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漢》古詩注釋翻譯與賞析

時間:2024-10-12 07:59:19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杜甫《江漢》古詩注釋翻譯與賞析

  賞析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杜甫《江漢》古詩注釋翻譯與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杜甫《江漢》古詩注釋翻譯與賞析

  江漢

  作者: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注釋:

  1.江漢:長江、漢水之間。當時杜甫在湖北公安,地處江漢。思歸客:杜甫自謂,因為身在江漢,卻時刻思歸故鄉。

  2.乾坤:天地間。腐儒,即迂腐的儒者,這里實際是指不會迎合世俗的、正直的讀書人。詩人以此自嘲,但也頗有自負之意:天地之間象我這樣的"腐儒"還能有幾個呢?

  3.片云句:詩人慨嘆自己和浮云一樣在遠天飄泊無定所。

  4.永夜句:與孤月一起度過長夜。

  5.落日:借指暮年。這時杜甫五十六歲。

  6.蘇:復蘇。病欲蘇:病快要好了。

  7.古來兩句:用"老馬識途"的典故。《韓非子·說林》:"齊桓公征伐孤竹以后,在返回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提議用老馬在前面領路,于是找到了歸途。詩人借此表示:自己雖年老多病,但還可為國效力。

  翻譯:

  我漂泊在江漢一帶,思念故土卻不能歸,在茫茫天地之間,我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看著遠浮天邊的片云和孤懸暗夜的明月,我仿佛與云共遠、與月同孤。我雖已年老體衰,時日無多,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覺得病情漸有好轉。自古以來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是為了取其體力,因此,我雖年老多病,但還是能有所作為的。

  句解: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漢,我這思歸故鄉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間,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江漢",長江、漢水之間.首聯表達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有自嘲意."思歸客"是杜甫自謂,因為身在江漢,時刻思歸故鄉,但思歸而不得,飽含天涯淪落的無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讀書人,這里實際是詩人自指不會迎合世俗.如果說前一句還只是強調詩人飄泊在外的思鄉之心,后一句則將自己在天地間的渺小孤獨感吐露無遺.詩人原來的抱負是要經天緯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階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無力.其中的痛楚和無奈該有多深!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像飄蕩在遠天的片云一樣遠客異鄉;與明月一起,孤獨地面對漫漫長夜.頷聯為工對."天共遠",承江漢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云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慨嘆自己飄泊無依.不過,在明月的皎潔和孤清中,我們又體會到了詩人的孤高自許,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長夜.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我雖已到暮年,就像日將落西山,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逐漸好轉.頸聯為借對,"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寫實."秋風"句是寫實.詩的意境闊大而深沉,形象地表達出詩人積極用世、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疏",復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自古以來存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體力,跋涉長途.尾聯用老馬識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雖年老多病,但智慧猶可用,還能有所作為.《韓非子·說林上》里講,春秋時管仲隨齊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議用老馬領路,于是找到了歸途."老馬"是詩人自比.

  評解:

  詩人身滯江漢,心有感而作此詩.他用凝煉的筆觸,抒發了懷才見棄的不平之氣和報國思用的慷慨情懷.前兩聯寫所處之窮,后兩聯寫才猶可用.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評論這首詩說:"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見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風’,皆景也,以情貫之.‘共遠’、‘同孤’、‘猶壯’、‘欲蘇’,八字絕妙,世之能詩者,不復有出其右矣."確實,詩的中間兩聯,情景相融,妙合無垠,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故歷來為所稱道,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篇》就說,這兩聯"含闊大于沉深,高(適)、岑(參)瞠乎其后".

