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陰李清照

時間:2024-08-07 07:15:57 李清照 我要投稿

醉花陰李清照

  引導語:李清照寫的《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下文是相關知識,大家一起學習吧!

醉花陰李清照

  醉花陰李清照 篇1

  作品原文/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薄霧濃云①愁永晝,瑞腦②消③金獸。

  佳節又重陽④,玉枕紗廚⑤,半夜涼⑥初透。

  東籬⑦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⑧黃花⑨瘦。

  注釋譯文/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作品注釋

  ①云:《古今詞統》等作“雰”,《全芳備祖》作:“陰”

  ②瑞腦:一種薰香名。又稱龍腦,即冰片。詳見《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注。

  ③消:《花草粹編》等作“噴”。

  ④重陽: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周易》以“九”為陽數,日月皆值陽數,并且相重,故名。這是個古老的節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樂游苑應令詩》:“朔氣繞相風,獻壽重陽節。”

  ⑤紗廚:即防蚊蠅的紗帳。宋·周邦彥《浣溪沙》:“薄薄紗廚望似空,簟紋如水浸芙蓉。”廚,《彤管遺篇》等作“窗”

  ⑥涼:《全芳備祖》等作“秋”。

  ⑦東籬:陶淵明《飲酒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古今艷稱之名句,故“東籬”亦成為詩人慣用之詠菊典故。唐·無可《菊》:“東籬搖落后,密艷被寒吹。夾雨驚新拆,經霜忽盡開。”

  ⑧比:《花草粹編》等作“似”

  ⑨黃花:指菊花。《札記·月令》:“鞠有黃華”。鞠,本用菊。唐·王績《九月九日》:“忽見黃花吐,方知素節回。”

  作品譯文

  整個白天都被薄霧濃云籠罩,香爐里的瑞腦香一點點燒光。今日又是重陽節來到之時,半夜的涼氣開始將被子滲透。

  黃昏我來到東籬下舉杯獨酌,菊花暗淡香氣盈滿了衣袖。千萬不要說沒有凄然傷神啊,每當西風將帷簾卷起來的時候,人都要比那菊花還要消瘦呢。

  詞牌格律/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詞牌說明

  醉花陰,詞牌名,小令,雙調五十二字,前后片各三仄韻。

  格律對照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說明: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加黑體字有韻腳所在。)

  創作背景/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給太學生趙明誠,婚后不久,丈夫便“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寧二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作品鑒賞/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文學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說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后,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滿著“薄霧濃云”,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晝,一般用來形容夏天的白晝,這首詞寫的是重陽,即農歷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時令,白晝越來越短,還說“永晝”,這只是詞人的一種心理感覺。時間對于歡樂與愁苦的心境分別具有相對的意義,在歡樂中時間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則感到時間的步履是那樣緩慢。一個人若對“薄霧濃云”特別敏感,擔心白天總也過不完,那么,她的心境定然不舒暢。李清照結婚不久,就與相愛至深的丈夫趙明誠分離兩地,這時她正獨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長難捱了。這里雖然沒有直抒離愁,但仍可透過這層灰蒙蒙的“薄霧濃云”,窺見女詞人的內心苦悶。“瑞腦消金獸”一句,便是轉寫室內情景:她獨自個兒看著香爐里瑞腦香的裊裊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又是重陽佳節了,天氣驟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團聚時閨房的溫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上片寥寥數句,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描摹出來。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待在室內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挨;坐不住,睡不寧,真是難以將息。“佳節又重陽”一句有深意。古人對重陽節十分重視。這天親友團聚,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李清照寫出“瑞腦消金獸”的孤獨感后,馬上接以一句“佳節又重陽”,顯然有弦外之音,暗示當此佳節良辰,丈夫不在身邊,“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又重陽”一個“又”字,是有很濃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達了她的傷感情緒。緊接著兩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紗帳內獨寢,又會有什么感觸!“半夜涼初透”,不只是時令轉涼,而是別有一番凄涼滋味。

  下片寫重陽節這天賞菊飲酒的情景。把酒賞菊本是重陽佳節的一個主要節目,大概為了應景吧,李清照在屋里悶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可是,這并未能寬解一下愁懷,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重陽是菊花節,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一邊飲酒,一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在異地的親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詩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北宋詩人林逋詠梅花的名句。這里則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經霜不落,傲霜而開,風標與梅花相似,暗示詞人高潔的胸襟和脫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馨香滿懷袖,路遠莫致之”的深深遺憾。這是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她實在情不自禁,再無飲酒賞菊的'意緒,于是匆匆回到閨房。“莫道不消魂”句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斗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取譬多端,含蘊豐富。

