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汪藻《點絳唇·新月娟娟》詩詞譯文及鑒賞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汪藻《點絳唇·新月娟娟》詩詞譯文及鑒賞古詩,歡迎大家分享。
《點絳唇·新月娟娟》
宋代: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君知否?亂鴉啼后,歸興濃于酒。
《點絳唇·新月娟娟》譯文
一彎秀美的新月高高懸掛在夜空中。寒夜里,江流澄靜,聽不到一點波濤的聲音,北斗星斜掛在山頭。我輾轉難眠,心緒不寧,披衣而起,只見窗紙上映現著疏落的幾枝梅影。
如此寒冷的霜天,本是眾人相聚推杯換盞的時候,可現在,這雙手卻閑下來了。你知道嗎?宦海中的“亂鴉”叫人痛恨,我思歸的念頭比霜天思酒還要濃厚。
《點絳唇·新月娟娟》注釋
點絳唇:《清真集》入“仙呂調”,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異。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韻,后片四仄韻。調名取自江淹《詠美人春游》中的詩句“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詞譜》以馮延巳詞為正體。又名《南浦月》、《點櫻桃》、《沙頭雨》、《十八香》、《尋瑤草》等。
娟娟:明媚美好的樣子。
斗:北斗星座。山銜斗:北斗星閃現在山間。
閑卻:空閑。傳杯:互相傳遞酒杯敬酒,指聚酒。
亂鴉啼:明指鳥雀亂叫,暗喻朝中群小小人得志。
歸興:歸家的興致。
《點絳唇·新月娟娟》賞析
這首詞構思別致,語言曉暢,婉轉含蓄,情景相生。但一般認為這首詞不是通常的寫景抒情,而是寄托著作者厭倦仕宦生涯、渴望回歸田園生活的情懷。
上闋集中筆墨描繪了一幅江寒、山靜、梅瘦的霜天月夜圖。開篇兩句寫遠而靜的夜景。“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一彎新月如玉鐮懸空,星月交輝,把夜空裝扮得十分美麗。遠山靜靜地矗立著,起伏的山峰仿佛把正在下沉的北斗星銜在其中一樣。江水在夜幕下流淌得更加悄無聲息了,夜似乎更冷了。“銜”字極為生動準確,將靜景寫活了。以下內容由室外的星月江山之景寫到室內的“起來搔首”之人。“搔首”是思考問題時習慣的動作,此處這兩個字形象地寫出他情緒不平靜。深夜無眠的人必是心事重重者,他憑窗而坐所見到的是斜映在窗上的清瘦的梅影。“瘦”字刻畫出梅花的豐姿。這句“梅影橫窗瘦”一是以梅花點明殘冬早春時節,二是作者以“梅瘦”自喻愁情滿懷、品格高潔,為下文抒發歸隱之志作好鋪墊。
下闋以“好個霜天”作為上闋寫景的收束,又引發下文的抒情。“霜天”好在它正是推杯換盞的時候。“梅影橫窗瘦”也可以成為酒宴助興的美景,但作者卻“閑卻傳杯手”。他遠離官場宴會,酒興全無。其中原委好似一個懸念耐人尋味,緊接著又用“君知否”對之加以強調,最后才告知是“亂鴉啼后,歸興濃于酒。”歸隱的興趣像酒一樣濃烈。“亂鴉啼”暗喻得志小人的聒噪,這是全詞唯一寫聲音的句子。這聒噪聲在星沉月明之時會顯得更加刺耳。但作者對之的反應是“搔首”、“閑卻”,如梅影傲霜般默默無語。這里“無聲”與“有聲”相對,達到了無聲“勝”有聲的表達效果,因為“歸興濃于酒”,表明了作者遠離官場傾軋的決心。此兩句也是全詞主旨之所在,在意義上倒貫全篇,使全詞的景語皆成情語。
這首詞上闋寫初春霜夜,詞人內心激動,耿耿不寐,中夜起身,搔首踟躕;下闋寫閑愁難耐,委婉含蓄地表現了內心的苦悶。作者借霜天月夜圖抒發了厭惡官場、樂于歸隱的清峻高潔之志。整個作品借景抒情,寫法含蓄,深有寄托,有感而發。
《點絳唇·新月娟娟》創作背景
關于此詞的背景,張宗的《詞林紀事》中所記比較可信,汪藻出守泉南,后為人讒毀而被移知宣城。他心中很煩躁憤懣,便寫下此詞。
《點絳唇·新月娟娟》作者介紹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學家。字彥章,號浮溪,又號龍溪,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貫婺源,后移居饒州德興(今屬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韓駒學詩,入太學,喜讀《春秋左氏傳》及《西漢書》。崇寧二年(1103)進士,任婺州(今浙江金華)觀察推官、宣州(今屬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屬安徽)通判等職。《全宋詞》錄其詞4首。
文學創作
