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照《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賞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照《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作品介紹】
《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選入《全宋詞》。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抒發了深切的思鄉之情。通篇采用對比手法,上片寫早春之喜,下片寫思鄉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襯有家難歸的悲凄,深切感人。
【原文】
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作者:宋·李清照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注釋】
、偃毡:謂早春陽光煦微宜人。
②梅花:這里當指梅花妝。古婦女之妝飾。是指女子在額上貼一梅花形的花子妝飾。
③沉水.沉香。
【賞析】
此詞寫早春。風柔日薄,熙和天氣。人們從嚴冬中走過,脫去厚重的冬衣,春衫乍試,怎不感到輕松、解脫,產生喜悅的心情?詞人用賦的手法,直寫出此時心情之好。
下兩句忽作轉折。早春又是乍暖還寒時節,小睡起來,微寒侵膚,剛才插到鬢上的梅花也已枯凋。詞人不說心情的轉變,只用天氣的輕寒和梅花的凋殘,暗示其意識流程。一定是鄉心又被春天撥動,故園那些美好春天的回憶又從記憶中泛起。值此小樓又東風之時,更覺風景不殊而有山河之異!
下片于是發出故鄉何處之悲呼。故鄉雖在而河山易主,欲歸不能。范仲淹《蘇幕遮》下片:“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敝挥性谧砝飰糁,才能片刻擺脫沉重的鄉愁。詞人沒有說自己如何沉溺于但愿長醉不復醒的醉夢中,只說醉臥時所燒的沉香早已爐滅香消,而詞人還宿酲未解。而醉醒時鄉思的凄苦,盡于言外可見。
【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1155),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 “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著作,但久已不傳。現存詩文集為后人所輯《李清照集校注》,有《漱玉詞》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醉花陰》、《武陵春》、《夏日絕句》等。
【詞牌介紹】
《菩薩蠻》,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間,女蠻國派遣使者進貢,她們身上披掛著珠寶,頭上戴著金冠,梳著高高的發髻,號稱菩薩蠻隊,當時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薩蠻曲》,于是后來《菩薩蠻》成了詞牌名。雙調四十四字,前后闋均兩仄韻轉兩平韻。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镀兴_蠻》也是曲牌名,屬北曲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牌兴_蠻:原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溪碧”“晚云烘日”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闋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迫毡。褐^早春陽光和煦宜人。
⑶乍著:剛剛穿上。乍,剛,初。
、让坊ǎ捍颂幃斨覆逶隰W角上的春梅。一說指梅花妝。《太平御覽》卷九七〇引《宋書》,謂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妝。
、缮蛩杭闯料。瑞香科植物,因此木放在水中即沉,故又名沉水。其木性至堅,可制名貴的熏香料。沈,同“沉”。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南渡后眷念淪陷的北方故鄉而作的。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徽欽兩帝被金兵所俘,李清照南下江寧。詞人接踵遭際國破、家亡、夫喪、顛沛流離的種種不幸,在南方過著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內心郁積著國破家亡的無限苦楚。在這種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她為傾吐深重的故國之思和懷鄉之情,寫下了這首詞。
名家點評
清代況周頤《〈漱玉詞〉箋》:俞仲茅云,趙忠簡《滿江紅》“欲待忘憂除是酒’,與易安“忘了除非醉”意同。下句“奈酒行有盡愁無極”。微嫌說盡,豈如“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亦宕開,亦束住,何等蘊藉。易安自是專家,忠簡不以詞重云爾。
近代俞平伯《唐宋詞選釋》:上片措語輕淡,意思和平。下片說故鄉之愁,一時半刻也丟不開,除非醉了。又說,就寢時焚香,到香消了酒還未醒。醉深即愁重也。意極沉痛,筆致卻不覺其重,與前片輕靈的風格相一致。
現代平慧善《李清照詩文詞選譯》:此詞抒發南渡后的思鄉之情,卻從心情好寫起,早春給人帶來了喜悅之情,這對抒發鄉情起了反襯作用。三、四句妝殘、人寒、心境轉換。“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語氣突轉,充分表達對淪陷故土的強烈思念之情。接寫濃郁的沉香已消散,而酒意尚存,說明昨夜醉意之甚,但酒醉微醒,詞人就發抒鄉思,可見不思量之不可能,表示“醉后也難忘”。這與李白的“舉杯消愁愁更愁”相仿佛,但在表達上委婉含蓄,與前兩句結合在一起,耐人尋味。
現代孫崇恩《李清照詩詞選》:這首詞從語言、內容、風格等方面來看,亦應是李清照南渡后居建康時的懷鄉之作。上闋起筆寫“風柔日薄”早春景色特征及“夾衫乍著”的美好心情;接著跌出“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二句,跌得有致,形神俱現,表現了由喜轉悲的心態。下闋運筆有力,首起“故鄉何處是”一問極有情,答以“忘了除非醉”顯得極沉重;接著宕出“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二句,宕而深婉,似斷又續,表現了又由悲到更悲的心態。全詞乍看平淡,細味深婉,層層深入,跌宕有致,惟言沉醉能忘鄉愁,越說明鄉愁沉重,從而深人地表現了女詞人深重的故國之思和懷鄉之情。
現代劉瑜《李清照全詞》:李清照在此詞中所表露的思國懷鄉的綿綿愁緒,殷殷鄉情,并非惟其一人才有,那是宋朝廣大人民的共同心聲。古人以懷鄉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不乏其篇。漢人佚名詩《行行重行行》云:“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唐人李白詩《靜夜思》云:“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人顧況詩《憶故國》:“故國北去千馀里,春夢猶能夜夜歸”;宋人歐陽修詞《漁家傲》云:“鄉關千里危腸斷”;宋人蘇軾詞《永遇樂》云:“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國心眼”;李清照“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可是有誰的遭遇像李清照這樣悲慘?有誰像李清照那樣思國懷鄉癡情至誠?有誰思國懷鄉像李清照那樣深沉執著?這是時代、歷史和個人的思想、經歷及美學理想的產物。李清照的懷鄉詞,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技巧都有很高的價值,應得到今人的特別珍重。
作者簡介
李清照畫像[5]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并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清照《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賞析】相關文章:
溫庭筠《菩薩蠻》賞析07-04
菩薩蠻黃庭堅賞析08-13
[合集]溫庭筠《菩薩蠻》賞析07-05
(必備)溫庭筠《菩薩蠻》賞析07-12
溫庭筠《菩薩蠻》賞析推薦03-04
菩薩蠻溫庭筠的原文及賞析01-22
(集合)溫庭筠《菩薩蠻》賞析07-08
菩薩蠻十五首溫庭筠賞析07-11
溫庭筠《菩薩蠻》賞析15篇【優秀】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