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描寫春天古詩

時間:2024-12-04 11:14:32 金怡 古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杜甫描寫春天古詩

  每到春天,紅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藥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競相開放。它們有的花蕾滿枝,有的含苞初綻,有的昂首怒放。一陣陣沁民氣肺的花香引來了許許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邊歌邊舞。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杜甫描寫春天古詩,希望對你有所借鑒作用喲。

杜甫描寫春天古詩

  春望

  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釋

  國:國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長安城。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濺淚:流淚。

  恨別:悵恨離別。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里指安史之亂的戰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當。

  白頭:這里指白頭發。搔:用手指輕輕的抓。

  渾:簡直。欲:想,要,就要。勝:受不住,不能。簪:一種束發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成年后束發于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古今異義

  國破山河在 古義:國都 今義:國家

  渾欲不勝簪 古義:簡直 今義:渾濁;糊涂

  家書抵萬金 古義:信 今義:裝訂成冊的著作

  創作背景

  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后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鑒賞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杜甫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彌漫,煙柳明媚,游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凄然。杜甫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為全詩創造了一片荒涼凄慘的氣氛。“國破”和“城春”兩個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時存在并形成強烈的反差。“城春”當指春天花草樹木繁盛茂密,煙景明麗的季節,可是由于“國破”,國家衰敗,國都淪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頹垣殘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長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潔、井然有序,而是荒蕪破敗,人煙稀少,草木雜生。這里,杜甫詩人睹物傷感,表現了強烈的黍離之悲。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無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花鳥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兒原本嬌艷明媚,香氣迷人;春天的鳥兒應該歡呼雀躍,唱著委婉悅耳的歌聲,給人以愉悅。“感時”、“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這兩句的含意可以這樣理解:我感于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淚落潸然;我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人內心痛苦,遇到樂景,反而引發更多的痛苦,就如“營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那樣。杜甫繼承了這種以樂景表現哀情的藝術手法,并賦予更深厚的情感,獲得更為濃郁的藝術效果。杜甫詩人痛感國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會增添內心的傷痛。這聯通過景物描寫,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現了杜甫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詩人想到:戰火已連續不斷地進行了一個春天,仍然沒有結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肅宗剛剛繼位,然而官軍暫時還沒有獲得有利形勢,至今還未能收復西京,看來這場戰爭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敵軍營,好久沒有妻子兒女的音信,他們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樣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書抵萬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杜甫詩人在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戰爭是一封家信勝過“萬金”的真正原因,這也是所有受戰爭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廣大人民反對戰爭,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連月,家信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內憂外患糾纏難解。眼前一片慘戚景象,內心焦慮至極,不覺于極無聊賴之時刻,搔首徘徊,意志躊躇,青絲變成白發。自離家以來一直在戰亂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長安數月,頭發更為稀疏,用手搔發,頓覺稀少短淺,簡直連發簪也插不住了。杜甫詩人由國破家亡、戰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 “白發”是愁出來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頭發白了、疏了,從頭發的變化,使讀者感到杜甫詩人內心的痛苦和愁怨,讀者更加體會到杜甫詩人傷時憂國、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這是一個感人至深、完整豐滿的藝術形象。

  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且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杜甫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杜甫詩人的感嘆憂憤。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無,最后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環相生、層層遞進,創造了一個能夠引發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表現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杜甫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杜甫描寫春天古詩

  《絕句》

  杜甫(唐朝)

  其一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其二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唐朝)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麗春》

  杜甫(唐朝)

  百草競春華,麗春應最勝。

  少須顏色好,多漫枝條剩。

  紛紛桃李枝,處處總能移。

  如何此貴重?卻怕有人知。

  《春遠》

  杜甫(唐朝)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杜甫他善于從別人看來無景可取之處尋找到獨特的景致,賦予它們獨特的主觀情意,使“無景”之處有獨特意蘊。頷聯詩人杜甫選取“鳥雀”“柴荊”兩個最尋常也無美感的意象,可謂“無景”。但著以“惟”“獨”兩字,有獨特意蘊,“惟鳥雀”,可見過客之稀,“獨柴荊”,可見村居之僻,暗合詩人杜甫孤獨悲苦的心境。

  《春水》

  杜甫(唐朝)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

  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

  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

  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贈花卿

  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湖闊兼云霧,樓孤屬晚晴。

  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

  雪岸叢梅發,春泥百草生。

  敢違漁父問,從此更南征。

  《絕句二首》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

  《入喬口》

  殘年傍水國,落日對春華。

  樹蜜早蜂亂,江泥輕燕斜。

  《絕句九首·其七》

  聞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

  都將百年興,一望九江城。

【杜甫描寫春天古詩】相關文章:

杜甫的描寫春天的古詩03-18

杜甫關于描寫春天的古詩02-29

杜甫春天的古詩08-18

杜甫描寫雨的古詩09-16

杜甫描寫春天的詩句08-24

杜甫描寫春天的詩詞03-14

杜甫描寫山的古詩詞06-07

杜甫描寫春雨的古詩8首11-26

描寫春天的古詩03-02

描寫春天的古詩精選10-2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 日本一本精品中文字幕视频 | 在线免费观看的三级网站 | 夜色福利少妇专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柚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