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故事 梁實秋
梁實秋《貓的故事》講的是貓遇見狐貍后,想跟狐貍學習如何躲避大狗的本領。大家學習了?
貓的故事
梁實秋
貓很乖,喜歡偎傍著人;有時候又愛蹭人的腿,聞人的腳。唯有冬盡春來的時候,貓叫春的聲音頗不悅耳。嗚嗚的一聲一聲的吼,然后突然的哇咬之聲大作,唏哩嘩喇的,鏗天地而動神碉。這時候你休想安睡。所以有人不惜昏夜起床持大竹竿而追逐之。祖傳有一位和尚作過這樣的一首詩!“貓叫春來貓叫春,聽他愈叫愈精神,老僧亦有貓兒意,不敢人前叫一聲。”這位師父富同情心,想來不至于掄大竹竿子去趕貓。
我的家在北平的一個深巷里。有一天,冬夜荒寒,賣水羅卜的,賣硬面餑餑的,都過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遙遠的響聲可以說是萬籟俱寂。這時候屋瓦上嗥的一聲貓叫了起來,時而如怨如訴,時而如詬如詈,然后一陣跳踉,竄到另外一間房上去了,往返跳躍,攪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數日。
北平的窗子是糊紙的,窗欞不寬不窄正好容一只貓兒出入,只消他用爪一劃即可通往無阻。在春暖時節,有一夜,我在睡夢中好像聽到小院書房的窗紙響,第二天發現窗欞上果然撕破了一個洞,顯然的是有野貓鉆了進去。大概是餓極了,進去捉老鼠。我把窗紙補好,不料第二天貓又來,仍從原處出入,這就使我有些不耐煩,一之已甚豈可再乎?第三天又發生同樣情形,而且把書桌書架都弄得凌亂不堪,書桌上印了無數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我家的廚師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除了調和鼎鼎之外還貫通不少的左道旁門,他因為廚房里的肉常常被貓拖拉到灶下,魚常被貓叨著上了墻頭,懷恨于心,于是殫智竭力,發明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捕貓方法。他用鐵絲一根,在窗欞上貓經常出入之處釘一個鐵釘,鐵絲一端系牢在鐵釘之上,另一端在鐵絲上做一活扣,使鐵絲作圓箍形,把圓箍伸縮到適度放在窗欞上,便諸事完備,靜待活捉。貓竄進屋的時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軀勢必觸到鐵絲圓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懸在半空,愈掙扎則圓箍愈緊。廚師看我為貓所苦無計可施,遂自告奮勇為我在書房窗上裝置了這么一個機關。我對他起初并無信心,姑妄從之。但是當天夜里居然有了動靜,早晨起來一看,一只瘦貓奄奄一息的赫然掛在那里!
廚師對于捉到的貓向來執法如山,不稍寬假,我看了貓的那副可憐相直為她緩頰。結果是從輕發落予以開釋,但是廚師堅持不能不稍予膺懲,即在貓身上用原來的鐵絲系上一只空罐頭,開啟街門放她一條生路。只見貓一溜煙似的唏哩嘩喇的拖著罐頭絕塵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車之離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頭響聲愈大,貓受驚乃跑得更快,驚動了好幾條野狗跟在后面追趕,黃塵滾滾,一瞬間出了巷口往北而去。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這個苦頭以后絕對不會再光顧我的書房。窗戶紙從新糊好,我準備高枕而眠。
當天夜里,聽見鐵罐響,起初是在后院磚地上嘩啷嘩啷的響,隨后像是有東西提著鐵罐猱升胯院的棗樹,終乃在我的屋瓦上作響。屋瓦是一垅一垅的,中有小溝,所以鐵罐越過瓦垅的聲音是格登格登的清晰可辨。我打了一個冷戰:難道是那只貓的陰魂不散?她拖著鐵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終于夤夜又復光臨寒舍,我家究竟有什么東西值得使她這樣的念念不忘?