汪藻早年曾向徐俯學詩,中年以后又拜韓駒為師,然而,他的詩卻不沾江西詩派習氣而近似蘇軾。詩作多觸及時事,寄興深遠。如《己酉亂后寄常州使君侄四首》中:“百年淮海地,回首復成非”、“諸將爭陰拱,蒼生忍倒懸”、“只今衰淚眼,那得向君開”,郁憤至深,似得力于杜甫。《桃源行》一首,于王維、韓愈、劉禹錫、王安石同題之后,別開生面。“那知平地有青春,只屬尋常避世人”,足見其立意新穎。寫景詩如《春日》,也曾傳誦一時。
汪藻擅長寫四六文,南渡初詔令制誥均由他撰寫。行文洞達激發,多為時人傳誦,被比作陸贄。《皇太后告天下手書》、《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是其代表作。孫覿序其集時推重他為大手筆,說他“閎麗精深,杰然視天下”。宋高宗把自用的白團扇賞賜給他,并親書贈以“紫誥仍兼綰,黃麻似六經”十字。
著述名錄
汪藻撰著,散佚甚多。今傳本《浮溪集》36卷,,是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中輯出的。然遺漏尚多,清代孫星華復輯《拾遺》 3卷。《浮溪集》有《武英殿聚珍版書》本、《四部叢刊》影武英殿本。《拾遺》有《武英殿聚珍版書》福建本、廣雅書局本。又有《浮溪文粹》15卷,《四庫全書》本。
相關文獻
宋史
汪藻,字彥章,饒州德興人。幼穎異,入太學,中進士第。調婺州觀察推官,改宣州教授,稍遷江西提舉學事司干當公事。
徽宗親制《君臣慶會閣詩》,群臣皆賡進,惟藻和篇,眾莫能及。時胡伸亦以文名,人為之語曰:“江左二寶,胡伸、汪藻。”尋除《九域圖志》所編修官,再遷著作佐郎。時王黼與藻同舍,素不咸,出通判宣州,提點江州太平觀,投閑凡八年,終黼之世不得用。
欽宗即位,召為屯田員外郎,再遷太常少卿、起居舍人。高宗踐祚,召試中書舍人。時次揚州,藻多論奏,宰相黃潛善惡之,遂假他事,免為集英殿修撰、提舉太平觀。明年,復召為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擢給事中,遷兵部待郎兼侍講,拜翰林學士。帝以所御白團扇,親書“紫誥仍兼綰,黃麻似《六經》”十字以賜,縉紳艷之。
屬時多事,詔令類出其手。嘗論諸大將擁重兵,浸成外重之勢,且陳所以待將帥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又言:“崇、觀以來,貲結權幸,奴事閹宦,與開邊誤國,得職名自觀文殿大學士而下直秘閣、官至銀青光祿大夫者,近稍鐫褫,而建炎恩宥,又當甄復,盍依國初法,止中大夫。”
紹興元年,除龍圖閣直學士、知湖州,以顏真卿盡忠唐室,嘗守是邦,乞表章之,詔賜廟忠烈。又言:“古者有國必有史,古書榻前議論之辭,則有時政記,錄柱下見聞之實,則有起居注,類而次之,謂之日歷,修而成之,謂之實錄。今逾三十年,無復日歷,何以示來世?乞即臣所領州,許臣訪尋故家文書,纂集元符庚辰以來詔旨,為日歷之備。”制可。史館既開,修撰綦崇禮言不必別設外局,乃已。郡人顏經投匭訴其敷糴軍食,遂貶秩停官。起知撫州,御史張致遠又論之,予祠。
六年,修撰范沖言:“日歷,國之大典,比詔藻纂修,事復中止,恐遂散逸,宜令就閑復卒前業。”詔賜史館修撰餐錢,聽辟屬編類。八年,上所修書,自元符庚辰至宣和乙巳詔旨,凡六百六十五卷。藻再進官,其屬鮑延祖、孟處義咸增秩有差。藻升顯謨閣學士,遣使賜茶藥。尋知徽州,逾年,徙宣州。言者論其嘗為蔡京、王黼之客,奪職居永州,累赦不宥。二十四年,卒。
秦檜死,復職,官其二子。二十八年,《徽宗實錄》成書,右仆射湯思退言藻嘗纂集詔旨,比修實錄,所取十蓋七八,深有力于斯文。詔贈端明殿學士。
藻通顯三十年,無屋廬以居。博極群書,老不釋卷,尤喜讀《春秋左氏傳》及《西漢書》。工儷語,多著述,所為制詞,人多傳誦。子六人,恬、恪、憺、怲、懔、憘。
晉江縣志
汪藻,字彥章,德興人。父谷,丞晉江,生藻丞舍。紹興間,藻來守郡,年六十余矣。其謝表云:“訪六十年之父老,恍若前生;佩二千石之印符,敢期今日。”陳俊卿為觀察推官,與藻同時。郡中失火,藻急往視,諸椽屬方出飲,俊卿雖不同飲,顧其與卒,實假之行。既與諸僚屬皆以后至被詰,俊卿同諸椽屬唯謝而已。后藻知俊卿服勤職事,居恒不赴宴會,怪而問故。俊卿曰:“某不能止僚友之行,忍自解以重其罪乎?”藻深嘆服,謂不可及。藻博聞強識,寤寐千載,心摹手追,穿貫羅網,推原天人道德之旨,古今興壞之跡。金華勸講,石室紬書。典冊施之朝廷,樂歌薦之祀廟。碩學鴻文,暴曜一世。
【汪藻《點絳唇·新月娟娟》詩詞譯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點絳唇·蹴罷秋千詩詞鑒賞08-22
秦觀《點絳唇·桃源》原文鑒賞05-24
李清照《點絳唇·閨思》全文及鑒賞07-26
蘇軾《點絳唇·閑倚胡床》全文及鑒賞10-15
陸游《點絳唇·采藥歸來》全文及鑒賞07-18
蘇軾《點絳唇·再和送錢公永》全文及鑒賞09-23
《點絳唇》李清照宋詞賞析08-10
《點絳唇 李清照》閱讀答案07-14
《點絳唇·閨思》李清照09-03
秦觀《點絳唇·醉漾輕舟》古詩詞賞析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