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課文學案

時間:2024-07-15 20:44:44 離騷 我要投稿

離騷課文學案

  《離騷》作為一首長篇抒情敘事詩,它有著獨特的藝術構思和復雜的情感,抓住其主題,才能了解作者的感情變化,領會作者要抒發的情感。

離騷課文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屈原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了解《離騷》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2.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了解“騷體詩”的形式特點,理解《離騷》中對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誦部分章節內容。

  4.分析并領悟其愛國的實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學習重點】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鑒賞重要語句,感覺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學習難點】

  1.對關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2.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學法指導】

  1.對照課文下面的注釋及利用工具書,疏通標記字詞句,進一步熟悉文意。。

  2.熟讀課文,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揣摩文中表現手法的妙處。

  3.了解“騷體詩”的主要特點,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知識鏈接】

  1.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后人稱為“詩魂”。

  屈原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吳起之后,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并稱“風騷”,對后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2.《離騷》是“楚辭”名篇,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是一篇自敘性的抒情詩。全詩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 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它結構宏偉,語言優美,構思奇特,辭采絢麗,被稱為詩家的絕唱。《離騷》與《詩經》的《國風》在文學史上并稱“風騷”,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離騷》的寫作年代,一般認為是在屈原離開郢都往漢北之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屈原因遭上官大夫靳尚之讒而被懷王疏遠,“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也認為《離騷》創作于楚懷王疏遠屈原之時。

  3.楚辭:指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時所使用的一種詩歌樣式,是《詩經》之后的一種新詩體,屈原的《離騷》是代表作,因此后人又稱之為騷體。騷體詩在形式上打破了《詩經》那種以四言為主的體制,多用“兮”字經助語勢,富有抒情萬分和浪漫色彩。騷體詩的形成,是詩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標志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

  【課前導學】

  一、通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

  修姱(    ) 鞿羈(   ) 謇(    ) 誶(    )

  攬茝(    ) 諑 (      ) 偭 (     ) 溘 (    )

  詬 (    ) 椒(  ) 岌 (     ) 糅 (    ) 昭 (    )

  彌 (    ) 朕(   ) 規矩 (   ) 蕙纕 (    ) 侘傺(    )

  二、掌握文中實詞的意思、詞類活用現象和文言句式。

  1.通假字

  偭規矩而改錯(         )     忳郁邑余侘傺兮(        )

  何方圜之能周兮(        )     進不入以離尤兮(        )

  芳菲菲其彌章(         )

  2.多義詞

  固                      及

  固前圣之所厚(     )         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

  相如固止之(     )          徐公何能及君也(     )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        及行迷之未遠(     )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

  伏

  伏清白以死直兮(     )

  夫大國,難測也,懼在伏焉(     )

  降龍伏虎(     )

  伏其為人(     )

  3.古今異義詞

  怨靈修之浩蕩兮( 古:        今:       )

  偭規矩而改錯  ( 古:        今:       )

  固時俗之工巧兮  ( 古:        今:       )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 古:        今:       )

  寧溘死以流亡兮   ( 古:        今:       )

  長余佩之陸離   ( 古:        今:       )

  4.詞類活用

  從以下句子中找出詞類活用的詞語并加以解釋。

  哀民生之多艱(        )      高余冠之岌岌兮(         )

  長余佩之陸離(        )      鷙鳥之不群兮(          )

  茍余情其信芳(          )

  屈心而抑志兮(           )  伏清白以死直兮(          )

  5.特殊句式

  文言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省略句等,判斷下列句子屬于什么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賓語前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定語后置)

  余雖好脩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   步余馬于蘭皋兮(      )

  6.重點句子翻譯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課堂探究】

  一、文章開頭四句中詩人“太息”“掩涕”,為什么?這四句在文中的作用?

  二、本文中多處用到比興手法,試找出幾例并簡單分析它們各自的寓意。

  三、文中先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段卻又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前后是否矛盾?

