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中年》讀后感

時間:2024-07-25 07:43:31 梁實秋 我要投稿

梁實秋《中年》讀后感范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梁實秋《中年》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梁實秋《中年》讀后感范文

  梁實秋《中年》讀后感1

  讀散文《中年》,聽朗誦,感觸頗深。梁實秋先生的作品沒好好拜讀過,只能說是知道梁實秋這個名字,了解過他的一些生平狀況。梁實秋先生是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他博古通今,學貫中西,著有《英國文學史》,莎士比亞全集翻譯,還有主持編篡的《遠東英漢大辭典》。在中國近現代文壇上,能夠妙語連珠,令人捧腹的,除林語堂,另一位就是梁實秋先生了,倆人都不愧為文學語言的大師。

  讀梁實秋的散文,每一篇都是一個小故事,一則小家常,猶如坐在那里聽他拉家常,四周是溪流雜樹,面前是一杯滿溢芬芳的碧螺春或龍井香茗,沒一點心情,沒一種感覺,他都向你娓娓道來,不勉強,不霸道。感覺是那么自然,那么隨和…… 此刻,讀散文《中年》心境尤為如此。

  梁實秋先生《中年》中經典之說:“這顧影自憐的習慣逐漸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攬鏡,突然發現額上刻了橫紋,那線條是顯明而有力,心想那是抬頭紋,可是低頭也還是那樣。再一細看,頭頂上的頭發有搬家到腮旁頷下的趨勢,而最令人怵目驚心的.是,鬢角上發現幾根白發,是一驚非同小可,平夙一毛不拔的人到這時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拔毛連茹,頭發根上還許帶著一顆鮮亮的肉珠。但是沒有用,歲月不饒人!”細致地刻畫了中年人特有的心態。我想,這篇文章一定是梁實秋先生嘗過中年的滋味,細品人生特定階段的酸苦之后,才得以寫出如此生動的感觸。中年人往往容易傷感,嘆息歲月流逝,青春不再!更多的是悵然和寥落的心情。我輩人過中年,蹉跎歲月,一事無成,想想也有點日漸衰遲的味兒。但是讀梁實秋先生的《中年》,感覺其中也有催人向上的那么一點力量:“我看見過一些得天獨厚的男男女女,年輕的時候愣頭愣腦的,濃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澀的毛桃子,上面還帶著挺長的一層毛。他們是未經琢磨過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們變得潤澤了,容光煥發,腳底下像是有了彈簧,一看就知道是內容充實的。他們的生活像是在飲窖里藏了多年的陳酒,濃而芳冽!對于他們,中年沒有悲哀。”這幾句,足以使中年人堪慰,也是讀梁實秋先生妙文的收獲!不過,還是覺得梁實秋先生筆下對于中年女人,貌似有些殘忍。呵呵…可能是在他的那個當下吧,但是不得不承認觀點還是不錯的。惟妙惟肖,幽默筆風,含蓄而耐人尋思。

  除了獨身主義者,人到中年,誰不有個家庭的組織。然而大部分這種組織,生活中少了許多原有的,只是合力維系一個家庭罷了(旁觀者可能說法偏激)。感慨之余,對梁實秋先生人到中年的態度表示由衷的敬佩,轉載散文《中年》,與所有中年朋友共勉。

  感悟,享受過程同時心態是關鍵!世間萬物皆如影,追得越急逃得越快;專心走自己的路,任由萬物如影隨形。記憶中這段文字應該是不錯的點評:

  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

  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

  老人,不是年齡,而是心境;

  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恒.

  梁實秋《中年》讀后感2

  翻到梁實秋的《中年》,卻像是聽一位坐在茶館里的老學者捋著銀白色的胡須望著窗外的斜陽不慌不忙娓娓道來:“鐘表上的時針是在慢慢的移動著的,移動的如此之慢,使你幾乎不感覺到它的移動,人的年紀也是這樣的,一年又一年,總有一天會驀然一驚,已經到了中年……耳畔頻聞故人死,眼前但見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寫照。”

  我相信,任何一位中年人讀到這里,都不免頷首稱是,中年的凄惶和無奈也隨之浮上心頭。

  不過,梁實秋先生很是沉得住氣,他并不匆忙下結論,而是像畫工筆畫一樣,把中年的滋味細細地描摹下來給我們看……

  “有一天偶然攬鏡,突然發現額上刻了橫紋,那線條是顯明而有力,像是吳道子的‘菁菜描’……而最令人怵目驚心的是,鬢角上發現幾根白發,這一驚非同小可,平夙一毛不拔的人到這時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拔毛連茹,頭發根上還許帶著一顆鮮亮的肉珠。”

  呀,我的'頭皮竟有了刺刺的感覺。

  “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著急。該凹入的部份變成了凸出,該凸出的部份變成了凹入……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張臉,從‘魚尾’起皺紋撒出一面網,縱橫輻輳,疏而不漏,把臉逐漸織成一幅鐵路線最發達的地圖,臉上的皺紋已經不是熨斗所能燙得平的,同時也不知怎么在皺紋之外還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蒼蠅屎。”

  嗚呼,我已笑不出來。

  然而,接著讀下去,心溫漸漸轉暖:“別以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不,譬如登臨,人到中年像是攀躋到了最高峰。……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讀到這兒,便有了柳暗花明的端倪。

  果然!

  “一些得天獨厚的男男女女,年青的時候像是一些又青又澀的毛桃子,如同未經琢磨過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們變得潤澤了,容光煥發,腳底下像是有了彈簧,一看就知道是內容充實的。他們的生活像是在飲窖藏多年的陳釀,濃而芳冽!對于他們,中年沒有悲哀。”

  “中年沒有悲哀”,點睛之筆橫空出世!

  于是,我聽見先生豁朗的笑聲,和著我心底的歡呼,在空氣中彌漫充盈。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當地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這是梁實秋先生為“中年沒有悲哀”所作的詮釋,散發著溫婉的理性之光。

  頃刻間,這道光倏地射進我的心魂最深處。思緒,瞬間變成飛流直下的瀑布……

  中年,踏遍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不再為“三十功名塵與土”而扼腕。

  中年,見多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不再為“是非成敗轉頭空”而嗟嘆。

  中年也有追求,但神態是平和的;中年也有憧憬,但步履是堅實的;中年也有激情,但“對于人生漸漸抱了一種較寬恕,較玩世,同時也較溫和的態度。”

  中年,該經歷的都經歷了,該擁有的都擁有了,該錯過的都錯過了,該失去的也都失去了。從此,告別盲目,告別沖動,告別功名利祿,告別你死我活,告別自欺欺人……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褒貶不惑,望碧空云卷云舒。

  人淡如菊,生命卻陳釀般濃而芳冽。

【梁實秋《中年》讀后感】相關文章:

梁實秋散文《中年》07-04

梁實秋經典散文《中年》09-20

梁實秋精選散文《中年》08-04

梁實秋作品《中年》鑒賞09-23

梁實秋散文中年09-24

梁實秋《中年》原文及讀后感08-04

梁實秋《中年》附讀后感07-09

對梁實秋的評價09-03

梁實秋軼事08-04

梁實秋 吃08-3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 亚洲午夜AV电影免费在线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欧美精品 | 又紧又爽又深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 | 久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