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杜牧詩歌的女性意象
杜牧常選擇用女性意象來觀照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借女性的命運寄托自己躋身社會的各種感受,把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思考融入女性的悲慘生活。將自己的思想灌注于女性形象中以此來抒發(fā)政治謀略與歷史感慨,反映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層思考。
杜牧詩歌的女性意象
杜牧是晚唐的杰出詩人,他的詩歌有相當(dāng)一部分是以女性題材為內(nèi)容的。詩人在這些詩歌中訴說女性的生活和情感;同情女性的悲慘遭遇和精神創(chuàng)傷;還原歷史女性的清白和無辜。詩人用他的清新俊逸的生花妙筆,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的女性形象。在晚唐這種特殊的文化背景下,杜牧用女性意象來觀照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映射著自己思想的深層寓意。
一、寄予深沉的政治謀略
古人總喜歡以女性形象和口吻自比,借以映射君臣關(guān)系或抒發(fā)政治豪情。在男性話語占主導(dǎo)地位的封建社會,詩人用女性身份來定義自身屬位,顯示了自己的低微姿態(tài)。并且用女性話語來代言自己的志向抱負,使這種縱世的豪情隱露出女性的柔順及乖巧。因此古代文人在文學(xué)作品中借美人之口訴說平生志向,成為抒發(fā)知識分子政治感慨的主要手段。
杜牧出身于世代顯赫的官宦世家,京兆杜氏“是魏晉以來數(shù)百年的高門世族,在唐代尤其顯赫。”他的家族成員多擔(dān)任朝廷要職,整個家族一直處于統(tǒng)治的最高層。世家風(fēng)范及祖輩的影響,杜牧自幼就博覽群書、關(guān)心時政、胸懷遠大志向。杜牧在大和二年弱冠及第,以進士身份步入士林,他在《群齋獨酌》中道出了自己的政治志向“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杜牧在這里以女性溫柔賢淑的補衣行為,暗喻自己的輔佐君主、匡扶天下的心愿。詩中用女性的口吻道出了對李光顏的敬仰之情:“我愛李侍中,標標七尺強。”對李光顏的威武姿態(tài)大力歌頌,并對他功成歸來的場景進行大肆的渲染,“三千宮女側(cè)頭看,相排踏碎雙明?。”李光顏為國家統(tǒng)一做出重大貢獻,詩人對他的大肆贊揚,其實也是對自己內(nèi)心渴望建功立業(yè)心情的抒發(fā)。而詩中在寫朱處士時,則為我們勾畫了他理想中的社會藍圖:百姓安居、民俗淳樸、輕徭薄賦、政官清廉、國家安寧,反映了杜牧長遠的政治目光。詩歌中雖然有思想上的苦惱和面對人生治世的不滿,但詩歌的主旨卻是表現(xiàn)自己憂國憂民的心情和滿腔熱血的政治抱負。
二、惺惺相惜的命運共鳴
杜牧一生好論兵而又廣聞博識,談?wù)摫坑幸姷亍KM麌遗d盛、政治昌明。然而“晚唐是一個令人沮喪的時代,官宦操縱政局、藩鎮(zhèn)對抗朝廷、官場黨爭不休,整個社會籠罩著一層世紀末的氣氛。”士大夫們深感國事無望,政途的失意使他們急需尋找另類情感的寄托與代償。詩人在放蕩的生活中敏銳的發(fā)覺女子身上倒映出自己的影子。不得志的士人就與社會底層的女性一樣,落魄紅塵,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兩者之間具有一種深刻的文化同構(gòu),“女人依靠寵幸自己的男人,而男人卻要依靠于當(dāng)權(quán)者,他們都是被動的存在。”如《張好好詩》。
詩人首先用清倩華美的筆調(diào)描摹了張好好“十三才有余”時的絕世之貌。“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容顏姿態(tài)如彩風(fēng)、蓮花,美妙絕倫;“繁弦迸關(guān)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裊裊穿云衢。”歌喉清脆響亮,無人能及;“玉質(zhì)隨月滿,艷態(tài)逐春舒。絳唇漸輕巧,云步轉(zhuǎn)虛徐。”隨著時光的推移,聲色、容貌、姿態(tài)更趨佳境。詩人從色、藝、聲、形等方面對好好進行了細致的描繪,使她的光彩照人的形象躍然紙上。而詩歌的后端卻筆勢陡轉(zhuǎn),“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洛城重相見,為當(dāng)壚。”幾年的時光卻是斗轉(zhuǎn)星移,往日的絕世佳人卻淪為了今日的賣酒棄婦。可憐的身世遭遇引發(fā)了詩人的憐憫和同情。
