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白《玉階怨》譯文及賞析
《玉階怨》 是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楚調曲。現存最早的此題詩是南齊謝朓所作:“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玉階怨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譯文】
玉石砌的臺階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獨立很久,露水浸濕了羅襪。回房放下水晶簾,仍然隔著簾子望著玲瓏的秋月。
【注釋】
①羅襪:絲織的襪子。
②卻下:放下。
【賞析】
李白的這首宮怨詩,雖曲名標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表現出人的儀態、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的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獨之苦,由簾外到簾內,拉下簾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憐人,似人憐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則又沒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無言,人也無言。但讀者卻深知人有無限言語,月也解此無限言語,而寫來卻只是一味望月。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顯得愁怨之深。
“卻下”二字,以虛字傳神,最為詩家秘傳。此處一轉折,似斷實連;好像要一筆蕩開,推卻愁怨,實際上則是經此一轉,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卻下”一詞,看似無意下簾,而其中卻有無限幽怨。本來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無可奈何而回到室內。入室之后,卻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內幽獨,因而拉下簾幕。簾幕放下來了,卻更難消受這個凄苦無眠之夜,在更加無可奈何之中,卻更要去隔簾望月。此時主人公的憂思不斷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那種紛至沓來,這樣的情思,作者用“卻下”二字表達出來。“卻”字直貫下句,“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在這兩個動作之間,有許多愁思轉折反復,詩句字少情多,以虛字傳神。中國古代詩藝中有“空谷傳音”的手法,這是如此。“玲瓏”二字,看似不經意的筆調,實際上極見功力。以月的玲瓏,襯托人的幽怨,從反處著筆,全勝正面涂抹。
詩中不見人物姿容與心理狀態,而作者似也無動于衷,只以人物行動來表達含義,引讀者步入詩情的最幽微之處,所以能不落言筌,為讀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詩情無限遼遠,無限幽深。所以,這首詩體現出了詩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真意。以敘人事的筆調來抒情,這很常見,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筆調來寫人,這很少見,也很難。
契訶夫有“矜持”說,寫詩的人也常有所謂“距離”說,兩者非常近似,應合為一種說法。作者應與所寫對象保持一定距離,并保持一定的“矜持”與冷靜。這樣一來,作品才沒有聲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遠之美,寫難狀之情與難言之隱,使漫天的詩思充滿全詩,卻又在字句間捉摸不到。這首《玉階怨》含思婉轉,余韻如縷,正是這樣的佳作。
創作背景
西漢班婕妤失寵后退居長信宮,作《自悼賦》,有“華殿塵兮玉階苔”之句,南朝齊謝朓取之作《玉階怨》詩。李白此詩即為擬謝朓詩而作,其具體作年不詳。《玉階怨》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借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寫一位婦女寂寞和惆悵的心情。前兩句寫女主人公無言獨立玉階,露水濃重,浸透了羅襪,她卻還在癡癡等待;后兩句寫寒氣襲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簾,卻還在凝望秋月。前兩句寫久等顯示人的癡情;后兩句以月亮的玲瓏,襯托人的幽怨。全詩無一語正面寫怨情,只是抓住宮女生活中的一個細節及一時的心理動態,便概括地反映出宮女生活的孤獨清凄,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遠之美,堪稱古詩中的珍品。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玉階怨》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玉階怨》譯文及注釋11-14
李白《玉階怨》原文翻譯賞析08-09
玉階怨李白08-23
《玉階怨》李白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4-12
李白《玉階怨》鑒賞07-05
李白《玉階怨》詩意解析10-24
李白將進酒譯文及賞析07-20
李白清平調譯文及賞析10-13
李白《玉壺吟》譯文及賞析09-15
《怨情》李白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