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后感合集10篇
弟子規讀后感1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了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后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布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領導批評。在讀過了《弟子規》后,我終于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后,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復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讀后感2
《弟子規》是我國古代幼兒傳統禮教經典,在以前《弟子規》就相當于現在《中小學生行為規范》但其的價值要遠遠超過后者。
現在的人在閱讀之后不難發現《弟子規》從里到外都滲透著儒家的氣息,在通讀之后凈是德行兩字貫穿了全文。儒家就是在強調通過對先賢的學習提升個人的德行。且可發現《弟子規》中的大多數句子就是有《論語》中直接簡化過來的。在儒家哲學體系中強調了社會等級與身份象征,正所謂其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長幼有序尊卑各異。在森嚴的等級框架下通過仁愛等德治思想使社會和諧發展。而《弟子規》則是儒家治國中治民的初級教程。通過日常的行為規范,初步的構建等級框架,在這個框架下正常的發展后會形成一個較和諧較禮貌的社會風氣,正如鄰國日、韓。
有些歷史常識的人會發現中國的歷史發展一直處于儒法并舉的兼容式發展下幾度出現民富國強的大盛事。在倡導法治社會與國門大開的今天,在受到外來文化的侵襲中,國人的素質在逐漸的下降不僅80、90年代的人飽受罵名倚老賣老者不勝數。一系列社會為題不斷的暴漏出來昔日的禮遇之邦無顏再談禮法。反而效法我們的島國卻搜獲名譽。
正是因為我們在發展經濟的時候忽略的文化的傳承,漸漸地我們的價值體制開始發生變化拜金,趨權附勢等不良風氣漸長。儒家思想左右華人20xx余年,當我們重新撿起他時會重骨子里透出一股子親和力。不夠讓大學生來背誦《弟子規》實屬多余,對經典的背誦給該是自發的背誦能引起自己共鳴的`。
這次的《弟子規》品讀活動最大的意義應是同學們在拜讀之后會自發的去閱讀其他傳統作品。通過對古代先賢的品讀與自身環境的辨別形成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而對于《弟子規。》中的一些觀點,因為我們和作者處于不同的時代故我們只要領會其中的精神就好,不必一步一手的尊崇,正如魯迅言:取其精華,去其糟糠。
弟子規讀后感3
近日有幸拜讀了《弟子規》,感觸良多。《弟子規》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承載了古人先賢對于人在社會中為人處事的標準:孝順、友悌、嚴謹、誠信、愛心、仁義和好學。我從身邊的實際出發,寫下了這篇讀后感。
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是對弟子規的總述。
入則孝,這是弟子規對我們的第一個要求。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圣賢教導我們,要從內心深愛、恭敬、感恩我們的父母,因為對我們恩德最大的,莫過于自己的父母,懷胎的辛勞,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們一生都無法報的了。我們今天能夠有幸認識到這些圣賢人的教誨,就應該首先盡心盡力做好我們為人子之道,好好的孝順我們的父母。對于我們這種長期出門在外的打工仔,雖然不能呆在父母身邊以盡孝道,但我們可以進自己的努力,多打電話回家和爸爸媽媽聊聊天,每到過年時能按時回到家中與他們團圓就是對他們最基本的孝道。
出則悌是圣賢教導我們,首先要友愛兄弟姐妹,兄弟團結,多照顧幫助兄弟姐妹,對長輩要尊敬,其次出外要友愛朋友以及一切和我們身邊相處的人。出門在外,朋友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多團結朋友,多關心身邊的人。就像現在我們酒店一樣,大家聚在一起上班,這是一種緣分,大家都是出門在外,都不容易,我們要互相幫助,相互團結。大家應該團結一致,共同把工作做好。同時作為下屬,我們對我們的上司、領導要尊敬,見面要主動讓行、打招呼,處處要謙虛禮讓,要恭敬禮貌,見到長輩要恭敬問候。這是我們能否在一個公司、集體站穩腳跟,有所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必須要做到,而且要做到最好。
謹,我們要時時刻刻關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會幫助我們免掉許多壞的習慣,并逐步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圣人們告訴我們這個“謹”,就是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時刻保持嚴謹的態度。在酒店的工作上要做到對待工作認真嚴謹,要小心行事,在做工作時先想想該怎么做,怎樣做才不會犯錯誤。俗話說的好:先思而后行。要做到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位顧客,做到讓每一位顧客滿意。在生活上也一樣,同樣要保持嚴謹的態度。自己的起居飲食要有規律,對自己的日常行為多進行檢點,逐漸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爭取做個優秀員工。
信。俗話說的:人無信不立。一個沒有信用的人很難在社會立足。在現在這個普遍沒有信用的社會,我們要立志做圣賢,做他人的榜樣,去掉以往的虛偽、不誠實,以誠實守信,仁義道德來處世,來感化周圍的人。在生活中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要言而有信,言而必行。不騙別人,與他人坦誠相處。
泛愛眾,其實就是前面說到了的要與他人和睦相處,團結一致。在現實生活中處處以恭敬、謙卑為原則,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結富人,不看不起窮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同時在工作生活過程中,不說人是非,不揭人短處,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學會去從真心里愛別人。我要不斷歷事煉心、不斷努力。仁慈、悲憫一切眾生,是圣人、菩薩的境界,我要從弟子規的基礎開始,從做一個標準的好人開始,立志向、學圣賢,做菩薩。盡可能的去幫助別人,關心別人,讓我們這個集體更加團結、和諧。打造優秀集體,從我做起。
最后《弟子規》中還寫到“余力學文”。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要多學習。盡管我們不是學生,但并不代表我們就不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是古人告訴我們的。余力學文告誡我們要利用好自己的多余時間精力,盡可能的多去學習,增長自己的知識。就比如我現在在咱們酒店一樣,剛開始我對餐飲業一概不知,但隨著我的不斷學習,我已經掌握了很多關于酒店管理、酒的種類的相關知識。這對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現在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學習。在下班后或者休息時去上網查查資料,或者看看書,盡可能的學習。我覺得這不僅為了我自己,而且也為了能更好地工作。
