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創作背景及賞析

時間:2024-09-16 14:35:53 短歌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短歌行創作背景及賞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創作背景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短歌行

  曹操

  【原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

  面對美酒當高歌,人生短暫能幾何?生命流逝似朝露,荒廢時日實在多!

  慷慨悲歌歌一曲,心中憂愁對誰說.愁腸百結何以解,只有美酒可開懷.

  莘莘學子著青衣,悠悠思慕在心中.盼望你們來相助,徘徊沉吟到如今.

  鹿鳴聲聲食野草,我彈琴瑟待嘉賓.明月高高如何攀,不得賢才憂心忡.

  月明星稀鳥南飛,繞樹三圈棲何枝?

  山不辭土方為高,海不厭水始為深.我學周公三吐哺,一統天下定乾坤.

  【創作背景】

  曹操平《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權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操取槊(長矛)立于船頭,慷慨而歌。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據勢力,控制了朝政。他又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準備渡江消滅孫權和劉備,進而統一全中國。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曹

  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擺酒設樂,款待眾將。”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長江宛如橫飄的一條素帶。再看船上眾將,個個錦衣繡襖,好不威風。曹操告訴眾將官:我自起兵以來,為國除害,掃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現在只東方人來道謝,曹操非常高興,先以酒奠長江,隨后滿飲三大杯。并橫槊告訴眾將說:我拿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達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在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們跟著和。接著,他唱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繞樹三匝,無樹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定了北方割據勢力,控制了朝政。他又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準備渡江消滅孫權和劉備,進而統一全中國。

  【鑒賞】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后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本篇通過宴會的歌唱來表達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全詩分為四節,首八句為第一節,寫人生有限,詩人苦于得不到眾多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立功業。次八句為第二節,詩人兩次引用《詩經》成句來表現求賢思想:一則求之不得而沉吟憂思,再則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為第三節,前四句寫愁苦,后四句設想賢才到來,分別照應前兩節。最后八句為第四節,先以情景啟發賢才,要他們擇善而棲;后則披肝瀝膽,表白自己能容納賢才,使天下歸心統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調悲涼,并非表現及時行樂的思想,而與詩人求賢未得、功業未就有密切關系。建安時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暫,不能及時建功立業,曹操如此,他的兒子曹植也如此,曹植《求自試表》云:“常恐先朝露,填溝壑,墳土未干,而身名并滅。”又是一例。此詩三次寫到憂,曹操《秋胡行》云:“不戚年往,世憂不治。”年歲的流逝本不足過于傷心,令人擔憂的是天下不太平。所以,此詩的情調蒼茫悲涼,但詩人的情緒并不低弱,表現的仍然是奮發進取的精神。

  名家點評

  唐代吳兢:魏武帝“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言當及時為樂。又舊說長歌短歌,大率言人壽命長短分定,不可妄求也。(《樂府古題要解》)

  宋代劉克莊:孔融、楊修俱斃其手,操之高深安在?身為漢相,而時人目以漢賊,乃以周公自擬,謬矣。(《后村詩話》前集卷一)

  明代鐘惺:“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用來日苦少,句覺尤妙。“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英雄何嘗不篤于交情,然亦不泛。“明明如月”:如字幻極,樂府奇語。“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慘刻處慘刻,厚道處厚道,各不妨,各不相諱所以為英雄。又云:四言至此,出脫《三百篇》殆盡,此其心手不粘滯處。“青青子衿”二句,“呦呦鹿鳴”四句,全寫《三百篇》,而畢竟一毫不似,其妙難言。譚元春:少小時讀之,不覺其細;數年前讀之,不覺其厚。至細,至厚,至奇!英雄騷雅,可以驗后人心眼。(《古詩歸》)

  明代許學夷:徐昌谷云:“韋孟輩四言,窘縛不蕩。曹公《短歌行》、子建《來日大難》,工堪為則矣。……。”愚按:……元瑞謂“曹公、子建二詩,雖精工華爽,而風雅典刑幾盡”,斯并得之。……魏人樂府四言,如孟德《短歌行》、子桓《善哉行》、子建《飛龍篇》等,其源出于《采芝》《鴻鵠》,軼蕩自如,正是樂府之體,不當于風雅求之。(《詩源辯體》卷三、卷四)

  清代沈德潛:言當及時為樂也。“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托。“山不厭高”四句,言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成其大也。(《古詩源》)

  清代陳沆:此詩即漢高(祖)《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幾何”發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并建圣哲,以貽后嗣。次兩引《子衿》《鹿鳴》二詩,一則求之不得,而沈吟憂思;一則求之既得,而笙簧酒醴。雖然,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吳蜀,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說者不察,乃謂孟德禪奪已萌,而沈吟未決,畏人譏嫌。感歲月之如流,恐進退之失據。試問篇中《子衿》《鹿鳴》之詩,“契闊燕談”之語,當作何解?且孟德吐握求賢之日,猶王莽謙恭下士之初,豈肯直吐鄙懷,公言篡逆者乎?其謬甚矣。

  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為“魏武帝”,廟號“太祖”。事跡見《三國志》卷一本紀。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短歌行創作背景及賞析】相關文章:

《望廬山瀑布》賞析及創作背景10-17

《望廬山瀑布》創作背景賞析09-25

赤壁賦創作背景及賞析12-08

《木蘭詩》文學賞析及創作背景04-16

《駱駝祥子》創作背景及作品賞析05-28

沁園春長沙的譯文注釋、創作背景及賞析03-27

《漁家傲·秋思》賞析及創作背景08-07

《夢游天姥吟留別》創作背景與賞析07-16

《勸學》創作背景03-2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区一区二区三区四 | 日本在线精品a首页正 | 在线亚洲国产职场丝袜 | 最新国产1024精品 |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