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賀的《將進酒》原文及翻譯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你還記得哪些經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賀的《將進酒》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李賀的《將進酒》原文及翻譯
原文:
將進酒
李賀
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
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
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鑒賞:
李賀這首詩以精湛的藝術技巧表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體驗。其藝術特色主要可分以下三點來談。
一、多用精美名物,辭采瑰麗,且有豐富的形象暗示性,詩歌形式富于繪畫美。
此詩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時行樂情景,作者不遺余力地運用華艷詞藻、精美名物。前五句寫筵宴之華貴豐富:杯是“琉璃鍾”,酒是“琥珀濃”、“真珠紅”,廚中肴饌是“烹龍炮鳳”,宴庭陳設為“羅幃繡幕”。其物象之華美,色澤之瑰麗,令人心醉,無以復加。它們分別屬于形容(琉璃鍾”形容杯之名貴)、夸張(“烹龍炮鳳”是對廚肴珍異的夸張說法)、借喻(“琥珀濃“真珠紅”借喻酒色) 等修辭手法,對渲染宴席上歡樂沉醉氣氛效果極強。炒菜油瀑的聲音氣息本難入詩,也被“玉脂泣”、“香風”等華艷詞藻詩化了。運用這么多詞藻,卻又令人不覺堆砌,只覺五彩繽紛,興會淋漓,奧妙何在?
乃是因詩人懷著對人生的深切眷戀,詩中聲、色、香、味無不出自“真的神往的心”(魯迅),故詞藻能為作者所使而不覺繁雜了。
以下四個三字句寫宴上歌舞音樂,在遣詞造境上更加奇妙。吹笛就吹笛,偏作“吹龍笛”,形象地狀出笛聲之悠揚有如瑞龍長吟—— 乃非人世間的音樂;擊鼓就擊鼓,偏作“擊鼉鼓”,蓋鼉皮堅厚可蒙鼓,著一“鼉”字,則鼓聲宏亮。繼而,將歌女唱歌寫作“皓齒歌”,也許受到“誰為發皓齒” (曹植)句的啟發,但效果大不同,曹詩“皓齒”只是“皓齒”,而此句“皓齒”借代佳人,又使人由形體美見歌聲美,或者說將聽覺美通轉為視覺美。將舞女起舞寫作“細腰舞”,“細腰”同樣代美人,又能具體生動呈現出舞姿的曲線美,一舉兩得。“皓齒”“細腰”各與歌唱、舞蹈特征相關,效果均有形象暗示效果,能化陳辭為新語。僅十二字,就將音樂歌舞之美妙寫得盡態極妍。
“行樂須及春”(李白),如果說前面寫的是行樂,下兩句則意味“須及春”。鑄詞造境愈出愈奇:“桃花亂落如紅雨”,這是用形象的語言說明“青春將暮”,生命沒有給人們多少歡樂的日子,須要及時行樂。在桃花之落與雨落這兩種很不相同的景象中達成聯想,從而創出紅雨亂落這樣一種比任何寫風雨送春之句更新奇、更為驚心動魄的境界。
由于詩人稱引精美名揚,運用華艷詞藻,同時又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詩歌具有了色彩、線條等繪畫形式美。
二、筆下形象在空間內作感性顯現,一般不用敘寫語言聯絡,不作理性說明,而構成完整意境。
詩中寫宴席的詩句,也許使人想到前人名句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王翰《涼州詞》),“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李白《客中作》),“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杜甫《麗人行》),相互比較一下,能更好認識李賀的特點。它們雖然都在稱引精美名物,但李賀“不屑作經人道過語”(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序》),他不用“琥珀光”形容“蘭陵美酒”—— 如李白所作那樣,而用“琥珀濃”取代“美酒”一辭,別具一格。更重要的區別還在于,名物與名物間,絕少“欲飲”、“盛來”、“厭飫久未下”等等敘寫語言,只是在空間內把物象感性呈現(即不作理性說明)。然而,“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諸物象并不給人脫節的感覺,而自有“盛來”、“欲飲”、“厭飫”之意,即能形成一個宴樂的場面。
這手法與電影“蒙太奇”(鏡頭剪輯)語言類似。
電影不能靠話語敘述,而是通過一些基本視象、具體畫面、鏡頭的銜接來“造句謀篇”。雖純是感性顯現,而畫面與畫面間又有內在邏輯聯系。如前舉詩句,杯、酒、滴酒的槽床..相繼出現,就給人酒宴進行著的意念。
省略敘寫語言,不但大大增加形象的密度,同時也能啟迪讀者活躍的聯想,使之填補、豐富那物象之間的空白。
三、結構奇突,有力表現了主題。
此詩前一部分是大段關于人間樂事的瑰麗夸大的描寫,結尾二句猛作翻轉,出現了死的意念和“墳上土”的慘淡形象。前后似不協調而正具有機聯系。前段以人間樂事極力反襯死的可悲,后段以終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過來表露了生的無聊,這樣,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深處所隱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無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悶。總之,這個樂極生悲、龍身蛇尾式的奇突結構,有力表現了詩歌的主題。