嘩啷一聲,鐵罐墜地,顯然的是鐵絲斷了。幾乎同時,噗的一聲,貓順著我窗前的丁香樹也落了地。她低聲的呻吟了一聲,好像是初釋重負后的一聲嘆息。隨后我的書房窗紙又撕破了――歷史重演。
這一回我下了決心,我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典,不是系一個鐵罐就能了事。我先到書房里去查看現場,情況有一些異樣,大書架接近頂棚最高的一格有幾本書灑落在地上。傾耳細聽,書架上有呼嚕呼嚕的聲音。怎么貓找到了這個地方來酣睡?我搬了高凳爬上去窺視,嚇我一大跳,原來是那只瘦貓擁著四只小貓在喂奶!
四只小貓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的在貓的懷里亂擠,好像眼睛還沒有睜開,顯然是出生不久。在車船上遇到有婦人生產,照例被視為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優待。我的書房里如今喜事候門,而且一胎四個,原來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這道理本該普及于一切有情。貓為了她的四只小貓,不顧一切的冒著危險回來喂奶,偉大的母愛實在是無以復加!
貓的秘密被我發現,感覺安全受了威脅,一夜的功夫她把四只小貓都叼離書房,不知運到什么地方去了。
《貓的故事》梁實秋中的文言色彩
運用文言色彩很重的詞語,造成洗煉的表達效果,表現了作者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
文中,文言色彩很重的詞語有:寒荒、萬籟俱寂、如怨如訴、如詬如詈、跳踉、一家不安、如是者數日、一之已甚豈可再乎、凌亂不堪、足智多謀、調和鼎鼐、左道旁門、殫智竭力、諸事完備、靜候活捉、為貓所苦無計可施、遂自告奮勇、姑妄從之、執法如山、不稍寬假、緩頰、等等。
倒數第二段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和“無以復加”與所要表達的意思相稱。總的原因是:一方面這些文言色彩很重的詞語具有十分莊重的意味,放上去顯得大詞小用;另一方面,又明顯有某種契合之處,因而既恰當又不恰當,諧趣就產生了。具體說來有三種情形。一是文中所述之事本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敘述過程時,作者一般用近似口語表達,突然對這樁小事的結果用上了鄭重其事的詞語,于是給人諧趣之感。比如“如是者數日”“一之已甚豈可再乎?”等。二是把這些莊重的準文言詞語乃至更為莊重的法律用語套在貓身上,顯得不倫不類,使人啞然失笑。“詞句品味”第1句中已舉到“執法如山”等例。再如貓“光臨寒舍”“歷史重演”等等也屬此用法。三是用在廚師身上。像稱軍事家一樣,把廚師稱為“足智多謀”“殫智竭力”,像打仗一樣,把捉貓說成“諸事完備,靜待活捉”“無計可施”,平時做飯又叫“調和鼎鼐”,區區小事喊著“自告奮勇”,把生活之事放大,處處煞有介事,風趣油然而生。
一般都可用適當的口語去代替,但這種效果就消失了。比如,改為“廚師對于捉到的貓,一向按他自己定的老規矩作出處理,一點余地都不留”,“終于半夜又摸到我家里”等等。
梁實秋《貓的故事》讀后感
《貓的故事》覺得挺有趣的。那生動的語言讓我捧腹大笑,簡直就像在看電影一樣。
故事講的是貓遇見狐貍后,想跟狐貍學習如何躲避大狗的本領。狐貍卻看不起貓,認為貓如果遇見大狗就會往樹上跳不算有本事。狐貍吹噓自己有很多的本領和計策,可以躲開大狗。可是當大狗真來時,貓跳到樹上躲了起來,狐貍卻被大狗咬死了。
可笑吧?狐貍看不起貓的本事,只會吹牛,最后連命都丟了。
【貓的故事 梁實秋】相關文章:
梁實秋:貓的故事(精選)02-25
梁實秋:貓的故事12-28
梁實秋作品《貓的故事》08-10
梁實秋《貓的故事》課文原文07-26
梁實秋《貓的故事》練習及答案09-20
梁實秋《貓的故事》原文閱讀08-16
梁實秋《貓的故事》閱讀答案08-07
梁實秋的愛情故事08-04
名人故事:梁實秋的氣度11-07
幽默的梁實秋先生名人故事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