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觀潮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9-23 07:07:16 觀潮 我要投稿

七絕·觀潮原文及賞析

  《七絕·觀潮》是毛澤東所寫的詩體裁文學,這首詩最早發表在《黨的文獻》1996年第6期。觀潮指觀賞浙江省錢塘江口的涌潮。錢塘潮以每年陰歷8月18日在海寧所見最為壯觀。詩人在曾乘車去海寧七星廟觀潮。小編帶來七絕·觀潮原文及賞析。

七絕·觀潮原文及賞析

  原文:

  七絕·觀潮

  [近現代]毛澤東

  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

  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錢塘江的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濺起的浪花拍贊向釣魚臺。

  到處人山人海,大家一邊觀潮一邊贊嘆江潮陣容壯闊,猶如鐵甲戰馬從容殺敵后回返。

  注釋

  雪花:浪花。

  魚臺:即釣臺,在錢塘江中段的富春江邊,相傳為東漢嚴光(子陵)隱居垂釣處。

  人山紛贊:聚集觀潮的人很多,大家一邊觀潮一邊贊嘆陣。

  容闊:指江潮像千軍萬馬排列成的陣容,非常壯闊。

  鐵馬:配有鐵甲的戰馬,借喻雄師勁旅。

  賞析:

  詩人寫的這首《七絕·觀潮》中,從頭至尾,氣勢如虹,這不僅寫出了錢塘潮的氣勢,也寫出了詩人自己內心的一貫的氣勢。內氣與外景同時耦合,可謂真正的天成。江山的大氣碰上了一個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當然這個知音(即是詩人)胸中的風云也只有萬里江山才能容納。

  詩人眼中的錢塘潮陣容壯闊,來回奔騰,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之勢。如此氣壯山河的氣魄的確也只有毛主席這樣的大詩人才能勝任愉悅,一氣呵成。

  “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詩人緊扣題目“觀潮”中之“觀”字,具體描繪錢塘江潮涌的氣勢:“千里”指水域之寬;“滾滾來”指波浪之急,唐代詩人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其中有“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千里”,寫波濤水域的面積;“滾滾來”,寫波濤的速度和氣勢。實現了多角度、多側面地壯寫涌潮,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錢塘江的人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江身小,漲潮時,海水從寬達百余里的江口涌入,卻受到江身小的狹窄的江岸擠壓,形成涌潮。而后面的涌潮又與前面的涌潮互相撞擊,后浪推,前浪阻,浪峰壁立,江面奇觀。浪潮高達三五米,落差可達八九米,驚心動魄,勢極雄豪。“千里波濤滾滾來”恰好寫出了錢塘江特殊地形的潮涌。“雪花”這里指浪濤,北宋豪放派詞人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詞云:“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釣魚臺”即釣臺,在錢塘江中段的富春江邊,相傳為東漢嚴光(子陵)隱居垂釣處。“雪花飛向釣魚臺”,指后推前阻形成的浪濤飛向釣魚臺,寫盡涌潮的磅礴氣勢,沿江而上,不可阻擋。清代詩人曹溶的《滿江紅·錢塘觀潮》,曾有“亂濤穿到嚴灘歇”的詩句,意同“雪花飛向釣魚臺”一樣。

  詩法常常講起承轉合,本詩到了第三句,筆鋒也突然一轉。前面都在寫潮,現在忽而開始寫起看潮的人。不寫看潮人之多,不能突出錢江潮景作為名勝的地位。“人山紛贊陣容闊”,“人山”二字讓人聯想到人頭攢動,爭相引頸觀看的境況,意思接近“滿郭人爭江上望”。用側面襯托的手法,寫潮水引人交口稱贊,化難以描繪的美景為可以想見的眾人反應,也是詩中寫景的常見手法。

  最后一句“鐵馬從容殺敵回”,重新又寫到了潮水的景象。詩中說的是“殺敵回”,十分貼切地寫出了本來一路奔流至大海的錢塘江水忽然間自大海重新涌回的景況。這里依然是比喻,然而比起第二句的“雪花飛向釣魚臺”又截然不同。倘若說第二句里的“雪花”意象尚留有些許溫情,到了這一句,又是“鐵馬”,又是“殺敵”,其中蘊含的殺伐之氣咄咄逼人。“雪花”是喻潮水的形,而到了這最末一句則是從氣勢上設喻。因為氣勢本是難以捉摸的,用“鐵馬從容殺敵回”來把它具體化,真可謂抓住要害。

