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李白賞析

時間:2024-05-25 13:22:33 毅霖 將進酒 我要投稿

《將進酒》李白賞析

  賞析,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將進酒》李白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將進酒》李白賞析

  《將進酒》賞析

  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首詩里,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表示對富貴、圣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詩篇開頭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氣勢豪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此時在潁陽山,距離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所以借黃河來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景象之壯闊,并不是肉眼可見,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語中帶有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

  黃東雷草書《將進酒》黃東雷草書《將進酒》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說出自己感傷生命短暫而人一下就會變老,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顯現出一種對鏡自照手撫兩鬢、卻無可奈何的情態。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沒有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來突出隱喻,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象而已。詩人此時郁郁不得志。“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奉詔進京、皇帝賜宴的時候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再到“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行路難·其二》),古時馮諼在孟嘗君門下作客,覺得孟嘗君對自己不夠禮遇,開始時經常彈劍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希望“平交王侯”的,而在長安,權貴們并不把他當一回事,李白借馮諼的典故比喻自己的處境。這時又似乎并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

  但并不就此消沉。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贊嘆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于此,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正是“長風破浪會有時”,實現自己理想的這一天總會來到的,應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過去)游維揚,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

  與此氣派相當,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筵宴中展示的痛快氣氛,詩句豪壯。李白李白 至此,狂放之情趨于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奏富于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復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而為憤激。這里不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于憤慨。以下“古來圣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李白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稱自己有管仲之才,諸葛亮之智卻沒人相信,所以說古人“寂寞”,同時表現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情愿醉生夢死長醉不醒了。這里,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

  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而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系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三國詩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寫洛陽飲宴時說:“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曹植被稱為才高八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盡管身懷利器,抱負不凡,卻在政治上受到來自親哥哥魏文帝曹丕的打擊,郁郁不得志。“陳王”曹植于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圣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己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于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李白將進酒李白將進酒 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為言少錢”,既照應“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尾之妙,不僅在于“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云從空,隨風變滅”的結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后結穴于“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畫和雕鑿能學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達到的境界。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

  注釋

  ⑴將進酒:屬樂府舊題。將(qiāng):請。

  ⑵君不見:樂府中常用的一種夸語。天上來:黃河發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勢極高,故稱。

  ⑶高堂:高大的廳堂。青絲:黑發。此句意為在高堂上的明鏡中看到了自己的白發而悲傷。

  ⑷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⑸會須:正應當。

  ⑹岑夫子:岑勛。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岑、元二人。

  ⑼傾耳聽:一作“側耳聽”。

  ⑽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饌(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

  ⑾不復醒:也有版本為“不用醒”或“不愿醒”。

  ⑿陳王:指陳思王曹植。平樂:觀名。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恣季深業書法《將進酒》季深業書法《將進酒》:縱情任意。謔(xuè):戲。

  ⒀言少錢:一作“言錢少”。

  ⒁徑須:干脆,只管。沽:買。

  ⒂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

  ⒃爾:你。銷:同“消”。

  ⒄也有說法作“但愿長醉不愿醒”。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人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于天寶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后,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

  關于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說法不一。黃錫珪《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系于天寶十一載(752)。一般認為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后,漫游梁、宋,與友人岑勛、元丹丘相會時所作。

  此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8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勛(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泄胸中的郁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詩人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將進酒,唐代以前樂府歌曲的一個題目,內容大多詠唱飲酒放歌之事。在這首詩里,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表達了自己的憤激情緒。這首詩形象生動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與眾不同的個性,這類詩固然屬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賞析

  自從莊子說“醉者神全”——醉者可不受外界干擾,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足獨立——此后,酒便成了歷代不得志才士的精神寄托與創作靈感的催化劑。魏晉六朝有阮籍、嵇康、劉伶、陶潛等數十人;隋末唐初有“五斗先生”王績,其《五斗先生傳》有云:“(五斗)先生絕思慮,寡言語不知天下有仁義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來;其動也天,其靜也地:故萬物不能縈心焉。”這段話說出了中國酒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李白則是王績之后又一個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的詩人。杜甫作有《飲中八仙歌》,即以李白為其中之一。