通過這段時間學習《弟子規》,使我感觸很深,樹立了自己正確的人生知見,才知道自己具體的差距在那里,明確了做人的本份。知道了自己應該從認真學習力行《弟子規》的教誨以及種種準則去扎穩根基,在生活中孝敬友愛、慎言慎行、誠信仁愛,并身體力行,加強自己的道德素質修養。我也下決心堅決祛除自己以前的不良習氣。我要以弟子規中的準則來嚴格要求自己,爭取做到最好。我要做一個優秀的員工,更好的為我們酒店的發展做貢獻;同時我也要號召身邊的同事來共同學習弟子規,提高我們酒店員工的綜合素質,共同努力打造擁有最好工作團隊的酒店。我相信我和我的同事們是最棒的,我們一定行的。
弟子規讀后感4
最近,拜讀了我們祖先的杰作《弟子規》,這本書全文不過360句,計1080字,其基本內容,是融合古代圣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規》即據此編寫,先后有序地講解了學童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為人處世、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范。這本書分為入則孝、處則弟、謹篇、信篇、泛愛眾、親仁和余力學文。
細細品味后茅塞頓開,平時里對人生的點滴感悟都在圣賢的教誨中有明確的答案,字里行間充滿著人性的真正體現。
在弟子規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凈心田。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我學了"入則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為先,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果說他能夠干成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弟子規》里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自己去細細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這是弟子規第一段。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余力,則學文".而我們現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文"上,大大忽略了做人教育。雖然也有品德課、政治課,卻只是背書、考試,過后水過鴨背,什么也沒留下,更別提深入骨髓的東西了。這是我們現代教育的最大失誤。
弟子規如何教孩子做人呢?這一段講的是總的原則,后面還會具體事情具體說。總的要求是:首先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謹慎、講信用。對待大眾平等仁和,親近仁德的人,向他學習。能夠做好這些,還有精力,才可以學習知識,如果做不好這些,學習知識是沒有用的。
這個總的教育原則,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如果每一個人能夠做到這些,我們的和諧社會才是可以期待的。機器人可以把全世界的知識放在自己的芯片上,但是他們沒有血肉,沒有靈魂,因為他們無法做到"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我們的教育,是要教育出一群機器人呢?還是要教育一群人?
現代生活的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心理壓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難,鄰里關系緊張,同事之間互相猜忌。面對這些問題,每個人總是想盡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擺脫以上煩惱。可是,最后的結果只是顧此失彼,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弟子規讀后感5
《弟子規》這本書是人們的生活規范,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范,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是指一切圣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圣賢經典,效仿圣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仔細閱讀《弟子規》就會發現從中得到的`東西會使我們受益一生。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讀完《弟子規》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弟子規》的實質是孝在先,友愛兄弟姐妹,對己謹信,對人仁愛,有能力在學習知識。至于其中的實際做法,我們能做的,去做,不適應現在社會的方式,我們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規》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讓我們一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難行。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道德觀。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弟子規讀后感6
“從前從前,孔夫子的語言,我們沉淀,那論語學而篇,兩代之間,從弟子入則孝……”
這是一首優美的中國風的歌曲——“弟子規”。相信大家一定看過“xxxx湖南衛視的春節聯歡晚會”,那么你知道晚會這次晚會的主題曲是什么嗎?對了,就是這首與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優秀書籍同名歌曲《弟子規》。
《弟子規》雖然是一本只有一千來字的小冊子。但是,就是這一千多個字,包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范;《弟子規》,是我們大家生活中的典范,是教導大家做人處事的規范;《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是人性的基礎。這本書,是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們的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
初讀弟子規,我就受益匪淺: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所謂六藝,就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弟子規告訴我們這么多只是和做人的道理,這樣一本好書,怎么能不吸引人呢?讓我們大家一起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讓我們把弟子規牢牢記在心中!
