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陶淵明《飲酒》《歸園田居》鑒賞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有關田園詩及其代表作家的知識。
(二)體會“陶詩兩首”的意境和思想意義。
(三)領會“陶詩兩首”的風格特點。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字詞釋義。
1、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①少:年少,從小。
②適:適應。
③俗:世俗。
④韻:氣質、性格、情趣。
⑤性:本性,性格。
⑥本:本來。
⑦丘山:這里指遠離官場仕途的田園、大自然。
2、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①塵網:塵世的羅網,指仕途。仕途有如羅網一樣,使人不得自由。
3、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①蔭:這里作動詞,遮蔽。
②羅,排列。在“后檐”和“堂前”的前面都省略了介詞“于”。
4、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①戶庭:門庭,家里。
②塵雜:灰塵雜物,這里比喻做官時亂糟糟的繁雜之審。
③虛室:空室,靜室。
④余閑:空暇。
5、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①結廬:建房子。
②人境:人居住的地方。
③車馬:這里泛指人世間的繁雜之事。
④喧:喧鬧,干擾。
(二)難句注譯。
羈鳥念舊林,池魚思故淵。
①羈鳥:被束縛于籠中的鳥。
②池魚:被養于池中的魚。這里是詩人以羈鳥和池魚來比喻自己過去仕途生活的不自在。
③舊林、故淵:比喻詩人向往的田園,即下文的“自然”。
全句可譯為;被(從樹林里抓回來)關在籠子里的鳥想回到原來的林子里去,被(從大河里捕回來)養在池塘里的魚想回到原來的大河里去。
(三)從這兩首詩中可以看出陶淵明詩歌具有怎樣的藝術風格?
分析:
從這兩首詩看,陶淵明的詩歌最明顯的藝術風格就是平淡自然。這是和他的詩歌的內容以及表現上的特點分不開的。他的詩歌的主要內容是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于這種生活中的恬靜的心境。
在《歸園田居》中,詩人筆下的田園是“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詩人攝取的全是日常生活中習見習聞的再平常不過的景物,而這些景物又是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寫出來的,使人感到真好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的痕跡。
(四)《歸園田居》和《飲酒》在寫作方法上有何不同?
答:
首先,在選取角度上,《歸園田居》著重描繪客觀環境,借客觀來表現主觀;而《飲酒》則著重寫詩人對客觀環境的主觀感受。
其次,在表現手法上,《歸園田居》主要用反襯、對比的方法,顯得質樸而坦露;而《飲酒》多用比興之法,顯得婉曲含蓄。
(五)《陶淵明詩兩首》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分析:
(1)《歸園田居》全詩20句,可分三層。
1~6句:寫作者的個性和思想,表達對官場的厭惡。形象地表達了陶淵明渴求擺脫束縛、向往歸農的急迫心境。
7~18句:描寫田園生活的喜人情趣,表現了作者鄙視利祿、潔身自好的清高品格。
19~20句:寫詩人回答人們的疑問,說明官場是禁錮人的牢籠和羅網,只有沖破它,回歸自然,才會樂趣無窮。
(2)《飲酒》全詩10句,共分兩層。
1~4句:第一層,寫作者因為能夠超脫現實紛擾,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覺得所在地方也偏僻幽靜了。
5~10句:第二層,說明美麗自然的景物欣賞,能獲得無限意趣。
三、教學過程:
本單元主要介紹我國詩歌古體詩中最優秀的幾篇代表作。
古體詩指唐朝以前包括春秋戰國、秦漢、魏晉這一歷史階段的詩歌作品,其體裁主要包括四言、五言、雜言、樂府、民歌、楚辭、七言詩等。
其發展的軌跡主要是由民間創作到文人創作,其中又包括了《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作→陶詩等田園詩一類的明顯足跡。
我國的古體詩是我國文學遺產中最寶貴的財富,它成就輝煌,群芳斗艷,絢麗燦爛。如果按題材分類,它有田園詩、山水詩、政治詩;如果按情節分類,它有敘事詩和抒情詩;如果按創作分類,它有文人創作和非文人創作(民間收集)等等。
【陶淵明《飲酒》《歸園田居》鑒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鑒賞07-09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教學設計04-23
陶淵明歸園田居07-23
歸園田居陶淵明07-30
陶淵明《歸園田居》10-02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06-02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08-01
陶淵明詩詞鑒賞《歸園田居·其一》08-04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全文及鑒賞07-16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四》全文及鑒賞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