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全文注釋及賞析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青蓮鎮),一說山東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李白全文注釋及賞析,歡迎閱讀。
李白全文注釋及賞析 1
[唐]李白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注釋:
【1】子夜四時歌:《子夜歌》屬樂府的吳聲曲辭,分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書·樂志》說:“《子夜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因起于吳地,所以又名《子夜吳歌》。
【2】驛(yì)使:古時官府傳送書信和物件的使者。驛,驛館。
【3】絮(xù):在衣服里鋪棉花。
【4】征袍:戰士的衣裳。
【5】裁縫:指裁縫好的征衣。
【6】臨洮(táo):在今甘肅省臨潭縣西南,此泛指邊地。
作品賞析:
不寫景而寫人敘事,通過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現思念征夫的感情。時間是傳送征衣的驛使即將出發的前夜,大大增強了此詩的情節性和戲劇性。一個“趕”字,不曾明寫,但從“明朝驛使發”的消息,讀者從詩中處處看到這個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緊張勞作的情景。關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縫”等等具體過程,詩人有所取舍,只寫抽針把剪的感覺,突出一個“冷”字。素手抽針已覺很冷,還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既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加強情節的'生動性。天氣的嚴寒,使手指也不靈巧了,而時不我待,偏偏驛使就要出發,人物焦急情態宛如畫出。“明朝驛使發”,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然而,她從自己的冷想到“臨洮”(在今甘肅臨潭縣西南,此泛指邊地)那邊的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驛使早發、快發。這種矛盾心理亦從無字處表出。讀者似乎又看見她一邊呵著手一邊趕裁、趕絮、趕縫。“一夜絮征袍”,言簡而意足,然而隨即又情急起來,她想:路是這樣遠,“寒到身邊衣到無”呢?這回卻是恐怕驛使行遲,盼望驛車加緊了。“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這迫不及待的一問包含極度的深情與牽掛。這組詩第三首是正面歸結到懷思良人之意,而這一首詩卻純從側面落筆,通過形象刻畫與心理描寫結合,塑造出一個活生生的思婦形象,成功表達了詩歌主題。結構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勢突兀,結句意遠,情節生動感人。
如果說第三首是以間接方式塑造了長安女子的群像,第四首則通過個體形象以表現出一類人——思婦形象。其語言的明轉天然,形象的鮮明集中,音調的清越明亮,情感的委婉深厚,得力于民歌,真是“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詩藪·內編》卷二)的佳作。
李白全文注釋及賞析 2
[唐]李白
雙燕復雙燕,雙飛令人羨。玉樓珠閣不獨棲,金窗繡戶長
相見。柏梁失火去,因入吳王宮。吳宮又焚蕩,雛盡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憶故雄。雙飛難再得,傷我寸心中。
注釋:
【1】雙燕離: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獨處吟》、《流凘咽》、《雙燕離》、《處女吟》四曲,其詞俱亡。”就是說樂府中有《雙燕離》等琴曲,曲辭已不存。李白此詩為據琴曲所填。
【2】“柏梁”句:漢武帝時皇宮中有柏梁殿,遭火焚。柏梁:漢長安臺名。《三輔黃圖》卷五:“柏粱臺,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臺在長安城中北關內。”王琦注云:“《漢武內傳》太初元年十一月已酉,天火燒柏梁臺。”此句似言李白被讒出眾事。
【3】“因入”句:此句似言太白入永王璘幕府事。
【4】“吳宮”句:越王勾踐伐吳,曾火焚吳王宮。
作品賞析:
