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課文中魯莊公形象分析

時間:2024-08-18 02:31:19 課文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曹劌論戰》課文中魯莊公形象分析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曹劌論戰》課文中魯莊公形象分析知識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曹劌論戰》課文中魯莊公形象分析

  《曹劌論戰》一文一直是初中課本的傳統篇目,是初中文言文經典作品之一。其原因不僅在于它只用222個字就完整地記敘了長勺之戰的過程,表現了曹劌的遠見卓識,更重要的是它讓主要人物曹劌的形象深深烙在了讀者的心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親臨戰場,從容指揮。正是由于曹劌的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指揮才能,弱小的魯國才戰勝了強大的齊國,創造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的確,在國家面臨外強侵犯之時,作為一介草民的曹劌敢于挺身而出,拯救了國家,拯救了人民,此行此舉可歌可泣。也正緣于此,激發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為祖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直到今天仍然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掩卷而思,我總覺得對《曹劌論戰》一文的人物分析不夠全面,那就是淡化了主要人物背后的次要人物──魯莊公。

  按傳統的分析和習慣的概括,《曹劌論戰》中的魯莊公是個起到對比、襯托作用的形象,他的特點是鄙和未能遠謀。正是這樣的特點,一直以來魯莊公成為了愚昧、無能的代名詞。

  然而,分析一個歷史人物不能用平面鏡來反射,因為平面鏡的反射原理,讓人們往往只能看到人物形象其中的一面。我們要學會用多棱鏡折射的原理來觀察歷史人物的形象,還原歷史,要讓人物回到當時當地的環境之中。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客觀地來評價歷史人物了。

  下面我們一起探討《曹劌論戰》中有關魯莊公這個人物形象的幾個閃光點。

  1、放下尊嚴,虛心納諫:

  《曹劌論戰》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那時君主專制,帝王惟我獨尊。朝綱上下,惟圣旨是從。國家大小事情,皇帝一個人說了算。魯莊公面對齊師伐我,已經公將戰。也就是說魯莊公對這場戰爭何去何從,已經有了安排和布置。偏偏這個時候,曹劌,一介武夫(書本中注釋為武士),執意進見。此時的魯莊公于情于理上都不會接見曹劌,原因有二:一是戰事緊急,容不得半點怠慢;二是魯莊公已經將戰,迎戰是鐵定的了。但魯莊公并沒有高高在上,也不因曹劌是一個平民百姓而拒絕接見。不僅接見,而且有問必答。面對曹劌提出的何以戰,魯莊公能以實回答,在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這兩個迎戰條件連遭否定后,魯莊公并沒有氣惱。經過一番思索后,提出了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終于得到了曹劌的肯定。魯莊公能放下尊嚴,虛心納諫,最終使得魯國奠定了取勝的基礎:戰前政治上取信于民。

 。、盡職盡責,知人善用: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說明了魯莊公盡職盡責,平時詳細了解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為百姓排憂解難。身為一國之君,魯莊公當然懂得江山社稷靠的是老百姓,所以即使日理萬機,也不忘體恤民情,為老百姓做實事。君有愛民之心,民則有擁君之舉。面對外強的入侵,魯國人民絕不會袖手旁觀,坐以待斃。只要魯莊公一聲令下,魯國定會全民皆兵,那么再強大的敵人也只能葬身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再看看戰爭過程中的魯莊公。公與之乘,戰于長勺,我們看到魯莊公親臨前線,身先士卒。同時與曹劌同乘一輛戰車,也就是告訴我們,魯莊公和曹劌并肩作戰。這還不是因為曹劌戰前的建議讓魯莊公刮目相看,他才有參與這么重要的一場戰爭的資格,可見魯莊公知人善用。打仗時魯莊公的指令又連遭制止,但魯莊公能從諫如流。我們不能不佩服魯莊公用人不疑,放手讓曹劌施展才干,可謂雖鄙不頑猶大智?梢哉f,沒有魯莊公的寬容與支持,曹劌無論怎樣有才有志,也得不到施展。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呀!

 。、不恥下問,取長補短:

  魯國軍隊在曹劌的正確指揮下,酣暢淋漓地結束了這場衛國戰爭。魯國上下是一片歡騰,惟獨魯莊公仍在回憶整個戰爭過程:為什么曹劌要在齊人三鼓之后,曰:可矣(擊鼓)?為什么曹劌要在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之后,曰:可矣(追擊)?為什么無數個疑團,實在讓魯莊公不解。是不懂裝懂,與民同慶呢,還是不恥下問,弄個水落石出呢?聰明的魯莊公選擇了后者。曹劌一番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使魯莊公幡然醒悟,原來是這樣,戰爭真是太深奧了。退一步想,魯國已經取得了勝利,魯莊公有這個必要去追問取勝的原因嗎?大可不必。又有誰去詢問魯莊公知不知道魯國取勝的原因?誰也不敢。但魯莊公認真求實,不怕暴露自己的短處,通過曹劌的分析,魯莊公無疑獲益匪淺。假使他日又有敵人侵犯,那么曹劌的這些軍事理論和實戰經驗不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嗎?取人之長,補已之短,魯莊公實際上是在不斷地實踐之中完善自我。