拓展
《將進酒》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反復誦讀,合作探究,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3 .深情并茂地朗讀、吟誦,體現出詩歌的音樂美、情韻美。
二、 學習重、難點:
1、有感情的誦讀詩歌。
2、通過誦讀、吟詠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三、課時安排:
1 課時。
四、學習步驟:
( 一) 知人論世 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有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為“酒圣”。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羈) 1. 插入李白與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時,經常醉臥在酒店里,天子愛其才,找他進宮做詩,李白醉醺醺的來到宮中,叫楊國中磨墨,高力士脫靴,大膽的將權貴玩于鼓掌之間。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傳世詩篇,就連他的死,也有人給它帶上了傳奇的色彩,傳說她死的時候,坐在川上飲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撈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這些都展現了李白特殊的氣質,那是一種豪放、灑脫、狂傲的詩人氣質。它們都與李白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
2. 李白的生平、經歷 :
李白:(701—762 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后世稱他為“詩仙”,又自稱“酒中仙”。
少年時,受到道教的深刻影響,崇尚自然、清凈無憂,企慕達到不受約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隱居、漫游中度過,養成了他狂放不羈、豪放灑脫的氣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創作的浪漫情懷。他希冀憑借自己的文章才華,得到推薦,受到重用。
天寶元年,他被招入長安,供奉翰林,但此時的唐玄宗已經不再勵精圖治,他寵愛楊貴妃,整日荒淫享樂,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頌德,裝點太平。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沒有半點奴顏媚態,受到排擠,最終提出離開長安。
之后的他,仍保持著對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揚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的思想,這首詩歌就是一個很好地體現。
3、背景、解題:
本文選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寶十一年(725 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將進酒》原為漢樂府的曲調,意為“勸酒歌”,將(qiāng),請、愿之意。
(二) 自主學習:
(認為重要的,圈點勾畫) 初讀課文,夯實基礎。
1、請為下列加點字注音。
將進酒( ) 金樽( ) 烹羊( ) 岑夫子( ) 鐘鼓饌玉( ) 恣歡謔( )( ) 千金裘( ) 2、詞語解釋。
將進酒 將:
會須一飲三百杯 會須:
恣歡謔 恣:
(三)朗讀詩歌 —— 整體感知 ★提示: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四)誦讀詩歌 —— 把握情感 ★提示:結合作者的詩詞風格和創作情境,試著把握作者情感
(五)品讀詩歌 —— 品鑒文本 ★提示:自選詩中你最喜歡的、最有感覺的句子,反復誦讀。把握情感、吟 詠詩韻 (六)深讀詩歌 —— 挖掘探究 探究思考:
試將“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做一比較,說說二者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名稱 “鐘鼓”句 “安能”句 思想內容 表現手法 相同點:
(七)課堂小結(背誦全詩)
(八)課后練習 閱讀下面一首詩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李賀的《將進酒》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李賀《將進酒》原文翻譯賞析06-08
李賀的《將進酒》06-18
李賀《將進酒》的全詩翻譯賞析總結10-13
李賀《南園》原文注釋翻譯及賞析07-07
《開愁歌》李賀原文及翻譯10-31
李賀將進酒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7
李賀《將進酒》詩意欣賞06-14
將進酒原文及翻譯10-25
將進酒翻譯及原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