺響于悲風”,其緣由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再加以概括)
2、 本段是怎樣將情、景、理結合在一起的?
【課外拓展】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作業
1、背誦第二三自然段?
2、完成課后練習三。
【《赤壁賦》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赤壁賦》教學設計07-22
赤壁賦教學設計09-15
《赤壁賦》教學設計10-28
《赤壁賦》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7-25
【薦】《赤壁賦》教學設計09-01
《赤壁賦》教學設計【熱】09-02
語文《赤壁賦》教學設計08-31
《赤壁賦》教學設計【薦】08-01
【精】《赤壁賦》教學設計06-06
【熱門】《赤壁賦》教學設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