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的四個主題的分析

時間:2024-07-30 14:48:13 老人與海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老人與海》的四個主題的分析

大家看《老人與海》除了故事外還關注作者背后講的主題嗎?以下四個主題很重要哦。

  《老人與海》是個情節并不復雜的故事,它之所以能成為一部給人以美學感受的藝術作品,就在于海明威確認文學的“多層性:是一部藝術作品的基礎,并在小說中加以運用。正如他自己曾說過的:“我試圖塑造一位真正的魚和真正的鯊魚。如果我能將他們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實,他們將意味許多東西。”任何一部偉大的作品,其主堤賭孫是可以簡單地加以概括的。在這部小說里,他采用多種多樣的象征、形象,使得小說內涵繁復,充滿了豐富的主題。

關于《老人與海》的四個主題的分析

  主題一:失敗

  失敗是海明威一生創作中最重要的題材。從他的第一部作品《我們的時代》到遺作《海流中的島嶼》,他的主人公都在奮勇抗爭,卻免不了失敗的命運。《老人與海》中的老人也是這樣一個奮戰的失敗者。他與海明威其他作品中類似的人物一樣,都是在人生這個大海里與厄運頑強搏斗,最后以失敗而告終的。他是一個失敗者,但是他的失敗完全不同于那種沒有目標、沒有代價、毫無意義的失敗因為他是在自覺地追尋和完成他那“生來要干”的使命中失敗的,是在維護和捍衛自己的 “尊嚴”和“光榮”中失敗的。他失敗了,可這只是氣力和肉體上的失敗,他的信心和希望卻始終未曾破滅他失敗了,然而他并沒有向失敗屈服。這種在與失敗斗爭中的失敗反而使得他在精神上取得了勝利,在“對待失敗的風度上”取得了勝利。這就是海明威極力頌揚的“硬漢”精神,桑地嚴哥精神。它是一種人類的精神,即人在精神上是不可摧毀的,是人類獲得美好未來的保證。這就是作品所要表達的一個主題——“人要勇敢地面對失敗”。

  主題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

  《老人與海》運用冰山原則,在處理人與自然斗爭的這一重大題材,賦予這一題材以象片意義,使小說表現出的主題遠遠超出題材本身的內涵,表現了更廣大的思想空間。人與自然的關系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互抵觸。人類從直立行走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停止過對自然環境的征服。英國作家吉卜林在小說《叢林之書》中借一位未受人類文明污染的狼孩之口說,人們到印度叢林中獵殺虎豹并非為生計所迫,而是要證明自己征服者的勇氣,而圣地亞哥歷盡艱辛追捕馬林魚,為的也是展未自己的英雄本色。黑暗中老人奇跡般地回到漁村,馬林魚頭尾之間只剩白色的脊骨,他雖然疲疲堪,內心的驕傲絲毫不受損傷。充滿求勝欲望的老人只要稍作調整,還會張開他那用面粉袋作補丁的舊帆出海,到灣流的遠處尋找征服的對象,尋找自我。茫茫大海對他是一種挑戰,并不是他謀生的場所,而老人就代表海明威理想中的人類。

  這位消瘦憔悴的老人與海明威頗為相似數次稱自己為“不同尋常的老頭兒”。老人鄙夷地說起其他漁民可“不會愿意駛到很遠的地方”。老人還相信自己的心臟像海龜的心臟一般強健,即使開膛剖腹,“還會跳動好幾個鐘點”。這位貌似平和的老者像年輕人一樣野心勃勃,他要憑自己原始的工具征服大海,征服大魚,不圖任何回報,只想顯示超常的拼搏精神。從捕殺馬林魚,他聯想到捕殺太陽、月亮和星星,他為自己不必從事這類“偉業”而慶幸。人們對天體往往存在敬畏之心,但它們在圣地亞哥看來竟然也是獵取征服的對象,它反映了老人征服者的雄心,也反映了一個科學時代的迷信;人類沒有固定的弱點,人可以憑借自身的力量征服自然,征服一切。

