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概括主要內容

時間:2024-06-18 23:22:04 課文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社戲》概括主要內容

  《社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寫于1922年的短篇小說,發表于同年12月《小說月刊》第13卷12號,后收入小說集《吶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戲》概括主要內容,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社戲》概括主要內容 篇1

  關于社戲演出的內容,小說中是這樣記述的:首先是“一個黑的長胡子的背上插著四張旗,捏著長槍,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幾個赤膊的人翻了一陣筋斗,都進去了,“接著走出一個小旦來,咿咿呀呀的唱”,然后是“一個紅衫小丑被綁在臺柱子上,給一個花白胡子的用馬鞭打起來了”,最后是老旦出臺慢慢地唱。這究竟是一出什么戲呢?據徐淦《魯迅和紹興戲》一文考證,這是紹興戲《游園吊打》。該戲敘述的是唐朝宰相盧杞陷害忠良,縱子作惡,終于被懲的故事。盧杞的兒子(劇中稱為惡少)帶了幫困家丁到忠良朱文光家搶親,被朱文光抓住打了一頓,直到寫了服辯(悔過書)方才罷休。服辯詞云:惡少──搶姣姣;家丁──惹禍苗;惡少──下遭再來搶姣姣;家丁──變豬變狗變阿貓。小說中被綁在臺柱上的`紅衫小丑就是盧杞的兒子,那個花白胡子的就是忠良朱文光。

  另據周作人回憶,小說中所寫的社戲的內容,“是紹興戲中精彩內容之一”,“幫鬧引了公子去搶姣姣,結果吊打了寫服辯了事,……看過的人都不能忘記,……雖然他不曾說是什么戲文來”。這段回憶,與《游園吊打》的情節也是完全吻合的。

  《社戲》概括主要內容 篇2

  本文主要內容: 以社戲為線索,回憶了美好的童年往事,刻畫了一群栩栩如生的農家孩子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任命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質。

  主要講魯迅童年在家鄉的趣事和家鄉的民俗風情,反映了魯迅對故鄉的熱愛,對美好童年的向往

  《社戲》全文原有前后兩個部分,課文節選自后一部分,描寫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童年對許多人來說,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

  在成人后回憶往事時,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懷著一種浪漫的情感。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這些小伙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熱情友愛。“我”看不成戲,“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看戲時桂生殷勤地為“我”買豆漿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以“我們的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這些都是他們純真童心的突出表現。

  雙喜是小伙伴中“最聰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領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現得最為突出:他心細如發,聰明伶俐,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表現了大哥哥般的親切體貼;他能拿主意,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回程時大家偷阿發家的豆,雙喜后又勸止大家“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說明他善于為他人著想。

  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作者采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特色。色彩如豆麥的“碧綠”,遠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航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等;聲響如船行的“潺潺”聲,孩子們的笑聲,橫笛的“宛轉,悠揚”,諸方面寫得簡潔干凈,生動傳神。

  作者還運用各種比喻、擬人等手法,如表現船行之快,用遠山來陪襯,“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寫船,“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化靜為動,增強了景物描寫的效果。

【《社戲》概括主要內容】相關文章:

猴王出世概括主要內容06-20

草房子概括主要內容09-13

朝花夕拾主要內容概括06-08

駱駝祥子概括主要內容05-31

丑小鴨的概括主要內容06-02

概括草房子的主要內容07-01

《老人與海》的主要內容概括07-11

少年閏土主要內容概括06-15

關于草房子概括主要內容07-31

概括西游記的主要內容06-2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一码 | 一本之道中文日本精品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 青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五月定向久久可爱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