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棉鞋里的陽光》課文片斷賞析
文戈老師在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棉鞋里的陽光》的一個教學片段為:
師:剛才,小朋友們預習了課文,又認識了13個生字新朋友,還把他們送回到課文中去再讀再認。下面請小朋友們再聽朗讀錄音。(放錄音)
生:(急切地)錯了,錯了!題目是《棉鞋里的陽光》,不是《棉被里的陽光》。
師:(驚訝地)錯了?糟了!錄音后忘了核對課文,出錯的地方肯定還不少。那就請大家合上課本,從頭聽起,找找老師的錯,誰找出最多,誰幫助老師也就最大。
(學生聽完錄音,互相交流核對糾錯情況,紛紛發言指出錯處)
師:瞧我,太馬虎了,一篇文章讀錯12處,大家幫我指出來了,謝謝大家。下面請你們打開課文,邊聽錄音邊找錯,將錄音與原文對照分析,舉出實例,說明原文為啥更好。發言時先讀原文,再指出錄音錯誤,最后說清原文為啥好。(再放錄音)
生:媽媽在給奶奶曬棉被,錄音少了給奶奶,不清楚曬誰的棉被。
師:是呀,丟了奶奶,(生笑,指出:是給奶奶)對,丟了給奶奶,曬的棉被可指媽媽的,也可指小峰的,看來說話寫話還得交待清楚對象才行。
生: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濕,干嗎要曬呢?錄音少了一點兒,沒原句好。
師:怎么沒原句好?這不是更簡潔嗎?(生窘迫,師輕拍其頭)老師打你疼嗎?(生:不疼)不疼與一點兒也不疼有區別嗎?
生:老師沒有真打我,一點也不疼;棉被沒沾水,還有媽媽曬,一點兒也沒濕,所以
生:(接話)所以小峰才更加好奇:棉被一點兒也沒濕,干嗎要曬呢?
師:很好!
生:他輕輕地把奶奶的棉鞋擺在陽光曬到的地方,錄音成了他把奶奶的棉鞋放在陽光曬不到的地方,少了輕輕地,多了不,擺改成了放。
師:聽得真仔細,可錄音怎么沒原文好呢?
生:多加一個不字,棉鞋就曬不成,因為沒陽光。
師:對了,多加一個不字,把句意都搞反了,看來說話寫話,這個不字不能亂用。
生:少了輕輕地,奶奶會被聲音吵醒。
師:吵醒?
生:小峰曬鞋輕輕地,就沒聲音,奶奶就睡得很香甜。
師:誰能用輕輕地說句話嗎?
生:我睡著了,媽媽輕輕地給我蓋好被子。
生:我鬧脾氣了,爸爸輕輕地打我屁股。
生:爸爸寫東西時,我輕輕地端杯水放在他面前。
師:說得真好!那放改成擺怎就不好呢?(生沉思,師順手從粉筆盒中捏了兩支粉筆輕置于桌上)這是放,(又拿出兩支粉筆,先輕放一支,又并排放一支),這是擺,整齊地放。下面就請一位小朋友表演一下小峰曬鞋的經過,誰愿表演?
(一生表演,余生評議表演效果,再次體會輕輕地、擺的含義)
師:請想象一下,奶奶知道小峰替她曬棉鞋會怎樣說?小峰會怎樣回答?同桌的小朋友分角色練習說一說。(指名兩位到講臺前說)
生(扮奶奶):乖孫子,這么小就懂得關心老人,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生(扮小峰):奶奶,老師說,好孩子應該尊長輩、懂禮貌,我不光要為您曬鞋,還要幫您做好多事呢!
師:如果你就是小峰,你還會幫奶奶做哪些事呢!
生:我還會幫奶奶曬枕頭、曬棉襖、捶背、盛飯
【評析】
上述教學片段中,文老師特意創設了一個虛擬的情境故意用增、刪、改等方法篡改課文12處,再制成朗讀錄音,讓學生挑刺,幫助老師找出錯誤所在,利用商討策略,先合上課本傾聽,再翻開課本邊聽邊看,邊思邊辯邊演,為服務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對文中人物、事件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提供了放矢之的。六七歲的孩子上課易于疲勞,有意注意不能持久,教師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給權威挑毛病,在助人為樂中成了真正的發現者,通過近似競賽的教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內驅力和學習興趣,創造了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自由輕松的學習氣氛,有效地提高了注意力。教學中,師生之間、教學內容與學習者之間的距離感消除了,具有爭強好勝特點的學生們的探索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形成了緊張而活躍的高潮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棉鞋里的陽光》課文片斷賞析】相關文章:
《匆匆》課文片斷賞析07-16
課文《貓》的片斷賞析04-09
《森林,你好》課文片斷賞析11-22
課文《自己去吧》的片斷賞析11-22
小學課文《翠鳥》片斷賞析09-13
語文課文《望月》片斷賞析10-25
課文《金蟬脫殼》片斷賞析10-21
課文《燕子》教學片斷賞析08-21
《桂林山水》課文片斷賞析優秀06-23
《草船借箭》課文片斷賞析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