  長勺之戰早已過去。每當人們談及這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時,每當人們津津樂道于曹劌時,每當人們以鄙和未能遠謀來武斷地評判魯莊公時,我總想為一代明君鳴不平。學會用多棱鏡看歷史人物,還原歷史,讓人物在當時當地的環境中活動。這樣我們就會發現魯莊公非鄙非未能遠謀。相反,統帥弱魯戰勝強齊,創造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范例,魯莊公才是真正的締造者。

  《曹劌論戰》教案

  教學目標:

  1、部分文言詞語的含義,能正確翻譯課文。

  2、巧妙地安排材料,有詳有略地敘寫。

  3、重點人物曹劌,魯莊公的形象分析。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正確翻譯課文。

  2、了解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能力目標:

  1、掌握本文圍繞“論戰”為中心選擇、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

  德育目標:

  1、學習曹劌為國家著想、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2、學習在崗位上“忠于職守”的良好品德。

  教學重點:

  1、文言虛詞、實詞的用法;

  2、曹劌、莊公的人物形象;

  3、曹劌的“遠謀”和莊公的“鄙”。

  教學難點:

  1、巧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

  2、“論”戰的意義。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背景,把握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分析字詞,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大家也許會想到三國時眾多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比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戰爭中取勝呢?也許是人心所向吧?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的。但是有這么一場戰役比這幾場還要早,曾受到毛澤東同志的稱贊的戰爭,也許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那就是長勺之戰。魯國一個弱小的國家,為什么可以戰勝如此強大的齊國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險個究竟吧!請看課文《曹劌論戰》。

  2、解題:《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說《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記載著春秋時代各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活動。原書名為《左氏春秋》,漢以后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部書既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散文著作。

  3、 背景:齊襄公在國內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劉國發生內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先趕回齊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了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于長勺。

  二、默讀課文,(亦可分角色朗讀)理清文意。

  1、對照課文注釋,疏通文句,并勾畫出難詞難句,待交流。

  2、交流難詞難句,并翻譯課文。

  3、師歸納:重點實詞:間、信、孚、福

  通假字:偏

  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

  三、整體感知。

  1、概括故事情節:

  提示: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概括,也可以以事件發展過程為線索概括。

  明確:事件發展的線索:迎戰──備戰──勝戰──評戰;

  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釋疑

  3、生復述課文(建議改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四、作業布置:

  1、朗讀并背誦課文。

  2、思考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試簡要地分析。

  3、收集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研讀課文,分析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生復述課文導入)

  二、 探究,交流。

  1、組織學生討論:給課文換一個題目,并談談原因。

  2、生給課文換題目。

  3、分析詳略安排與題目的關系。

 。ㄅc中心有關系,聯系比較大的則詳寫,反之則略寫。)

  4、找出文中詳寫略寫的部分。

  三、 品讀課文,賞析人物形象

  1、小組討論: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2、分析人物

  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表現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表現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表現他過人的謀略。

  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 “鄙”: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于求戰,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備戰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莊公作戰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莊公戰后問劌,不因勝而白喜,表現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四、 遷移積累:

  1、理解詞義,找出、理出相應的成語。

  齊人三鼓——一鼓作氣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惡貫滿盈 小信未孚—— 不孚眾望

  懼有伏焉——危機四伏 故克之——克敵制勝 攻無不克

  三而竭——彈精竭慮 精疲力竭 觀其轍——南轅北轍 重蹈覆轍

  故逐之一——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難測也——莫測高深 心懷叵測

  未能遠謀——足智多謀 深謀遠慮

  2、談談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試簡要分析弱者取勝的原因。

  五、 作業:

  1、朗讀并背誦課文。

  2、整理本課的古漢語常識:字詞及句式等。

  3、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左傳》,進一步了解課文的背景。

【《曹劌論戰》課文中魯莊公形象分析】相關文章:

曹劌論戰課文原文09-07

《曹劌論戰》課文翻譯09-10

曹劌論戰課文及翻譯08-08

曹劌論戰課文翻譯09-05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01-07

曹劌論戰《左傳》閱讀答案10-29

魯人曹沫閱讀題及答案08-17

分析《詩經》里的女性形象05-13

《邊城》人物形象分析05-26

辛棄疾《菩薩蠻·送曹君之莊所》全文及鑒賞09-0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最新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 |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 色资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 三个少妇的按摩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久久 | 亚洲视频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