三、立意奇僻的歷史感慨
安史之亂后,唐朝氣勢頓衰。至晚唐,社會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悲涼悵惘的暮氣。詩人杜牧正是生活在這個多事之秋,他在拯救蒼生、兼濟天下的愿望難以實現(xiàn)之時,就從現(xiàn)實的世界中逃避到對往日歷史的追憶之中。“對歷史的追懷則是對現(xiàn)實的喟嘆,在歷史的詠嘆里散發(fā)的是對當(dāng)代的絕望與失望。”詩人在救世情感無所寄托時,只有通過對歷史的追憶和感嘆來忘卻現(xiàn)實的遲暮與衰颯。詠史的角度很多,杜牧卻習(xí)慣將興亡之感通過女性表現(xiàn)出來。杜牧的詠史詩大概有三十多首,其中有一半的題材涉及女性。他善于通過女性這一獨特的角度抒發(fā)歷史感慨,而女性在他的詩歌中也化身為一個個歷史的符號和標志,通過她們來展示詩人對特定的歷史時期乃至歷史事件的觀感。
詩人在詠懷歷史時,總是用自己的意念去感知歷史,他的歷史觀點也往往新穎獨特。他“能本著文以意為主的精神,靈活運用史料去重新評論歷史人物,不受傳統(tǒng)觀念束縛,把歷史、現(xiàn)實和個人的思想感情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如《題桃花夫人廟》
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墮樓人。
此詩中涉及的女性有兩位:“桃花夫人”息夫人和“墮樓人”綠珠。在歷史中,她們都是悲劇性的人物,是被迫害的弱者。息夫人因為貌美而為楚王所掠,把息國滅掉后將她擄進楚宮。息夫人的反抗是無言的沉默。在屈辱與壓抑的狀態(tài)下,她的心靈受到巨大的創(chuàng)傷。而綠珠則是為主人石崇墜樓殉死。這位忠貞的女性是以毀滅生命的勇氣來蔑視強權(quán)的脅迫。詩人對她們的遭遇寄寓同情和憐憫之心。詩歌的開頭委婉的指出息夫人命運悲劇的根源即“楚王好細腰”,次句描敘息夫人在楚宮的心態(tài),贊揚了她沉默的反抗氣節(jié)。第三句引發(fā)詩人興亡的感慨,寄寓自己獨特的歷史感觀。用兩位女性的不同悲劇命運對比,說明女性的悲劇在封建社會的普遍性。此詩更是洗刷女子亡國的錯誤觀念,暗示女子的無辜和可憐。元人楊載在《詩法家數(shù)》中說:“詩者內(nèi)外意,內(nèi)意欲盡理,外意欲盡其象,內(nèi)外意含蓄方妙。”杜牧在這首詩中則是用委婉蘊藉的詞意,表達出褒貶分明的態(tài)度和無限的沉痛感慨,達到了詩歌的高妙境界。
杜牧敏感于女性及與之有關(guān)的意象,借女性的意象興寄復(fù)雜的情感,抒發(fā)文人在晚唐衰頹時期的抑郁感受,并用詩人與女子的交往風(fēng)流展示知識分子畸形與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杜牧從女性的人生視角去反映士人的內(nèi)心世界,使詩歌既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又蘊含著詩人自身深刻思想寓意。并且從這些詩歌中能透視出當(dāng)時的時代背景,使我們更好地了解詩人杜牧和晚唐的時代風(fēng)氣。
拓展閱讀:杜牧人物簡介
杜牧(公元803-853年)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zhuǎn)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七絕龍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人號“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 《宣和書譜》云:“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臺集》稱:“余所見顏、柳以后,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fēng)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行草墨跡,杜牧太和八年(834)所書,此時年32歲。