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梁實秋《雅舍》的藝術特色鑒賞
梁實秋,名治華,字實秋,被認為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散文家。梁實秋早年在清華大學就讀,之后留學美國,從他的散文中,也可以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完美結合,散文中不但具有東方文化中“萬物皆空”包容、恬淡寧靜的思想,還結合了西方文化中灑脫、詼諧的寫作風格。因此我們可以稱梁實秋的作品風格在散文界是具有典范意義的。在抗戰時期,他的散文《雅舍小品》以優雅、閑適的風格而轟動中國文壇。
《雅舍小品》的首篇《雅舍》,是作者在1940年寫的散文?箲饡r期,梁實秋隨國民政府遷往重慶,“雅舍”其實就是當時他與吳景超夫婦在重慶郊外北碚購置的一棟平房,作者把這個陋室喻為“雅舍”雖然帶有些許自嘲的意味,卻體現了作者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雅舍》一文主要描寫了作者當時居住在僅能“遮風避雨”的狹小空間中,卻能夠處之泰然、自得其樂的情趣。“我初來時僅求其能蔽風雨,并不敢存奢望,現在住了兩個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縱然不能蔽風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從《雅舍》字里行間,我們能夠體會到作者的幾分凄涼、幾分憂愁和寂寞完全被他享受人生、自我慰藉的態度所代替了。
《雅舍》的藝術和語言特色非常值得鑒賞,文章的處處都顯現出作者對生活自然隨緣的人生態度。概括起來,散文具有兩大藝術特色:
第一, 雅俗合一的言語流露出自然情感。
散文中除了運用精致、文雅的書面語還摻入貼近生活的口語。其中“大抵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便是運用了古代文言的句型;而鄰人的“鼾聲,噴嚏聲,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均隨時由門窗戶壁的隙處蕩漾而來……”則是作者運用了日常生活中傷“大雅”的聲音,用口語的方式呈現,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第二, 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增加文章的趣味。
對于寒舍中老鼠時不時的來襲和蚊子的猖獗,作者卻運用詼諧的語言輕描淡寫:“比鼠子更騷擾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風之盛,是我前所未見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當黃昏時候,滿屋里磕頭碰腦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作者雖然遇到蚊蟲的騷擾,卻沒有叫苦連天,而是運用感性的語言,詼諧幽默中帶有對事物的親近感。
統觀全文,我們體會到從作者古中合并的語言和幽默詼諧的語氣中,不難看出梁實秋先生自然、灑脫的人生態度,雖然自己生活中經歷的各種波折,可是在抗戰時期,作者依然能夠保持著處之泰然、追求內心生活的態度:雖然徹夜聆聽鄰居的“鼾聲,可是作者卻覺得自己是”與鄰人彼此均可互通聲息。”字里行間,作者并沒有流露出對事物厭惡和反感的情緒,反而從敘述中可以體會到作者愛“雅舍”的主觀情感。所以我們說,《雅舍》是作者藝術特色的體現,散文中自然地流露了作者真實的情感和淡泊的人生觀。
【梁實秋《雅舍》的藝術特色鑒賞】相關文章:
試論梁實秋《雅舍小品》的藝術特色10-20
雅舍梁實秋07-19
雅舍·梁實秋08-03
梁實秋的《雅舍》08-19
梁實秋《雅舍》08-27
梁實秋《雅舍小品》雅舍、拜年07-31
梁實秋雅舍原文09-26
梁實秋的雅舍賞析07-17
梁實秋寫的雅舍11-06
雅舍梁實秋原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