  背景:

  大歷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峽,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這時他已五十六歲,北歸無望,生計日蹙。此詩以首句頭兩字“江漢”為題,正是漂泊流徒的標志。盡管如此,詩人孤忠仍存,壯心猶在,此詩就集中地表現了一種到老不衰、頑強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賞析一:

  “江漢”句,表現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思歸客”三字飽含無限的辛酸,因為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負”這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憂社稷,乾坤之內,此腐儒能有幾人?”(《杜詩說》)黃生對這句詩的理解,是深得詩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云,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與云、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云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像孤月一樣的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別”,是很能說明它的特點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上聯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話很有道理。落日相當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猶壯”。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的詩意,是一致的。就律詩格式說,此聯用的是借對法。“落日”與“秋風”相對,但“落日”實際上是比喻“暮年”。“秋風”句是寫實。“蘇”有康復意。詩人飄流江漢,而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欲蘇”。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云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胡應麟《詩藪·內篇》卷四贊揚此詩的二、三聯“含闊大于沉深”,是十分精當的。

  “古來”二句,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老馬”用了《韓非子·說林上》“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得道”。“老馬”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并不是沒有一點用處的。詩人在這里顯然含有怨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么?這是詩人言外之意,是從詩句中自然流露出來的。

  賞析二:

  這首詩是杜甫五十七歲時所作。大歷三年(768)正月,杜甫離開夔州,輾轉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時的杜甫歷經磨難,北歸已經無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長期漂泊無定的狀況讓杜甫感慨萬千,于是他寫下此詩。

  第一聯用自嘲的方式寫出詩人滯留江漢的困境。“思歸客”是說詩人想回鄉而不能回,只得四處漂泊,浪跡天涯。其中包含著詩人的無限辛酸。

  第二聯是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字面上寫的是詩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實際上是用它們暗喻詩人自己。詩人把內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當中,感慨自己雖然四處飄零,但對國家的忠心卻依然像孤月般皎潔。

  第三聯運用借喻手法寫出了詩人雖然身處逆境但依然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落日”與“秋風”相對。前者是虛寫,比喻“暮年”,后者是實寫。身處江漢,面對瑟瑟秋風,詩人不僅沒有了往日的感傷情懷,反倒產生了“病欲蘇”的感覺。這種變化是詩人壯心不已的心態和積極用世的精神的反映。

  尾聯借用了老馬識途的典故。詩人自比為“老馬”,意在表明自己并非已經毫無用處。雖然年老多病,但他還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為。

  全詩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現了詩人老而彌堅、壯心不已的心理狀態。

  杜甫的簡介

  杜甫是偉大的唐代詩人,詩歌的發展在唐朝時期達到鼎盛與唐王朝開創的盛世場面脫不了關系,然而一個時期的文化發展與當時的社會情況密不可分,杜甫剛好生在盛唐由興至衰的轉點,因此從杜甫的詩中我們可以讀到濃濃的憂患意識以及強烈的愛國情懷。

  唐朝當時發生的凡是被后人所熟知的重大均在杜甫的詩中有所提及,杜甫的詩是當時社會情況的一種反映。例如杜甫作下《悲陳陶》與《悲青坂》兩首詩指代了唐軍大敗的兩場戰爭;而杜甫所作《洗兵馬》則是在聽到勝利消息時,心生愉悅所作。而三吏三別則是在安史之亂時期,他對于征兵制度的殘酷與統治者無情的批判,以及對于苦于戰亂的老百姓的同情。

  此外,杜甫的有些詩還是對于史料殘缺的補充,例如三絕句中提到的一些殺刺史現象,在他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安史之亂造成的蜀地極為混亂的場面。而他的《憶昔》則是對于開元時期繁榮盛況的表述。

  在杜甫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比史料記載中的歷史事件更為生動、廣闊的生活畫面,他的感慨、憂愁,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有血有肉的戰爭與歷史的真實面貌,而不僅僅是字面上冰冷的記錄。

  杜甫的詩被后世稱為詩史,可見其作品中對于當時唐王朝社會面貌的反映,不僅含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對于我們更進一步深入了解當時社會境況具有很高的史料意義。

