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后的姿勢課文內容
《最后的姿勢》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第6課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2008年5月12日譚千秋老師在14:28汶川地震來臨時,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時候,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的故事。分享了最后的姿勢的課文內容,歡迎閱讀!
最后的姿勢的課文原文
5月12日,和平常一樣,譚千秋老師六點多就起床了。他給小女兒洗漱穿戴好,帶著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天空陰沉沉的。
下午兩點多,譚老師在教室上課。這堂課上,他給學生們講“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
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學們迅速沖出教室,往操場跑去。
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并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
但是,那短暫的幾秒鐘,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學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瞬間,還有四位同學沖不出去了!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
13日22點12分,當人們從廢墟中搬走壓在譚老師身上的最后一塊水泥板時,在場的人都被震撼了。“我們發(fā)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第一個發(fā)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眼含熱淚地說。譚老師誓死護衛(wèi)學生的形象,讓他永生難忘!
“地震時,眼看教室要倒,譚老師飛身撲到了我們的身上。”獲救的學生這樣回憶。
一位老師說:“如果要快速逃離現場,論條件,老師離門口最近,最有可能離開。但在生死攸關的一刻,譚老師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
在學生眼里,譚老師講課繪聲繪色,不僅妙語連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學們再也聽不到譚老師的聲音了,講臺上再也見不到那個充滿活力的身影了。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譚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師,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人們贊頌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勢課文內容
第一段(1)5.12譚千秋老師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來臨時,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四個學生的經過.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們對譚千秋老師的深情贊頌.
最后的姿勢閱讀練習
1.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圈畫批注。
(1)譚老師“最后的姿勢”是什么樣子的?請用“____”在文中畫出相應的語句。
(2)默讀第4自然段畫“____”的句子,體會連用3個感嘆號的表達效果。把你體會到的寫在下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第8、9、10自然段想象:在教學樓即將坍(tān)塌的瞬間,譚老師是怎么做的?然后在第6自然段的橫線上用兩三句話寫下來。
4.“英雄不死,精神千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倘若請你把題目中的“最后”換成文中另外的詞語,你會換成什么?
《最后的姿勢》一《__________的姿勢》
參考答案:
1.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時候,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2.(1)“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或者“他雙臂張開……血肉模糊”
(2)強調了當時情況的危急。
3.示例:“快!快過來!”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4.譚老師是個英雄,他舍己為人的精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千秋”有兩層含義,一是譚老師的姓名,二是長時間的流傳,句子中是說譚老師舍己為人的精神得以長時間的流傳。)
5.愛的姿勢/責任的姿勢/英雄的姿勢/師德的姿勢/千秋的姿勢
【最后的姿勢課文內容】相關文章:
最后的姿勢課文原文07-19
夜色課文內容06-22
掌聲的課文內容10-21
下雪了課文內容07-09
守株待兔課文內容07-25
錢學森的課文內容09-21
南轅北轍的課文內容08-23
《頤和園》課文內容09-10
《風箏》課文內容07-11
《石榴》課文內容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