此詩為寓言詩,寫雌雄雙燕歷盡艱險,生死不渝的“愛情”。一對恩愛燕子相依相伴,快樂幸福,不料一場大火降臨,雄燕不幸身亡,雌燕憔悴傷心,回旋不去,非常傷感,凄切而動人。此詩用以寄寓人類愛情之忠貞。“令人羨”為全詩之眼,是聯系人與燕的'紐帶。
李白這首樂府取材比較隨意,雖然提到“柏梁”、“吳王宮”,但都是信手拈來,并無所指。時序也是錯亂的。按“柏梁失火去,因入吳王宮”語意,似乎先有西漢柏梁殿失火,后有春秋吳王宮焚燒,其實西漢在春秋之后。可見這首樂府是隨意而寫,可能是李白應景之作,并非有感而發,因此在藝術上少有可圈可點之處。
李白全文注釋及賞析 3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注釋:
1、飄然,高超之意。思(sì),指才思。不群,不同于一般人。謂白才思超群。二句對仗工巧。“白也”對“飄然”,白是人名,飄是風名,自可對偶。又連用也、然、無、不四個虛詞,搖曳生姿,遂使“詩仙”李白的形象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2、清新,自然新鮮,力避陳腐。俊逸,飄逸灑脫,不同凡俗。庾開府,即庾信,字子山。南朝梁代著名詩人,后入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稱“庾開府”。鮑參軍,即鮑照,字明遠。南朝劉宋時著名詩人,曾為前軍參軍,掌書記之任,故稱“鮑參軍”。二句以兼擅庾、鮑之長盛贊李白之詩。
3、渭北,渭水之北,借指長安一帶,為杜甫所在地。江東,泛指長江以東地區,即今江蘇南部與浙江北部一帶,為李白當時所在地。二句互文見義,寓情于景,寫二人天各一方,彼此都深相懷念之情。
4、樽,酒器。論文,即論詩。六朝以來,有所謂文筆之分,而通謂詩為文。李杜同游齊魯時,曾互相討論作詩的甘苦心得,今別后追思,倍加神往。一個“重”字,隱含以前已相與論過;一個“細”字,暗示別后另有所悟,亟思重與論之。
賞析:
天寶四載(745)秋,杜甫與李白相別于山東兗州。不久,李白去江東漫游,杜甫赴長安求仕。這首詩是天寶五載春,杜甫在長安懷念李白而作。上四句,盛贊李白詩才;下四句,抒發對李白的深切懷念。結構謹嚴,情深意摯,全詩始終貫穿一個“憶”字。把對李白其人的.深切懷念與對李白其詩的傾慕贊揚,水乳交融在一起。而對李白其人的懷念,又突出了一個“詩”字。由盛贊其詩始,以渴望“重與細論文”終,承接緊密,前后呼應,轉折自然,情景相生,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李白全文注釋及賞析 4
[唐]李白
沐芳莫彈冠,浴蘭莫振衣。
處世忌太潔,至人貴藏暉。
滄浪有釣叟,吾與爾同歸。
注釋:
【1】沐芳:《楚辭·漁父》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又《云中君》篇:“浴蘭湯兮沐芳。”
【2】彈冠:彈去帽上的灰塵。
【3】振衣:抖去衣上的塵土。
【4】藏暉:掩其鋒芒。謂藏斂暉光,猶言“韜光”也。
【5】滄浪:即漢水。《漁父》篇:“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作品賞析:
“沐芳莫彈冠,浴蘭莫振衣”句,詩人反用《楚辭·漁父》之意,告誡世人不要如屈原那般的明辨是非、寧死不折的積極入世態度。
“處世忌太潔,至人貴藏暉”句,直接表達觀點,明喻人生在世的處事方式,就應當如漁父那般不問是非、明哲保身的消極出世態度。
“滄浪有釣叟,吾與爾同歸”句,用形象表達觀點,透露出韜光養晦才是真正的處世態度,愿意追隨漁夫的思想和行跡,隱居江湖,不露才華。
詩人雖沒有直接鋪陳頌揚屈原的偉大人格,卻反用《楚辭·漁父》,別具匠心地設置一個對立面,使得詩意內涵全熔鑄在一個整體對比性構架之中,實則以屈原為主,以漁父為副,以副托主,以漁父“混世”的反語來激勵屈原,亦是暗喻自己,從而造成更強烈的對比,間接贊揚了屈原的`崇高精神,也貶抑了漁父的消極態度,只好異途殊歸,各行其志,呈現出詩人對同流合污者的憎惡與痛恨,也表達了詩人對人生處事的鮮明獨特認識與理解,字里行間透露其政治失意后的激憤無奈心情。
李白全文注釋及賞析 5
[唐]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注釋:
【1】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
【2】酒肆:酒店。
【3】留別:臨別留詩給送行者。
【4】風吹:一作“白門”。
【5】吳姬:吳地的青年女子,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
【6】壓酒:壓糟取酒。古時新酒釀熟,臨飲時方壓糟取用。
【7】喚:一作“勸”,一作“使”。
【8】子弟:指李白的朋友。
【9】欲行:將要走的人,指詩人自己。
【10】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