  除了對未知自然的征服,海上捕魚還是人在社會中奮斗的象征。對于桑地亞哥老人來說,“天生萬物都在互相殘殺,方式各不相同而已”。魚不僅養活人,也可以殺死人。他捕魚“不僅是為了活命,賣錢糊口”,更主要的是要“表示你是個漁夫”,在與魚的搏斗中顯未出人的力量。在他看來,鯊魚“美麗而高貴,什么也不怕”,這更激起他戰勝鯊魚的決心。他在與鯊魚的搏斗中,想到自己是強者,享受著勝利的喜悅。

  主題三;死亡情結

  海明威的生平與創作都與死亡有著不解之緣,形成了濃重的海明威式的死亡情結。不難理解,作為生命個體,尤其是喜歡冒險并有著復雜經歷的海明威,不可避免地多次與死亡擦身而過,受到過死神的捉弄并惶恐地感動死之凄涼、死之可怖、死之無常和死之不可捉摸。作為文學家的海明威,他無法回避對人生細致的捉摸和深刻的領悟后產生的蒼涼虛無的悲哀,也無法回避由于衰老多病而不再寓于文學想象力而產生的無奈和窘迫所以不得不用死亡維持盛譽去實現另一種圓滿。因此,死亡情節之于海明威,如同靡菲斯特之于浮士德一樣,形影不離,終身相伴。

  美國評論家貝茨曾作過這樣的結論:“實際上海明威的作品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死亡。”可以說,死亡意識是海明威人生哲學的核心。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死亡,而且要作出自己的選擇,這是海明威作品中經常出出的話題。然而,在那荒謬、灰暗、恐怖的世界里,死亡一方面以其猝不可防的力量使人感到神秘可怖,一方面又被人當作逃避虛無、擺脫荒謬人生的最終手段,進而使人從中感到一種莫名的親切。在《老人與海》里,海明威雖然沒有給圣地亞哥一個死亡的結局,但死亡的陰影在整部小說中無處不在,而老人與作者其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死亡,也正是這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被激發和肯定,生命遠不是靠生命的量的增加和強化來獲得的。老人以他有限的歲月告訴我們,生命最大的意義在于永遠不會被死亡約束。

  主題四:孤獨

  小說一再渲染圣地亞哥的孤獨、背運的生活處境。誰也不知道老頭兒的身世背景,只知道他是在哈瓦那海域捕魚的一個“老頭兒”。他是個鰥夫,有過老婆;但已離他而去,只給他留下一張“彩色照相”。就連這惟一的遺物“他看見了就覺得凄涼‘而不再懸掛。他沒兒沒女,“他是個獨自在灣流里一只小船上打魚的老頭兒”。老頭兒對他這種孤獨、背運的處境起祿并不覺得怎么樣,但后來在跟馬林魚搏斗的過程中,他便強烈地感覺到身孤力單的凄涼。“要是孩子在就好了”這句他反復自語的話,一再渲染著他的孤獨無援。

  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一句話,人與環境之間關系的隔膜與溝通的不易,人的孤獨感和對命運的喪失把握,是烙印著“兩戰”傷痕的現代人的基本特征。海明威不屬于現代派作家,他雖然不是在揭示“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之類的人類自身的困惑感,但不能說不是海明威對人的生存處境的一種譬喻和理解。海明威本身就是一個始終擺脫不了個人主義束縛而被孤獨困撓著的“硬派作家”,因為孤獨,所以他感到生存的艱難。這種思想,在他50年代的作品中就流露過。他在長篇小說《有錢人和沒錢人》中就借主人公出租游覽捕魚船的船長之口說:“一個人單槍匹馬是什么也干不成的。”這既是當代人類社會的真實狀況,也是海明威無可奈何的慨嘆,這里包含著海明威對人的生存處境的沉悟和體驗。

【《老人與海》的四個主題的分析】相關文章:

《老人與海》主題分析05-13

《老人與海》人物形象與主題分析02-23

老人與海的主題06-08

《老人與海》的主題04-17

關于《老人與海》課文分析08-10

《老人與海》人物形象分析06-04

《老人與海》表層主題04-17

《老人與海》結構及主題04-17

雨巷主題分析04-2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综合婷婷网 |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欧美 |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精品 | 伊人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尤物 | 在线观看你懂的亚洲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