  “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北宋詩人林逋詠梅花的名句。這里則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經霜不落,傲霜而開,風標與梅花相似,暗示詞人高潔的胸襟和脫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馨香滿懷袖,路遠莫致之”的深深遺憾。

  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涂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名家評論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六十:又《九日》詞云“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此語亦婦人所難到也。

  元伊世珍《瑯嬛記》卷中引《外傳》: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正易安作也。

  明楊慎批點本《草堂詩馀》卷一:(批點末兩句)凄語,怨而不怒。

  明茅映《詞的》卷二:但知傳誦結語,不知妙處全在“莫道不銷魂”。

  清萬樹《詞律》卷七:《醉花陰》,沈氏極賞之,密圈到底,且加雙層圈。嗚呼!此豈有目者耶!按:《詞譜》以毛澤民一首注云:換頭第四字疑韻,如楊無咎詞之“撲人飛絮渾無數”。李清照詞之“東籬把酒黃昏后”,“絮”字“酒”字俱韻,此即《樂府指迷》所謂“藏短韻于句內”者。然宋詞如此者亦少遵此。“酒”字應注葉。

  清周之琦《晚香室詞錄》卷七:愚按,《醉花陰》“簾卷西風”,為易安傳作,其實尋常語耳。

  清許寶善《自怡軒詞譜》卷二:幽細凄清,聲情雙絕。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結句亦從“人與綠楊俱瘦”脫出,但語意較工妙耳。

  清譚瑩《古今詞辯》:綠肥紅瘦語嫣然,人比黃花更可憐。若并詩中論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蓮。

  清王闿運《湘綺樓詞選》前編:此語若非出女子自寫照,則無意致。“比”字各本皆作“似”,類書引,反不誤。

  清陳世焜(陳廷焯)《云韶集》卷十:無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調,元人詞曲往往宗之。

  王學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按趙明誠喜金石刻,平生專力于此,不以詞章名。《瑯嬛記》所引《外傳》,不知何書,殆出自捏造。所云“明誠欲勝之。”必非事實。

  夏承燾《唐宋詞欣賞》:在詩詞中,作為警句,一般是不輕易拿出來的。這句“人比黃花瘦”之所以能給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運用比喻,描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當,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這個結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帶動宕語氣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寫動態的“簾卷西風”,這以后,才拿出“人比黃花瘦”警句來。人物到最后才出現。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聯成一氣,前面兩句環繞后面一句,起到綠葉紅花的作用。經過作者的精心安排,好像電影中的一個特寫鏡頭,形象性很強。這首詞末了一個“瘦”字,歸結全首詞的情意,上面種種景物描寫,都是為了表達這點精神,因而它確實稱得上是“詞眼”。以煉字來說,李清照另有《如夢令》“綠肥紅瘦”之句,為人所傳誦。這里她說的“人比黃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說過的,有它突出的創造性。

  吳熊和《唐宋詩詞探勝》:李清照論詞鄙薄柳永“詞語塵下”,這(指“莫道”句以下)三句就是柳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表示思念之深。但表達時屏絕浮花浪蕊,選擇了不求秾麗、自甘素淡的菊花,既是重九即景,又象征著一種高雅的情操。以它自比,溫柔蘊藉,又絕無浮薄之嫌,更能反襯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標逸韻。劉乃昌:全詞是用洗練、本色的語言,寫出經過藝術加工的真實日常生活圖景,以顯示自己的內心感情。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情深詞苦,古今共賞。起言永晝無聊之情景,次言重陽佳節之感人。換頭,言向晚把酒。著末,因花瘦而觸及己瘦,傷感之至。尤妙在“莫道”二字喚起,與方回之“試問閑愁知幾許”句,正同妙也。

  余恕誠《百家唐宋詞新話》:結尾“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簾卷西風”,乍看可有可無,少此一筆似亦無損于詩意。實則不然。四字有“簾卷”、“西風”兩個意象、“西風”以凄冷、蕭瑟的一面加強了詞的情調氣氛,“簾卷”構成室內和室外的聯系。沒有“簾卷”,“人比黃花瘦”就變成單純比喻。有此一筆,則交待出當簾卷西風之際,詞人看到簾外黃花,因物生感迸發出了“人比黃花瘦”這樣的心聲。顯得真切自然,而非作詞時強拉來的比喻。又,詞中前后兩句寫人,中間插以“簾卷西風”一句寫景物,亦顯得跌宕回腸,符合詞人千回百轉的感情節奏。

  醉花陰詞牌名由來

  《醉花陰》,曾用名《漱玉詞》,現兩者通用。

  傳說漱玉詞由濟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是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清澈見底,泉水自池底涌出,溢出池外,跌落石上,水石相激,淙淙有聲,猶如漱玉。相傳李清照早年曾在泉邊洗漱。該泉自今仍在流淌,現在濟南趵突泉公園內的李清照紀念堂門口。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