  在描寫錢塘潮的時候,前人常用戰鼓作比喻,而戰鼓是出戰時的新號,所謂擊鼓出陣,鳴金收兵。但在毛澤東的筆下,錢塘江的氣勢不是初上戰場,殺氣騰騰——倘若是那樣,就不免失之膚淺——而是“從容”。此句就勝在從容,此詩也勝在從容。殺敵回,故而能從容不迫,鎮定自若,胸有成竹,一切已盡在掌握之中。這種從容,比起戰場上硬碰硬的正面交鋒更為可畏。

  這首詩還妙在陳述與喻筆交替出現,虛實結合,虛實相生。“千里波濤滾滾來”是實,“雪花飛向釣魚臺”是虛,到了“人山紛贊陣容闊”是實,“鐵馬從容殺敵回”又是虛筆。這種交錯的寫法使得潮景的壯美在詩中一點也不嫌單調。短短一首絕句里,虛實交替出現,又渾然天成,毫無斧鑿痕跡。

  創作背景

  1957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在繼續健康發展的形勢下,于整風過程中出現所謂“大鳴大放”的局面,但總的看來形勢還是好的,國民經濟出現前所未有的好勢頭,以第一個五年計劃為標志,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已全面展開,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社會安定。

  1957年9月11日,毛澤東在杭州視察工作時適逢是錢塘江傳統的觀潮節,毛澤東及其隨從人員輕裝便服,到最佳的觀潮地鹽官鎮。這里人山人海,他們只得改到鎮郊七里廟附近觀潮。這天,天氣晴熱,毛澤東在警衛人員臨時搭起的小帳篷內小憩。錢塘江涌潮時,毛澤東就步出帳篷眺望。

  只見涌潮洶涌,海塘相撞,層層浪花,仿佛千堆雪。毛澤東凝神沉思,直到江面漸漸地平靜,他又才回到椅子上,問警衛員潮水是怎樣形成的,又將月球潮汐的理論向他們講了一遍,并且說:“南宋的時候,錢塘江可直到杭州,那時我們可以站在吳山上觀看了。現在錢塘喇叭口因為泥沙堆積變小了,所以就要跑到海寧,再過幾百年,海寧也要看不到潮了。”后來,他又面對錢塘江凝視、思考,吟成了這首《七絕·觀潮》

  錢塘江潮詩詞集

  秋過錢塘江

  朝代:唐朝|作者:貫休

  巨浸東隅極,山吞大野平。因知吳相恨,不盡海濤聲。

  黑氣騰蛟窟,秋云入戰城。游人千萬里,過此白髭生。

  過錢塘江迎潮

  朝代:宋朝|作者:楊時

  銀潢翻空際天白,鯤怒鵬騫海波擊。

  涌云噫氣聲怒號,萬馬馳車隨霹靂。

  低昂上下如桔槔,頃刻性命輕鴻毛。

  赍囊負笈有夷路,一日何事常千艘。

  因思羊腸盤九坂,攀援蜀道愁狖猱。

  人生獨處有萬險,豈必此地多風濤。

  愿言夷險不須問,莫負對酒持霜螯。

  觀潮

  朝代:宋朝|作者:陸游

  江平無風面如鏡,日午樓船帆影正。

  忽看千尺涌濤頭,頗動老子乘桴興。

  濤頭洶洶雷山傾,江流卻作鏡面平。

  向來壯觀雖一快,不如帆映青山行。

  嗟余往來不知數,慣見買符官發渡。

  云根小筑幸可歸,勿為浮名老行路。

  次韻郭刪定觀潮四絕·身到錢塘江上初

  朝代:宋朝|作者:喻良能

  身到錢塘江上初,端如碧海掛新圖。

  不知洗眼觀潮日,豁得平生俊氣無。

【七絕·觀潮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七絕·觀潮》毛澤東原文注釋翻譯賞析10-22

《觀潮》原文賞析07-19

《觀潮》原文譯文及賞析08-18

蘇軾《觀潮》原文及文學賞析06-24

酒泉子·長憶觀潮原文及賞析08-04

《十七日觀潮》原文及翻譯賞析08-21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原文及賞析04-23

觀潮原文及注釋09-07

觀潮原文及翻譯09-12

《觀潮》賞析09-2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天堂v亚洲国产v第一次 | 亚洲欧美综合a一区久久 | 日本高清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肉片AⅤ视频 久久免费国产視频 | 在线中文字幕有码中文 | 亚洲婷婷久久夜夜亚洲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