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fēng)韻。真跡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jīng)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tǒng)內(nèi)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于《宣和書譜》、《容臺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于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
杜牧詩歌的女性意象
上層貴族女性:
楊貴妃:杜牧在多首詩中描寫了楊貴妃,如《過華清宮絕句三首》《華清宮十三韻》《華清宮五首》等。在他的筆下,楊貴妃曾是極受尊寵、享盡榮華之人,但最終的結(jié)局卻是悲慘的。她的命運與唐朝的興衰緊密相連,成為了杜牧感慨歷史變遷、王朝興衰的一個重要象征。
桃花夫人:桃花夫人本是春秋息君的夫人,因美貌異常,導(dǎo)致楚國滅掉息國,她被擄進楚宮。她幾年不開口講話,以此表示無言的抗議,其氣節(jié)受到后人贊揚。杜牧對桃花夫人的描寫,展現(xiàn)出這類貴族女性在命運面前的無奈以及她們所堅守的氣節(jié)。
二喬:在《赤壁》中,杜牧雖然沒有對二喬進行詳細的刻畫,但通過 “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的詩句,給予了她們悲劇性的處理。將她們的命運與赤壁之戰(zhàn)的勝負聯(lián)系在一起,暗示了她們在戰(zhàn)亂和政治的斗爭中的脆弱地位。
下層遺棄女性:
張好好:杜牧的長篇詩作《張好好詩》描述了張好好這位昔日的 “天下妹”。她曾經(jīng)有過美好的青春時光,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年老色衰,生活變得凄慘。張好好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會下層女性的命運多舛,她們在青春逝去后往往面臨著被遺棄、生活無依的困境。
杜秋娘:她的遭遇更為曲折不幸。杜秋娘的故事在杜牧的詩歌中被展現(xiàn)出來,凸顯了下層女性在社會變遷中的艱難生存和悲慘命運4。
宮女:杜牧還塑造了宮女這一特殊的女性群體。宮女們身處宮廷之中,看似生活在榮華富貴的環(huán)境里,但實際上卻被束縛在宮廷的高墻之內(nèi),孤獨寂寞,青春虛度。她們的命運同樣充滿了悲劇色彩。
另類智慧女性:
木蘭:在《題木蘭廟》中,木蘭被塑造成有勇有謀、智慧膽量非尋常男子可比的形象。她替父從軍,為國家立下戰(zhàn)功,但作為女性,她也付出了青春、愛情乃至背井離鄉(xiāng)的代價。木蘭的形象體現(xiàn)了女性的勇敢和堅韌,同時也反映了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束縛和壓迫。
竇桂娘:杜牧在《竇烈女傳》中塑造的竇桂娘是一個異常光彩、大義凜然的女英雄形象。她具有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為了國家和正義不惜付出一切。這類女性雖然流芳百世,受人景仰,但她們的人生也充滿了艱辛和犧牲。
總的來說,杜牧詩歌中的女性意象具有深厚的悲劇色彩,他通過對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表達了對她們的同情,同時也反映了自己對人生、社會和歷史的思考45。
【杜牧詩歌的女性意象】相關(guān)文章:
杜牧詩歌中的水意象03-24
杜甫詩歌意象03-24
詩歌意象的解說10-24
王維詩歌的“落花”意象04-20
朱自清筆下的女性化意象02-12
溫庭筠女性詞的常用意象03-24
徐志摩詩歌中的“飛升”意象03-23
徐志摩詩歌中“云”意象11-28
劉長卿詩歌中的“夕陽”意象06-08
杜甫詩歌中有名的意象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