  后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后來她常作《醉花陰》即《漱玉詞》詞,其中醉花陰(人比黃花瘦),別具一格,語言新穎凝煉,可謂千古佳句。《醉花陰》詞牌名為李清照首作《漱玉詞》而來。

  醉花陰典范詞作

  《醉花陰》-李清照(人比黃花瘦)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李清照 篇2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作者: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注釋

  永晝:漫長的白天。

  瑞腦:一種香料,俗稱冰片。

  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紗廚:紗帳。

  東籬: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淵明《飲酒》詩:“采菊東籬下”。

  暗香: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詩《庭中有奇樹》:”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

  西風;秋風

  黃花:菊花

  譯文

  薄霧彌漫,云層濃密,煩惱白天太長,香料在金獸香爐中燒盡了。又到重陽佳節,潔白的玉枕,輕薄的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剛浸透。

  在東籬飲酒直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別說不憂愁,西風卷起珠簾,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

  賞析

  此詞的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云愁永晝。”這“薄霧濃云”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瑞腦銷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境的凄寂。次三句從夜間著筆,“佳節又重陽”點明時令,也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常言道:“每逢佳節倍思親”,今日里“佳節又重陽”,本應該是夫妻團圓、共同飲酒賞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詞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遠方的丈夫呢?一個“又”字,便充滿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所以,才會“玉枕紗廚,夜半涼初透”。“玉枕”,瓷枕。“紗廚”,即碧紗廚,以木架罩以綠色輕紗,內可置榻,用以避蚊。“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更何況,玉枕、紗廚往昔是與丈夫與共的,可如今自己卻孤眠獨寢,觸景生情,自然是柔腸寸斷心欲碎了。顯然,這里的“涼”不只是身體肌膚所感之涼意,更是心靈所感之凄涼,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這三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佳節孤眠獨寢、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上片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

  下片倒敘黃昏時獨自飲酒的凄苦。“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這兩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節傍晚于東籬下菊圃前把酒獨酌的.情景,襯托出詞人無語獨酌的離愁別緒。“東籬”,是菊圃的代稱,化用了陶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飲酒時衣袖揮動,帶來的香氣充盈衣袖。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中就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重陽佳節,把酒賞菊,本來極富情趣。然而丈夫遠游,詞人孤寂冷清,不禁觸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方的親人了;離愁別恨涌上心頭,即便“借酒銷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賞這“暗香浮動”的菊花呢?深秋的節候、物態、人情,已宛然在目。佳節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這是構成“人比黃花瘦”的原因。“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末尾三句設想奇妙,比喻精彩。“消魂”極喻相思愁絕之情。“簾卷西風”即“西風卷簾”,暗含凄冷之意。匆匆離開東籬,回到閨房,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把酒相對的菊花,頓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于是,末句“人比黃花瘦”,便成為千古絕唱。這三句直抒胸臆,寫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共同創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這三句工穩精當,是作者藝術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點神傷,再以“西風”點凄景,最后落筆結出一個“瘦”字。在這里,詞人巧妙地將思婦與菊花相比,展現出兩個迭印的鏡頭:一邊是蕭瑟的秋風搖撼著羸弱的瘦菊,一邊是思婦布滿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創設出了一種凄苦絕倫的境界。

  全詞開篇點“愁”,結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結果。貫穿全詞的愁緒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體現。可以說,全篇畫龍,結句點睛,“龍”畫得巧,“睛”點得妙,巧妙結合,相映成輝,創設出了“情深深,愁濃濃” 的情境。在這首詞里,雖然寫的是思親,但是卻沒有出現思親或相思之苦的語句,而是用了敘事的方式,表達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秦觀《水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比喻巧妙,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詞的意境通過描述了重陽佳節作者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心情。

  醉花陰李清照 篇3

  1、作者: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現在山東人。父官至禮部員外郎,京東路提點刑獄,曾受知于蘇軾,用意于經學,在齊魯一帶頗負盛名。母王氏,是狀元王拱辰孫女,也善知文書。

  李清照的一生經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前后兩個時期。

  前期:早年隨父住在汴京、洛陽,受過較好的文化修養,工書,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建中靖國元年,18歲,與禮部侍郎趙廷之子趙明誠結婚。明誠21歲,在太學當學生,喜好收畜前代的石刻。婚后不久趙廷之升任尚書右丞,極力打擊舊黨,李格非在黨籍中被罷官,他對趙廷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滿。