  詩分三層。“君不見”起至“會須一飲三百杯”凡十句為第一層,抒情放言人生苦短,當明否極泰來自然任運之理而及時行樂,醉以全真。“岑夫子,丹邱生”起至“徑須沽取對君酌"十四句為第二層,是詩人直接對岑勛、丹邱生而發的―曲酒的禮贊,以前修陳王曹植平樂之宴為史證,極寫酒趣,慨言富貴不足恃,圣賢不足憑,唯飲者千秋留名,因請主人添酒。其中后八句是“歌一曲”的歌辭。“五花馬”以下四句為第三層,因歌更發豪興而呼酒銷愁,是酒宴的高潮,也是全詩的卒章。

  全詩看似通篇醉語,意思重疊,其實是亦醉亦醒。

  睥睨權貴,棄絕世俗,而這權貴與世俗其實是難以沖破的;自許有王霸之略,而這壯志雄心實際上也難以舒展:這些矛盾構成了詩人內心無法解脫的苦悶,于是他對友抒志,借酒遣懷,希望在醉鄉中獲得對現實的超越,而作為第一層次殿結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是李白出蜀以來十年顛沛生活的小結,也是全詩的警策與中峰,將對酒德的謳歌分作前后兩個層面:前一層就“我”之感受徑直下筆,“我”必“有用”是主題句;后一層就史之鏡鑒對友高歌,以“古來圣賢”陪襯“唯有飲者”,而“留其名"又是第二個主題句,與上一層“必有用”相應。于是盡管全詩以“悲”起,以“愁”結,卻在這悲愁之中樹立起錚錚傲骨。傲氣與悲愁之意的對沖形成了全詩飊風驟雨般大起大落的節律,從中也完成了詩人力圖表現自我而對抗于現實的“大人先生”般的自我塑造。

  節律是詩歌的生命。本詩主要以七言為主,但三個層次的起句均用雜言。第一層次以兩個“君不見”復沓領起兩組“十、七”“十、七”的長句,劈空喝起,調高勢壯,似乎可見積年愁悶,如“黃河之水天上來”般奔涌而出。第二層次以“岑夫子”等四個三字句開端,又接以—組五、七字句,其節奏似“低眉信手續續彈”,使“天生我材”后的激昂得到渟蘊,然后又是八個七字句,似侃侃續續對友敘談,情緒則由渟蘊而漸漸高揚,至“主人何為言少錢”二句結束“歌一曲”時,又到達激昂。以后不待詩勢下墜,即以“五花馬,千金裘”兩個三字句呼語,帶起兩個七字句,極寫豪興,恰似“躋攀分寸不可上”。至此酒意醉態飽滿已極,卻以“萬古愁”作結,對照開首“悲白發”,全詩讀來猶如大河奔注,九折東向,滔滔滾滾中,與“必有用”、“留其名”兩個中流砥柱相激蕩,最后河流入海,在河海相激中,漸漸涵淡浩渺,余音不絕,余勢蕩漾。

  李白以酒詩稱,這是表現愁憤的酒歌中較早的一篇代表作。明暗的對沖反映了這一時期其詩作的重要特色,然而沖決愁苦的強烈自信使得全詩盡管言愁卻高昂開遠,一往無前。而表現在詩歌節奏上,總體而言,仍以酣暢痛快為主,其意脈也較為顯豁。既不同于初游東南時的澄明,也不同于天寶末年之后的拗怒甚至晦澀。這是讀李白詩時要充分注意的。

  本詩的語言看似直白,其實也都有為而發。“千金散盡還復來”,是東南游“散金三十余萬”而自己終于落魄經歷的心理反映。“陳王宴平樂”史事的拈取,也因作詩地點在嵩山,與洛陽旁的平樂相近近,是即地即時的感發。細心體味這些,便會感到李白的率真之中實有豐富的底蘊。

  將進酒

  作者: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譯文

  你沒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發,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時應當縱情歡樂,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別停下杯子。

  我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都來側耳傾聽:

  鐘鳴饌食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長駐醉鄉不再清醒。

  自古以來圣賢這兩種酒是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年宴設樂平關你可知道,斗酒萬錢也豪飲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

  你只管端出酒來讓我喝。

  五花千里馬,千金狐皮裘,快叫那侍兒拿去換美酒,我和你們共同消解這萬古愁!

【《將進酒》李白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將進酒賞析04-06

將進酒 李白賞析04-20

將進酒李白賞析06-19

李白的將進酒及賞析05-25

《將進酒》李白賞析06-13

【經典】《將進酒》李白賞析06-14

李白唐詩《將進酒》賞析04-13

唐·李白《將進酒》賞析04-15

李白將進酒是譯文及賞析03-2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V人在线视猫咪 |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 婷婷久久丁香五月综合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