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游記34回主要內容
《西游記》為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下面小編為你整理的西游記34回主要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悟空變老妖進洞,被吊起的八戒識出走了風聲。銀角大王與悟空大戰。悟空拋出壓從老妖處得的幌金繩將對手捆住。銀角大王念松繩咒解脫,反用繩捆住悟空。悟空變出鋼銼,銼斷繩子脫身。又變成小妖偷走幌金繩。銀角大王用葫蘆裝了悟空。悟空騙魔開啟葫蘆,乘機逃出,再潛入洞,偷得葫蘆。
文學特色
《西游記》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翱翔著無比豐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并且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游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西游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象,而且那些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西游記》的藝術想象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于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西游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于接受。
《西游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象,我們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游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松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西游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樸實的豬八戒形象。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于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西游記》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游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西游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西游記》張開了幻想的翅膀,馳騁翱翔在美妙的奇思遐想之中,其幻想的思維模式,有著超現實的超前的意識。《西游記》的幻想藝術確是一份寶貴的思維財富和豐富的藝術財富。《西游記》不僅是中國文學中的一部杰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西游記這樣紅
西游記是我國最著名的長篇神魔小說,它以很好的創意吸引了無數熱愛它的忠實粉絲。西游記為什么這樣紅?人們一邊贊嘆這一部經典著作,一邊不免提出疑問,尋求真實的答案。
西游記為什么這樣紅?首先是因為其中有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細想一下,無論是孫悟空,豬八戒,還是唐僧,沙僧,有哪個不惹人喜愛的?沖動也好,固執也罷,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性格特點,在取經的漫漫長路中,從不同角度折射了那個時期的人情和世態。人物形象被作者刻畫得栩栩如生,怎么能不吸引人呢?
西游記為什么這樣紅?還因為其中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從花果山水簾洞到大鬧天宮從三打白骨精到三借芭蕉扇再從盤絲洞斗妖到西天見佛祖,最后取回了真經,情節曲折起伏,描寫生動。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串聯在一塊兒,這一切都讓人欣賞后都不禁沉醉于絕妙的情節中了。
西游記為什么這樣紅?更因為他其中有許多要教給世人的啟示和道理,大唐到西天,路途漫長,常人看起來遙不可及,師徒四人卻毫不畏懼,一路與妖魔斗智斗勇,最終過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回了真經。我想,正是有這份堅持不懈的勇氣和齊心協力才完成了大業。你們是否還記得電視劇《西游記》的主題曲中有一句“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是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一步步走踏實了,才能達到更遠的目標。
西游記這樣紅,因為人物和情節的生動,更因為其中所包含的精神。
【西游記34回主要內容】相關文章:
《西游記》的主要內容06-12
《西游記》主要內容06-24
《西游記》主要內容縮寫08-12
西游記主要內容簡寫05-08
簡述西游記主要內容10-23
《西游記》簡介主要內容10-09
西游記簡介及主要內容06-06
西游記主要內容及簡介06-28
西游記主要內容簡述09-17
《西游記》的主要內容介紹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