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擬詠懷十一古詩賞析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擬詠懷十一古詩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擬詠懷十一
庾信
搖落秋為氣,凄涼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
天亡遭憤戰,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壘,長星夜落營。
楚歌饒恨曲,南風多死聲。
眼前一杯酒,誰論身后名!
注: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縣)人。
創作背景
詩人借悼念梁元帝的江陵之敗和梁朝滅亡的悲劇,表現出一種痛定思痛的懷念故國之意。
賞析:
“搖落秋為氣,凄涼多怨情”是借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句來寫景,并以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凄涼之景引出對往事的追憶。詩起首就奠定了全詩的悲怨基調,后面的用典也就大多與悲怨憤恨及其死亡相關。
“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一是用舜死時兩個妃子為其而哭,淚灑竹上盡成斑點的典故,二是用春秋時齊國大夫杞梁為齊國伐莒,死于莒國城下,其妻號哭過于哀痛,而導致杞的城墻為之崩塌。作者用此兩典,暗示梁元帝的失敗和江陵城的陷落。“天亡遭憤戰”后的六句借典故轉入對梁滅亡的反思,言說梁滅亡前乃有不少敗亡的征兆,說明國亡兵敗乃是天意所致,其深層則含有譴責之意。
“天亡遭憤戰”引項羽之典。項羽兵敗時對烏江亭長說:“此天要亡我,我又何必渡江呢?”然后自刎而亡。“遭憤戰”是指遭遇使人怨憤的戰爭。“日蹙值愁兵”指梁的國土一天比一天在縮減,將士為之而愁也沒有什么用處了。
“直虹朝映壘,長星夜落營”,借天文之象暗喻梁早已顯出敗亡的跡象。《晉書·天文志》載:“虹頭尾至地,流血之象”。長虹映照軍營戰壘是兵敗的征兆,而長星流落營中又為主將隕落的先兆。
“楚歌饒恨曲,南風多死聲”,仍是用典。“楚歌”句用項羽兵困垓下,夜聞漢軍四面楚歌之典,寓含梁朝江陵兵敗多有怨恨之意;“南風”句則引《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人對陣楚師則歌南風,多有死聲,預言楚必然無功而返,而暗指梁元帝必敗。以上六句都是引典而暗寓江陵敗局乃天意難違。
“眼前一杯酒,誰論身后名!”則有兩解,一是譴責梁朝的君臣只顧眼前的享樂,將士養尊處優,不思戰爭,皇帝也淫逸驕奢,不慮身后的罵名;第二解則可理解為作者的憤激之言,說的是梁亡乃必然之事,我也就借酒澆愁,不管他身后的榮譽與名聲了。庾信羈留北方而不能南歸,預想自己肯定會被人詬病,但想到梁的腐敗無能與不可挽救,也就顧不得論身后之名而借酒澆愁了。實際上這是庾信的憤激之言,梁必敗早就有預兆,我等又何德何能力挽狂瀾于既倒呢?那就暫且以杯中酒而自我安慰吧!
注釋:
第427頁[①]搖落秋為氣:宋玉《九辯》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句子,這兩句就是取用其意,也就是說秋天草木凋落,景象凄涼,使人產生悲怨之情。
第427頁[②]啼枯湘水竹:相傳舜之二妃,于舜死之后,在湘水一帶啼哭,涕泣揮灑在竹上,便染上斑痕,后人名為湘妃竹,也即湘水竹。哭壞把梁城:傳說春秋時齊國大夫杞梁(又名殖)戰死在外,他的妻子哭著說:“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人生之苦至矣。”于是放聲大哭。這一哭把城墻都哭倒了。這兩句是說,江陵之敗,全國上下,同聲一哭。倪璠注說:“江陵之敗,君臣被戮,殺傷者眾,有夫妻離別之苦。”可作參考。
第427頁[③]天亡:項羽說過:“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即是說,自己滅亡是由于天意。憤戰:指激烈的戰斗。日蹙:指日色無光,也即是講天時不利。愁兵:指苦戰的軍隊。這兩句合起來的意思是說,天命注定梁要滅亡,盡管經過艱苦的戰斗也終于失敗了。
第427頁[④]直虹:虹垂至地的現象。古時傳說虹頭尾至地,是流血的征兆。
壘:營壘。長星:史書記載,蜀后主建興十三年,諸葛亮帥兵伐魏,屯駐在渭南,這時有個長星自東北方向西南方流駛,落在諸葛亮的軍營里。據說這是打敗仗的征兆。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梁朝江陵之敗是有預兆的。
第427頁[⑤]楚歌:楚人之歌。項羽被圍于垓下時,曾夜聞四面楚歌。南風:指南方楚地的歌曲。《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記載有“南風不競、多死聲”的話。這兩句也是說,江陵被圍困時,大勢已去,天命注定滅亡。
第427頁[⑥]這兩句是說,國破家亡由于天命,自己也無可奈何,姑且借酒消愁,身后之名也就不能顧及了。又倪璠注,以為這里有諷刺梁朝君臣當年茍且偷安而不顧長遠之計的意思,可供參考。
【擬詠懷十一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擬詠懷(其七)》閱讀答案及賞析06-27
詠懷古跡杜甫翻譯及賞析11-02
除夕詠懷古詩詞(精選46首)02-04
杜甫《詠懷古跡·其一》古詩詞06-22
陶淵明《擬挽歌辭·其三》賞析06-04
詠柳經典古詩賞析06-29
浣溪沙古詩賞析09-16
春曉古詩賞析03-23
古詩《水調歌頭》賞析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