  【學后反思】

  通過學習以后,你收獲了什么?有什么啟發或思考?

  【達標檢測】

  1.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高,加高。長,加長。“高”和“長”這里都作動詞。

  B.“芳與澤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澤,污濁。昭質, 即指詩人內懷的美德。虧,虧缺。

  C.“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朕 ,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稱。復路,返回原路。之,這里無意義。

  D.“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雖,即使。懲,懲罰。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 在積極應對自然災害的同時,人們強烈感受到吸取經驗教訓的重要性,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 軍事專家認為極超音速導彈是反恐戰爭中非常有價值的“獵殺者”,一旦鎖定目標,恐怖分子就無地自容了。

  C.設計人員必須嚴格執行上級部門的有關決議,“創意”只能在規定范圍以內馳騁,不能信馬由韁,這是設計人員起碼的職業操守。

  D.雙方無論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標不相悖,就總有殊途同歸的日子,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分歧是正常的。

  3.下列的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 記者近日發現,公園晨練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種由松樹精華做成的“神仙茶”,對這種帶點兒樹皮味的綠色茶劑贊不絕口。

  B. 挪威國寶級樂隊“神秘園”將再度來京演出,實現了外國演出團在京演出超過7次的紀錄,在其演出的藝術歷程也是唯一的一次。

  C. 連年虧損的美國《新聞周刊》正待價而沽,境內華人都鼓動中國人出手收購,將這份引以為豪的美國期刊經營權收入囊中。

  D. 報告指出,中國及印度的一些跨國公司眼下正不遺余力地開拓國際市場,新加坡、俄羅斯等則緊隨其后,國際市場的競爭格局在發生變化。

  4.閱讀下面的語段,回答問題。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①閱讀第一節,體會詩人有著怎樣的品質?是怎樣形象地描繪的?

  ②第第二節內容有何深刻含義,在行文上有何作用?

  參考答案:

  一、字音,略。

  二、1.通假字:錯――措,措施。郁邑――郁悒,憂愁苦悶。圜――圓。離――罹,遭受。章―彰,明顯

  2.多義詞  固(本來,原來)(堅決)(鞏固)(頑固)  及(追得上)(比得上)(趁著)

  伏(保持,守)(埋伏)(使……屈服)(佩服)

  3. 古今異義詞

  浩蕩(古:荒唐,沒有準則 今:形容水勢廣闊而壯大) 改錯 ( 古:改變措施 今:改正錯誤)

  工巧 ( 古:善于取巧  今:技藝巧妙 ) 窮困( 古:路阻塞不通,引申為走投無路之意 今:經濟困難 )

  流亡( 古: 隨著流水而消逝 今:因災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 )

  陸離 ( 古:修長的樣子 今:形容色彩繁雜)

  4.詞類活用  哀民生之多艱(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有很多) 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加高)

  長余佩之陸離(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加長)  鷙鳥之不群兮(名詞活用為名詞,合群)

  茍余情其信芳(名詞活用為形容詞,美好)

  屈心而抑志兮(使動用法,使……受委屈) 伏清白以死直兮(為動用法,為……而死)

  5.特殊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賓語前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定語后置)

  余雖好脩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被動句  )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狀語后置)

  步余馬于蘭皋兮(狀語后置) 6.略

  【課堂探究】

  一、詩人是因為“哀民生之多艱”,就是同情人民生活的艱難。這兩句承上,形象的概括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作用:承上啟下。

  二、“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靈修”本意是神仙,這里指君王。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擬自己的美德,以“眾女”肆意造謠中傷比擬朝臣對自己的造謠中傷。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鷙”指鷹、雕一類兇猛的鳥,“鳥”指一般的鳥,這里分別比擬詩人自己和周圍群小。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所寫的衣著佩飾都比擬詩人的美德。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比擬詩人的品德更加高潔。