【11】盡觴(shāng):喝盡杯中的酒。觴,酒杯。
【12】試問:一作“問取”。
作品賞析:
【注釋】:
1、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
2、酒肆:酒店。
3、吳姬:吳地的青年女子,這里指賣酒女。
4、壓酒:酒釀成時,壓酒糟取酒。
5、盡觴:干杯。
【簡析】:
詩人所寫的是色彩斑斕的離愁別緒:春色迷人,暢飲佳釀,在離別中亦充滿歡聚的快樂。全詩語言清新,節奏明快,很具藝術特色。??這首小詩描繪了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鄉的一家酒肆,詩人滿懷別緒酌飲,“當壚
姑娘勸酒,金陵少年相送”的一幅令人陶醉的畫圖。風吹柳花,離情似水。走的痛
飲,留的盡杯。情綿綿,意切切,句短情長,吟來多味。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說此
詩“語不必深,寫情已足”。全詩可見詩人的情懷多么豐采華茂,風流瀟灑。
楊花飄絮的時節,江南水村山郭的一家小酒店里,即將離開金陵的詩人,滿懷別緒,獨坐小酌。駘蕩的春風,卷起了垂垂欲下的楊花,輕飛亂舞,撲滿店中;當壚的姑娘,捧出新壓榨出來的美酒,勸客品嘗。這里,柳絮濛濛,酒香郁郁,撲鼻而來,也不知是酒香,還是柳花香。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的畫面,該用多少筆墨來表現!只“風吹柳花滿店香”七字,就將風光的駘蕩,柳絮的精神,以及酒客沉醉東風的情調,生動自然地浮現在紙面之上;而且又極灑脫超逸,不費半分氣力,脫口而出,純任直觀,于此,不能不佩服李白的才華。
“風吹柳花滿店香”時,店中簡直就是柳花的世界。柳花本來無所謂香,這里何以用一個“香”字呢?一則“心清聞妙香”,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則這個“香”字代表了春之氣息,同時又暗暗勾出下文的酒香。這里的“店”,初看不知何店,憑仗下句始明了是指酒店。實在也唯有酒店中的柳花才會香,不然即使是最雅致的古玩書肆,在情景的協調上,恐怕也還當不起“風吹柳花滿店香”這七個字。所以這個“香”字初看似覺突兀,細味卻又感到是那么的妥貼。
首句是闃無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吳姬壓酒勸客嘗”,當壚紅粉遇到了酒客,場面上就出現人了,等到“金陵子弟”這批少年一涌而至時,酒店中就更熱鬧了。別離之際,本來未必有心飲酒,而吳姬一勸,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來,更覺情長,誰能舍此而去呢?可是偏偏要去,“來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熱鬧場面上潑了一盆冷水,點出了從來熱鬧繁華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李白要離開金陵了。但是,如此熱辣辣的訣舍,總不能跨開大步就走吧?于是又轉為“欲行不行各盡觴”,欲行的詩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盡觴,情意如此之長,于是落出了“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的結句,以含蓄的筆法,悠然無盡地結束了這一首抒情的短歌。
沈德潛說此詩“語不必深,寫情已足”(《唐詩別裁》)。因為詩人留別的不是一兩個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所以詩中把惜別之情寫得飽滿酣暢,悠揚跌宕,唱嘆而不哀傷,表現了詩人青壯年時代豐采華茂、風流瀟灑的情懷。
【李白全文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07-29
客中行(唐 李白)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6-11
戰城南(唐 李白)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6-22
李白渡荊門送別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10-26
李白的經典詩詞注釋及賞析07-14
李白上之回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9
水調歌頭全文、注釋、賞析09-20
蘇軾全文注釋及賞析12-05
李白全文及原著賞析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