  約在崇寧二年,趙明誠出仕。夫婦志同道合,致力搜尋亡詩逸史,古今名人書畫,器物,趙廷之死后,趙氏兄弟失官,趙明誠屏舉鄉里10多年,更加努力訪求古碑,文物。后又重新出仕,這一時期開始他們開始編寫《金石錄》并繼續搜集古物、碑銘,一同鑒賞、考訂,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隨之,北宋亡。高宗即位,趙明誠起知建康府,這時北方大亂,青州故第十余屋的書冊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攜帶小部分的文物隨人群逃難,從此開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難生活。

  后期:建炎二年,李清照懷著國破家亡之痛難逃到建康。次年趙明誠駐家池陽,只身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當李清照趕到的時候趙明誠已經病危,不久死去。她懷著極大的痛苦斂葬丈夫,這時金兵又南侵,李清照派人將書冊,金石送往洪州,準備去哪里投奔趙明誠的妹丈以避亂。但洪州失陷,大部分的文物在戰亂中丟失。最后,在紹興二年,從越州移居杭州,這一年冬天,金人南犯,她又自臨安避亂金華,次年返回臨安。晚年,一直從事文學創作,和關心國家大事。

  2、創作:前期,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醉花陰》《如夢令》。后期:多描寫傷時感亂,懷鄉憶舊,如《聲聲慢》《永遇樂》《武陵春》《念奴嬌》。

  3、詞風:其詞善用白描,狀物抒情,細膩精巧,曲折盡意,語言清新自然,意蘊和諧優美,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被稱為“易安體”。她把婉約詞推向高峰,對后世影響很大。詩有《上樞密韓公詩》《夏日絕句》,散文代表作《金石錄后序》,有文藝評論《詞論》,后人輯錄《漱玉詞》。

  一、導入:同學們,唐宋詞的創作有一個傳統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是專門用來表現婦女生活和情感。但其作者基本都是男性,他們寫的詞被稱為“代言體”,也就是替婦女說話。男性代替女性來表情達意,總是隔了一層。李清照是詞史一位重要的女詞人,她的“閨怨詞”是寫自己真實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就是要說自己的話。這是一個大膽的突破。那么,我們今天走進詞中,體會詞人經歷和內心世界的情感。

  一、同學們多讀,具體感受詞人的情感,然后概括出來,大家一起來品味。

  教師明確:感情基調是憂郁,孤寂。這首詞是此人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后所寫,表達的是重陽佳節獨守閨房的,思念丈夫的寂寞和孤寂的愁緒。

  二、引導:同學們從哪些句子或字詞中獲得的信息呢?

  賞析:例如:1、詞的上片,“薄霧濃云愁永晝”這“薄霧濃云”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籠罩了詞人的心頭。“愁永晝”-------天為什么不黑呢?這都是因為心情的煩躁和憂愁,所以才會覺得時間過的漫長。愁什么呢?愁親人久別,不知一切安好,愁不知何日是歸期,自己何時才能結束這孤苦伶仃、獨守空房的日子。我們不難想象詞人的形象。

  2、如“佳節又重陽”的“又”字,它有“再”的意思,本來一年一度的的重陽佳節都是全家人團聚,一起登高,賞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獨的詞人看來,這個重陽節無疑再一次的勾起了自己對遠在他鄉丈夫的思念,一個“又”字包含了詞人無盡的傷感和惆悵之情。

  3、如“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本來賞菊喝酒是極為愉悅之事,可是在這樣的情景下,這酒就成了消愁之酒,把酒消愁愁更愁,如何能消的了呢?

  4、這綿長的思念,詞人會如何呢?到底這思念有多深?“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是全詞的高潮,愁思本是看不到的,摸不著的,以簾外之花與簾內之人相比擬,境況相類,形神相似,創鏡極美。同時作者用黃花的凋落,比喻女子容顏的老去,這都要歸屬于那綿綿無期的相思。看時寫花,寫人,卻寫的是佳節勾起來的獨守閨房、思念丈夫的寂寞和愁緒。

  5、如下片,不著一個“菊”字,卻整片在寫菊花。菊花的藝術形象:孤傲,高潔,品性高遠,超拔脫俗,以黃花自比。

【醉花陰李清照】相關文章:

醉花陰李清照06-09

李清照醉花陰課件04-12

醉花陰李清照教案11-18

李清照《醉花陰》教案11-07

《醉花陰》辛棄疾與李清照05-21

醉花陰李清照教學設計04-07

醉花陰李清照優秀教案07-06

李清照《醉花陰》教案(8篇)11-12

醉花陰李清照的教案8篇11-1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婷婷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 亚洲AV色影在线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五月 | 日本欧美另类视频在线 | 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 | 久久久精亚洲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