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之”的用法

時間:2024-09-26 10:06:34 蘭亭集序 我要投稿

《蘭亭集序》“之”的用法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于生死無常的感慨。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蘭亭集序》“之”的用法,歡迎大家分享。

  《蘭亭集序》“之”的用法1

  “之”是文言文中一個重要的虛詞,用法復雜。在此本文通過(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對“之”字的用法作簡要的歸納。《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尤其是文中的“之”字歷來為人所稱道,該文共出現二十個“之”字,幾乎把文言文中的常用用法都用上了。

  一、 用作代詞,在句中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根據具體語境可譯為“我”“我們”,“他(他們)”“她(她們)”,“這”,或者代事。

  ①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③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二、用作結構助詞,分以下幾種情況。

  1、定語的標志。用于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可譯為“的”,有時不譯。

  ①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③足以極視聽之娛。

  ④放浪形骸之外。

  ⑤向之所欣。

  ⑥每覽昔人興感之由。

  2、定語后置的標志。通常情況下,古代漢語中定語的位置與現代漢語中的一樣,用在中心語之前,但為了強調定語有時將定語放在中心語之后,有時在定語與中心語之間用“之”連接。翻譯時應將后置了的定語調整到中心語之前。

  ①仰觀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類之盛。

  3、用在主謂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

  ①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②曾不知老之將至。

  ③后之視今。

  ④亦猶今之視昔。

  ⑤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4、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者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無實義。

  ①暮春之初。

  ②晤言一室之內。

  ③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三、 用作動詞,可根據具體語境翻譯。

  ①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 (“所+動詞”,構成名詞性短語)

  [鞏固練習]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練習。

  曾子之①妻之②市,其子隨之③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反,曾子欲捕彘殺之④,妻止之⑤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⑥教。今子欺之⑦,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文中的“之”字按其用法分類,最恰當的一項是

  A.①②⑥/③④⑤⑦ B.①⑥/②/③④⑤⑦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①⑥/②/③⑤/④⑦

  [參考答案]

  B.①⑥結構助詞,“的”的意思。②動詞,“到”的意思。③代詞,代曾妻。④代詞,代彘。⑤代詞,代曾子。⑦代詞,代曾子的兒。

  《蘭亭集序》“之”的用法2

  “之”在文言文中常當代詞、助詞、動詞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作代詞

  1、代人,如《項脊軒志》中的“先妣撫之甚厚”,“之”可譯作“她”,代老嫗。

  2、代物,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之”代“土地”。

  3、代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與坐談,問之客曰”,“之”代“與徐公孰美這件事”。

  4、指示代詞,如《寡人之于國也》中的“無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譯作“這,這樣”指上文“河內兇……亦然”。“不若長安君之甚”《觸龍說趙太后》,“之”譯作“那樣”。

  二、 作助詞

  1、定語的標志,如《諫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職役哉”,這里的“之”連結名詞性定語“百司”和中心語“職役”,可譯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關系。此句可譯為“代管百官的職事呢?”。《過秦論》中的“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兩個“之”分別連結形容詞性定語“膏腴”、“要害”和中心詞“地”、“郡”,表示修飾的'偏正關系。

  2、補語的標志。如《捕蛇者說》中的“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之”在這里作補語的標志,可譯作“得”,表示連結中心詞“不幸”和補語“甚”。

  3、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夫晉,何厭之有”,這里“何厭”是“有”的賓語,提前了。此句可譯為“晉國(的欲望),有什么滿足的(可能)呢?”

  4、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如《勸學》中的“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兩個“之”都作定語后置的標志,“之”字前是中心語,“之”字后是定語。此句可譯為“蚯蚓(雖然)沒有銳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

  5、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如《歸去來兮辭》中的“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這里兩個“之”用在主謂詞組之間,表示這一詞組不能單獨成句。此句可譯為“(我)羨慕一切生物得到復蘇的時節其時,感嘆自己的年華行將結束。”

  6、用在主語和介詞結構之間,表示它們已經成為一個整體,強調、突出這個介詞結構的意義。(不譯),如《寡人之于國也》中的“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語“寡人”與介詞結構“于國”之間,強調“于國”的意義,此句可譯為“我對于治理國家,可算是盡了心的了。”

  7、襯音助詞(不譯),用在表示時間的詞或某些動詞的后面,湊足一個音節,它沒有實際意義,只是起著協調音節的作用。如《勸學》中的“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之”嵌在時間詞“須臾”的后面,協調音節,作詞綴,此句譯作“比不上片刻學到的東西多”。《諫逐客書》中的“由此觀之”,這里的“之”接在動詞“觀”后面,協調音節,無義,此句可譯作“從這看來”

  8、嵌在姓名中間,無實義。如“佚之狐言于鄭伯曰”、“若使燭之武見秦君”、“介之推不言祿”、“宮之奇諫假道”中的“佚之狐”、“燭之武”、“介之推”、“宮之奇”。

  9、嵌在專用名詞之間,無義。如《病梅館記》中的“辟病梅之館以貯之”。前一個“之”用在“病梅館”這個專用名詞中,不譯。

  三、作動詞

  用在處所句詞前,可譯作“到、往、去”。如《鴻門宴》中的“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之”用在處所名詞“沛公軍”前,作動詞。

  四、另外,在現代漢語中,“之”有時用在時間詞“前、后”的前面,組成雙音詞,表示在某個時間或處所的前面或后面。如“吃飯之前要洗手。”“媽媽走了之后,你要好好照顧自己。”“他們站在隊旗之前舉手宣誓。”

【《蘭亭集序》“之”的用法】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之字用法05-22

蘭亭集序中的之07-30

《蘭亭集序》文學之美07-31

品《蘭亭集序》之美04-28

蘭亭集序21個之字意思06-11

岳陽樓記之的用法09-02

岳陽樓記之的用法10-16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之兩篇07-03

高中語文第三單元之《蘭亭集序》教案06-03

關于《醉翁亭記》的虛詞用法(而、之、也)09-1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 色婷婷缴婷婷5月情综天天 五月婷婷激情六月 | 在线观看领导玩丰满美女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精品z | 日本男女无遮羞羞视频 |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