  杜甫生平

  杜甫作為我國唐代年間杰出的現實主義大詩人,他一生坎坷,雖然出生北方的富裕士家,但經歷了盛唐走向衰落的轉折時期,社會的動蕩,政權的不穩,讓他一心報國卻沒有門路,心系百姓卻流離戰亂,中年仕途不順,老年病無所依,留下了許許多多憂國憂民的詩文,感動了世世代代后人。

  杜甫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很不錯,家境優越富足,家族文化氣息濃厚,自小就在文學詩歌方面深有天賦,且為人勤奮創作,據悉他私底下的習作能足足裝滿一麻袋。杜甫早年間也如李白般縱情四海,十幾二十歲時到處游歷,也是在此期間與李白相識,兩人一見如故,杜甫對李白甚是崇敬,即使在兩人分離后,杜甫也還是常常在詩文中提及這位年長的大詩人。

  此后,杜甫在官場沉浮,仕途非常坎坷,始終未能得志,生活十分清苦。當時由于宰相李林甫排斥賢士,因此杜甫無論參加科考或者轉投權貴之門均無果,后來即便得到唐玄宗的賞識也未能得到一官半職。他的小兒子也在那個時候餓死了,后被授予一個無用小職,國家爆發戰爭,杜甫也就四處漂泊,躲避戰亂,在友人們在幫助下,暫居于成都草堂。

  此后嚴武的職位調動,杜甫一家也隨之流離,最終嚴武去世后,杜甫也就沒了依靠,生活得很艱辛。大歷三年,由于倍思鄉,杜甫踏上歸鄉的渡船,可惜生活艱險,社會的動蕩,最后病死在一條小船上,享年59歲。

  《月圓》杜甫

  《月圓》是杜甫于大歷元年秋季流離于夔州時所寫,全詩從頭到尾一直在描寫月亮,隨著不同的角度,意境深遠開闊卻清涼冷寂,表達了詩人在直面明月時的孤寂以及對于遙遠親信的真摯思念。

  詩文的大意,孤零零掛在天上的圓月正好對著我的陋舍,月光映在江上激起粼粼波光,又再反射到房門外閃閃跳動。綿延浮動的金色江波在時刻不停地保持跳動,床上的席子也被月光照得更加炫彩柔美。秋天的深夜里高高懸起一輪明月,照射著人煙稀疏的幽深山林,夜空中月光如雪般皎潔,繁星寥寥。免不了想到此時此刻,家中的松樹正是開得茂盛之時,仿佛還能聞到家鄉的桂花香。在這么明亮純凈的夜里,唯獨希望能夠與千萬里天涯之外的親人們共沐這美好的月色。

  杜甫的這首《月圓》,首聯從天上的月亮、江上的月波以及門外的月光等多個不同的視角,通過描寫圓月本身的明亮以及月光照映襯得其它事物閃閃跳動,從而塑造了一個活靈活現生動傳神的圓月。而頷聯寫的是,起初在樓上眺望江中月光,后又從江波轉寫照進屋里的月色。頸聯中,詩人的視角又從屋中回到了外面,再次仰望天空中的明月。最后的尾聯中,詩人通過眼前的月光遙想到遠隔千里的親人們,表示了十分渴望與其團聚一同賞月的意愿。杜甫在這首詩中流露出獨自賞月的孤單,并通過遙遠的月亮來寄托自己濃厚的思鄉之情。

【杜甫《江漢》古詩注釋翻譯與賞析】相關文章:

杜甫江漢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10-19

杜甫《蜀相》注釋翻譯及賞析04-26

杜甫《蜀相》注釋翻譯及賞析03-22

杜甫《解悶十二首(其七)》古詩注釋翻譯與賞析08-27

杜甫白露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9-07

杜甫登樓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6-03

杜甫《佳人》全詩注釋及翻譯賞析12-17

杜甫登高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6-08

《哀江頭》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6-1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电影在线专区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 | 在线精品免费看国产 | 亚洲第一网址在线观看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亚洲国产第一视频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