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時間:2024-07-11 10:20:36 禧雯 記承天寺夜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記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記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古文。文章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以及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歡迎閱讀。

《記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詞句注釋

 、懦刑焖拢汗手吩诮窈秉S岡南。

 、圃S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趙頊年號。

  ⑶戶:一說指堂屋的門,又一說指窗戶。這里指門。

 、刃廊唬焊吲d、愉快的樣子。行:散步。

 、赡顭o與為樂者: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念,考慮,想到。

 、仕欤河谑,就。至:到。尋:尋找。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也被貶到黃州,寓居承天寺。

 、藢嫞核P。

 、滔嗯c:共同,一起。中庭:庭院里。

 、涂彰鳎盒稳菟某纬。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凈明亮的樣子。

 、卧遘簦▁ìng):均為水生植物,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總稱。荇,一種多年生水草,葉子像心臟形,面綠背紫,夏季開黃花。

  ⑾蓋:句首語氣詞,大概是。這里可以譯為“原來是”。

 、械褐皇。閑人:清閑的人。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里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閑,自稱“閑人”。耳:語氣詞,相當于“而已”,意思是“罷了”。

  白話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游的興致,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賞析

  這里的“美”首先來自內容的“真”。東月朗照,激發了作者的游興,想到沒有“與樂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尋伴,這時錯覺生趣,情感觸動,于是記下此景此情,順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諧自然,毫無雕飾造作之感。這“美”來自語言的“純”。筆記如同拉家常,娓娓敘來。雖然沒有奇景之處,但卻不能增刪或改動什么字眼兒。點明日期,是筆記體游記所必須的,“月色入戶”與“欣然起行”互為因果,寥寥數字,何其洗練!寫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詞,不枝不蔓,體現出空靈、坦蕩的意境,將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貼切,“交橫”一詞更準確地表現了藻荇姿態,仿佛觸手可及。接著,作者筆鋒陡轉,連發二問,既親切自然,富于韻律,又拓展時空,發人思緒!队洺刑焖乱褂巍繁磉_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

  蘇軾自己評論他的文學創作,有一段話很精辟: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雖吾亦不能知也。(《文說》)

  這段話,可與他的另一段話相補充:“夫昔之為文者,非能為之為工,乃不能不為之為工也。山川之有云霧,草木之有華實,充滿勃郁而見于外,夫雖欲無有,其可得耶?”(《江行唱和集序》)

  這“美”來自結尾的“精”。從文章結構看,結句屬“合”,就此打住。從語意上看,它包蘊豐富!伴e人”一詞,表面上是自嘲地說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閑的人,閑來無事才出來賞月的,實際上卻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豪——月夜處處都有,卻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賞的,有了人的欣賞才有美,只有此時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運的,因為有情趣高雅的人來欣賞它。其次,“閑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是卻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在內心深處,他又何嘗愿做一個“閑人”呢?賞月“閑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閑人”的自我安慰罷了。

  總之,游記以真情實感為依托,信筆寫來,起于當起,止于當止,猶如行云流水,于無技巧中見技巧,達到了“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純”的境界。

  創作背景

  此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元豐三年(1080)二月到達黃州貶所,名義上是“團練副使”,卻“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到寫這篇文章時已經快滿四年。蘇軾氣味相投的友人張懷民此時也謫居黃州,暫寓承天寺,因有此文。

  《記承天寺夜游》分層賞析

  全文分三層,第一層敘事。首句即點明事件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為團練副史已經四年了。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間,作者本欲就寢,怎奈被這美好的月色所迷,頓起雅興,但想到沒有同樂之人,遂動身去不遠的承天寺尋張懷民。張懷民和蘇軾一樣,亦是被貶至黃州來的貶官,他和蘇軾的友誼相當篤厚。當晚,張懷民也還未睡,于是二人一起來到院子中間散步。這一層敘事,樸素、淡泊而有自然流暢。(尋友夜游)

  第二層寫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個字,就營造出一個月光澄碧、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夜景。讀者自可以發揮想象:月光清朗,灑落庭中,那一片清輝白茫茫一片好似積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還有水草漂浮,游蕩,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處在于,以竹、柏之影與月光兩種事物互相映襯、比擬、比喻手法精當,新穎,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肅穆。更體現出了月光清涼明凈的特點。襯托出作者閑適的心境(庭中夜色)

  第三層便轉入議論。作者感慨到,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可是有此閑情雅致來欣賞這番景色的,除了他與張懷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點睛之筆是“閑人”二字,蘇軾謫居黃州,“不得簽書公事”,所擔任的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官,與儒家的“經世濟民”之理想相去甚遠,即所謂“閑人”之表層意義,它委婉地反映了蘇軾宦途失意的苦悶;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月光至美,竹影至麗,而人不能識,唯此二人能有幸領略,豈非快事!蘇軾的思想橫跨儒釋道三家,這便使他的處世態度有極大的包容性,可以說是寵辱不驚,進退自如。當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記承天寺夜游》寫作技巧

  1.比喻傳神: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抓住了瞬間的感受: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虛實(動靜)結合:把竹柏(實、靜)比作了水中的荇藻(虛、動)。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一、教學目標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

  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學習作者寫景抒情的方法。

  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復雜情感,培養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復雜情感。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提問法、討論法、點撥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以“月”為主題,引導學生回憶有關月的詩句,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營造詩意的氛圍。

  引出課題《記承天寺夜游》,介紹作者蘇軾。

 。ǘ┏踝x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師范讀,學生注意節奏和語調。

  學生再讀課文,結合注釋,初步理解文意。

 。ㄈ┦柰ㄎ囊

  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文中重點字詞和句子的意思。

  教師檢查小組討論情況,對重點字詞和句子進行講解。

  重點字詞:戶、欣然、念、遂、相與、中庭、空明、交橫、蓋、但等。

  重點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四)精讀課文

  思考:作者為什么會在夜晚去承天寺?

  引導學生理解“月色入戶,欣然起行”,體會作者被月色吸引的愉悅心情。

  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

  引導學生分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體會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感受月色的澄澈透明。

  文中哪些詞語表現了作者的心情?

  從“欣然”“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等詞語,體會作者的悠閑、欣喜之情。

  (五)探究情感

  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結合蘇軾當時的遭遇(被貶黃州),理解他在文中既有賞月的欣喜,又有漫步的悠閑,還有被貶的悲涼和人生的感慨。

  討論:如何理解“閑人”一詞?

  讓學生各抒己見,理解“閑人”既指有閑情雅致的人,又指政治上不得志的人,體會作者復雜的心境。

  (六)拓展延伸

  讓學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類似的賞月經歷,分享感受。

  推薦閱讀蘇軾的其他作品,如《赤壁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進一步了解蘇軾的人生態度和文學成就。

  (七)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文言字詞、寫景方法、作者情感等。

  總結蘇軾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鼓勵學生在面對困難時也要積極面對。

 。ò耍┎贾米鳂I

  背誦并默寫課文。

  模仿本文的寫景手法,寫一篇描寫月色的短文。

【《記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注釋譯文賞析】相關文章: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譯文注釋11-09

[文言文《記承天寺夜游》譯文及賞析] 文言文記承天寺夜游譯文04-13

記承天寺夜游譯文注釋01-29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譯文賞析03-29

《記承天寺夜游》原文賞析03-24

記承天寺夜游的賞析及原文10-18

賞析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及原文翻譯注釋02-07

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賞析翻譯11-29

記承天寺夜游賞析10-1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中文字幕在线看一区视频 | 亚洲区少妇熟女专区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