  三、第一節寫的是詩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誣陷、傾軋,君主是非不分,疏遠了他。雖然遭到來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擊,但他心志彌堅,毫無變通、退縮的念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對這種心志的表白。第二節里寫詩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潔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動中積極進取,謀求變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是就在政治活動中的進退來說的,并不意味著詩人就此放棄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

  【達標檢測】1.D 2. B (A.防患于未然:在事故或災害尚未發生之前采取預防措施;B.無地自容: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藏起來,形容十分羞愧,用于此處不合語境;C.信馬由韁:騎著馬不拉韁繩,任其自由行動,比喻漫無目的地閑逛或隨意行動;D.殊途同歸:通過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3. D (A項屬于“偷換主語”,應在“對”前加上“他們”。B項考查“詞語搭配”,“實現了……紀錄”搭配不當,應為“打破了……紀錄”。C項中“引以為豪”缺少與之相呼應的成分,容易造成理解混淆。改成“將這份美國人引以為豪的期刊經營權收入囊中”。) 4.①答案:詩人既有“內美”(內在美德),又有“修能”(優良的才能),可見他品性高潔、才華出眾。詩人展開想象,想象自己披上江離與幽香的白芷,又聯綴起秋蘭作為佩飾。借香草(“江離”“辟芷”“秋蘭”)象征自己的美質和才能。②答案: 天時運轉,春生秋殺,草木零落,年歲將盡。詩人擔心君王如不能及時建立道德,舉賢用能,則將年已老矣,無所成就。詩人有著美好的品德,又積極進取,而且胸懷大志,愿為國家效力,按理應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這就為下文詩人良好的主觀愿望與殘酷的客觀現實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及詩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鋪墊。

  拓展閱讀:《離騷》重點句

  1、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以善淫。

  評析:這幾句詩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為政治家和詩人的自我形象出現外,又常幻化為,一個美麗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愛美的天性,喜歡用芳潔的東西修飾自己,還親手栽培了許多芬芳的草木。起初與丈夫(“靈修”有時也可理解為丈夫)締結了婚約,后來卻受到眾女的嫉妒和讒毀,終于被拋棄。這一條“美人香草” 式的寓意伏線和詩人的政治抒情疊合在一起,造成《離騷》全詩特有的寫實與虛擬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離惝恍的藝術效果,給全詩增添了綽約的風姿和芳菲的情韻。

  翻譯: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終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嫵媚,誹謗我好放蕩淫亂。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評析: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堅貞不屈。真可說是一條鐵骨錚錚的漢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無恥小人對他的惡毒誣蔑,一會說他穿著奇裝異服,一會又說他面容姣好,肯定是個善淫之輩。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競相諂媚,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屈原下決心絕對不和他們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鷙鳥,孤傲、矯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變,也無法改變,這就像方圓不能周,異道不相安一樣。在這里,屈原清楚地預感到了自己的結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選擇。句中“雖九死其猶未悔”和同出自于《離騷》的“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翻譯: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歡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會后悔。

  3、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評析:這幾句詩所表現出的詩人自知之明、自謀之熟、自勉之嚴、自決之勇,令人感慨萬分。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不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堅定。通過這一段情感的抒發,詩人將構成自己心靈世界悲劇性沖突的兩個方面──理想與現實的對立、進取與退隱的對立,初步展現出來了。繼之又更加堅定地作出了選擇。

  翻譯: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獨愛美,并且習以為常。即使肢體分解也不會改變,難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敗的嗎?

【離騷課文學案】相關文章:

課文《離騷》學案04-18

離騷課文導學案04-19

《離騷》課文學案01-07

《離騷》課文導學案04-11

《離騷》課文節選教學案04-11

《離騷》學案04-20

《離騷》的學案04-11

離騷 課文01-25

《離騷》課文12-2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一级特大黄 | 中文字幕大香视频蕉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 青草热在线精品视频99 | 呦呦婷婷视频在干 |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范冰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