弟子規讀后感7
最近我又翻讀了一遍《弟子規》這本書,讀完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小故事就是其中的《三人成虎》。
這個小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龐蔥對魏王說:“大王,如果一個人稟報說街市上出現老虎,您會相信嗎?”魏王不假思索地說:“當然不信。”龐蔥接著問:“如果兩個人對您說街市上有老虎出現呢?”魏王說:“我會將信將疑。”龐蔥繼續問:“如果三個人都向您稟報,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呢?”魏王說:“我會相信的。”龐蔥感慨地說:“街市上沒有老虎是很明顯的事,然而只因為有三個人連續向您稟報,你就信以為真了。愿大王不要誤聽謠言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謠言止于智者。不了解真相的時候,就不要輕信,也不要輕易傳播。一個人說的時候沒有人相信,但是說的人多了,假的也就變成真的了,容易誤導別人。我們要做個聰明的孩子,學會明辨事非,對于不懂或不了解的.事,不能聽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而應該多方求證,不要被謠言迷惑。
就像上個學期的有一天,校園里就一直有傳播,有一個同學在校門口被人拐走了,下落不明。他們還說被拐走的孩子還有可能會打成殘廢,當乞丐什么的。搞得同學們都非常害怕,就怕下一次人販子把自己拐走了。后來才知道,那個同學并沒有被人販子拐走,而是他自己和家人鬧別扭,自己一個人走回老家了。
這就是弟子規中所說的:“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弟子規讀后感8
我今天把《弟子規;千家詩》讀完了。這本書足有25萬字呢。里面有很多令我喜歡的詩,比如《秋興其一》《插花吟》《清明》......其中我最喜歡朱淑貞的《落花》。比喻恩愛的夫妻被當時的封建社廢使一個美好的家庭破碎了表達了朱淑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弟子規》。《弟子規》這本書是根據我國大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寫的,其中提出了許多日常行為規范,它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言行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誠實守信。我們在學會做人以后,還應該好好地學習,以獲取有益的學問。
《弟子規》這本書是我的良師益友,我要嚴格按照書上說的要求自己,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后感9
《弟子規》通篇都對我們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但有句話一生都應牢記在心,會使人受益匪淺。即“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每個人雖然都是單獨的個體,卻不能脫離群體而存在。“滴水之恩將涌泉相報”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記不忘,并時時想著報答。也可能會有別人對不起你的時候,但是不要怨恨在心,應盡快忘卻。
常懷感恩之心,感恩父母的養育,讓我們健康成長;感恩兄弟姐妹的陪伴,讓我們不會孤單并懂得分享;感恩朋友的幫助,讓我們快樂生活。甚至于我們要感恩困難,讓我們學會勇敢;感恩挫折,讓我們不斷成長。對生活中的一切都滿懷感恩,感恩別人的幫助,并在別人有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將感恩之情傳遞,生活將更加美好。
《弟子規》教給了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簡簡單單的話語卻內涵及其豐富,外延無限廣闊。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要將其落實到行動中,內外兼修,成為更優秀的人。
弟子規讀后感10
“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這是《弟子規》中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一開始就要全力以赴,不要再拖延時間等待了!遇到困惑不了解時,不必苦求強記,要從容涵泳,今天研讀幾遍,明天研讀幾遍,心中常常思維不忘,時間一到,便有豁然通達的光景。因此,讀書好比“煎藥”一樣,一開始要用大火煮才能滾沸,接著就必須用小火慢熬,藥材的藥性才會滲到藥湯里,發揮出藥效。
這句話不由讓我想起了自己的所作所為,令我非常慚愧。我有一個非常不好的壞毛病:無論是周末還是假期,都是先痛痛快快地玩了再說,把做作業的事排到最后一位,總是要在上課前一天才匆匆忙忙地做完,作業做得不僅潦潦草草,而且一塌糊涂,這種結果可想而知,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被老師勒令重做了。可是,我卻死性難改,好了傷疤忘了痛,沒過幾天又把老師和媽媽的話忘得一干二凈。就在前兩個星期,我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星期五放學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玩起了游戲……星期六一整天又是玩得不亦樂乎……到了星期天的上午,我睡懶覺一直睡到九點多,還是沒有一點做作業的打算,直到媽媽開始催我了,才慢吞吞地拿出作業本,象征性地寫了幾個字,不知不覺,整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下午媽媽讓我跟著她上街去買東西,于是我又再把做作業的事兒拋之腦后了……直到吃完晚飯,我才發覺,時間過得真快,再不做是不行了,于是拿出紙筆飛快地在作業本上寫了起來,也不管有沒有錯別字,反正媽媽檢查時會指正的。由于太匆忙,第二天到了學校的時候我才發現,不好,語文作業本讓我落在家里忘帶來了!后來自然是被老師嚴肅地批評了一頓……
《弟子規》不僅在學習上對我有很大的`啟發,還有其他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今后我一定要對照書中做人的道理,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從日常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個讓老師和家長都滿意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后感】相關文章:
弟子規讀后感作文-弟子規讀后感范文10-22
弟子規|《弟子規》創造的奇跡06-30
《弟子規》09-22
弟子規全文弟子規里面的故事09-27
弟子規原文11-05
弟子規說課稿06-02
弟子規標語08-15
《弟子規》教案10-07
《弟子規》解析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