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游記27回主要內容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后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西游記27回主要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西游記27回主要內容
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一日,師徒一行走到一座大山中,只見天色陰沉,谷中濃霧彌漫,悟空料定必有妖怪。他用金箍棒在地上劃一圈,讓八戒、沙僧保護師父在圈內休息,他去探聽虛實,順便采些鮮果來充饑。
這座山內千年修行的白骨精,她聽說吃了唐僧肉可長生不老,于是她三次設計捉拿唐僧。第一次,她變成一個美麗少女,手提一籃饅頭,笑著想把師徒三人從圈內騙出,悟空趕到,舉棒就打,女妖化一縷青煙跑掉。第二次,她變成老婆婆,拄一根拐杖從山后走來,悟空認出又是白骨精變的,舉棒又打,白骨精故伎重演,化煙脫逃。
第三次變作一個老頭,在一間茅屋前坐等唐僧的到來。悟空看見,上來就打,白骨精招架不住,便用計從云端扔下一黃絹,上寫:佛心慈悲,切勿殺生;再留悟空,難取真經。唐僧信以為真,怪悟空連傷二命,逼悟空離開。悟空走后,白骨精順利地捉了唐僧,在白骨精邀母親來吃唐僧肉時,孫悟空趕到,并打死老妖,變成白骨精的母親進洞救出了唐僧。
《西游記》內容摘要:
小說《西游記》是中國古代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豬悟能、沙僧沙悟凈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終于取得真經的故事。《西游記》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在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西游記》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征,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西游記第27回主要內容:
唐僧師徒往西天取經,行至宛子山。妖魔白骨精欲食唐僧肉,兩次施魔法變化村姑和婆婆,前來誆騙唐僧,卻均被悟空識破。最后白骨精幻變白發老翁誆稱前來尋親,仍被火眼金睛孫悟空識破,他不顧唐僧念咒阻止,揮棒將假老丈擊斃。白骨精化作一堆白骨。唐僧誤為孫悟空無故三次傷人,佛法難容,怒而逐走悟空。悟空苦求未允,無奈痛別暫歸花果山。
簡單的說:
在取經路上,唐僧遣悟空去化齋飯。山中妖精,一變美女,二變老婦,三變老翁,迷惑唐僧,悟空打死妖精,唐僧大怒,逐走悟空。
關于作者吳承恩:
吳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區)人,祖籍安徽省桐城縣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因隨祖父遷徙至淮安府(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中國明代杰出的小說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的作者。其故里江蘇淮安東南馬甸鄉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園,淮安市有其紀念館。吳承恩一生創作豐富,但是由于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據記載有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吳承恩的外甥孫丘度搜集其殘存之稿,僅“存十一于千百”,編《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
吳承恩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吳承恩還寫過一部短篇小說集《禹鼎志》,不過已經失傳,只能看到一篇自序。而《西游記》的作者是不是吳承恩,學術界對此一直頗有爭論,有學者認為《西游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西游記27回主要內容】相關文章:
《西游記》的主要內容06-12
《西游記》主要內容06-24
《西游記》主要內容縮寫08-12
西游記主要內容簡寫05-08
簡述西游記主要內容10-23
《西游記》簡介主要內容10-09
西游記簡介及主要內容06-06
西游記主要內容及簡介06-28
西游記主要內容簡述09-17
《西游記》的主要內容介紹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