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劉禹錫《荊州道懷古》全詩翻譯賞析
荊州道懷古
劉禹錫
南國山川舊帝畿,宋臺梁館尚依稀。
馬嘶古樹行人歇,麥秀空城野雉飛。
風吹落葉填宮井,火入荒陵化寶衣 。
徒使詞臣庾開府②,咸陽終日苦思歸。
【注】①這首詩作于劉禹錫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赴連州(今屬廣州)刺史之任時。②庾開府:即庾信,一開始在梁朝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強留在北方,歷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所以世稱“庾開府”。
荊州:古地名。自漢朝以來,荊州所轄地區和州治所在地多有變遷,唐代改荊州為江陵府,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縣。
帝畿(jī):都城附近的地方叫畿,也叫京畿。江陵是楚國的郢(yǐng)都,南朝梁元帝蕭繹(yì)也定都在這里,所以詩人稱荊州附近為舊帝畿。
宋臺梁館:偏義復詞,指梁元帝時代的各種建筑物。
依稀:模糊不清。
麥秀:即麥秀之詩。司馬遷《史記·宋微子世家》載:“箕子朝周,過故殷虛,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tóng)兮,不予我好兮!’所謂狡童者,紂也。殷民聞之,皆為流涕。”(商亡后,紂王之叔箕子胥余去朝拜周天子,路過商代故都殷墟,有感于宮室毀壞,那里長滿了禾黍苗,箕子對此很悲傷……就作了《麥秀歌》這詩來歌詠所見和所感。那首詩說:“麥子吐穗長出了麥芒呵,都城長滿了綠油油的禾黍苗。那個狡詐而無知的小子呵,他怎么和我這樣不友好!”這里所說的狡詐的小子是商紂王。商朝的遺民聽了,都為之痛哭流涕。)
澤雉(zhì):野雞。
寶衣:玉衣。
詞臣:文學侍從之臣,宮廷詩人。
庾(yǔ)開府:庾信(513——581),字子山,北周著名文學家。開始在梁朝作官,是重要的“宮體詩”詩人,與徐陵齊名,世稱他們的詩體為“徐庾體”。公元555年,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西魏滅梁,他被強留北方,先后得到西魏和北周的優待,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高級官僚設府署,自選僚屬的制度叫開府。三司指太尉、司徒和司空,都是高級官吏。開府儀同三司,指開府的體制待遇和三司相同),后世稱其為庾開府。庾信仕西魏后所作的《擬詠懷》和《哀江南賦》充滿了故國淪亡的隱痛和思念鄉關的深情,所以說他“思歸”。
咸陽:地名,秦朝的國都,即今陜西省咸陽縣。這里代指西魏和北周的都城長安。[3]
譯文
荊州的山川過去曾經是帝畿,
宋臺梁館殘留著依稀的遺跡。
古樹下馬兒嘶鳴呵行人小憩,
空城中長滿莊稼呵野雞亂飛。
寒風呵,吹落樹葉填平宮井,
野火呵,燒進荒陵焚毀寶衣。
徒使留居北方的詞臣庾信呵,
在咸陽一天到晚苦苦地思歸。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公元805年。
公元805年,王叔文、王伾、劉禹錫、柳宗元等人輔佐唐順宗李誦實行政治改革,史稱“永貞革新”。這場具有進步意義的革新,因順宗被迫內禪而失敗。九月十三日,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十一月十四日,再貶為朗州司馬。《子劉子自傳》說:“予出為連州,途次荊南,又貶朗州司馬。”他得知再貶朗州的消息時已經走到了江陵。江陵是楚國的郢都,梁元帝蕭繹也定都于此。
賞析:
《荊州道懷古》是唐朝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是詩人面對南國山川,緬懷歷史往事,回味現實斗爭,不勝感慨而作,不僅表達了詩人對幾個朝代滅亡的惋惜,更表達了詩人革新政治的抱負不得施展的悲憤,表達了詩人對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勢的憂慮。
這首詩的首聯“南國山川舊帝畿,宋臺梁館尚依稀”,粗粗兩筆就把江山易主,古都破敗的景象勾勒出來了。南國的山川向來是以秀麗而著稱的。詩人所描繪的又是帝畿的山川,本應更加秀麗,但恰恰相反,詩人筆底的景色不是山川相繆、樓閣玲瓏,而是“宋臺梁館”的遺跡尚依稀可辨。這不是秀麗,而是蕭條。這一聯既畫出了“舊帝畿”的本質特色,又給人留有想象的余地,使人玩味無窮。“宋臺梁館”雖然是偏義復詞,但卻能使人立刻聯想南朝宋、齊、梁、陳四代窮奢極侈,京都、京畿的樓堂館所千門萬戶,豪華無比。接著,頷聯、頸聯進一步描繪了昔日的繁華的京都、京畿,而今是如何荒涼,如何冷落。倘若掩卷細思,這兩聯所描畫的景物便歷歷在目:古樹之下,烈馬嘶鳴,行人歇息,空城之中,遍種禾黍,澤雉亂飛。寒風蕭瑟,落葉飄零,宮井已被泥土、枯枝和敗葉填塞殆滿;陵園被火,宰樹、棺槨以及寶衣皆焚燒凈盡。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具體地描繪了昔日的繁華之地,如今是這樣的荒涼。這兩聯中靜止的景物很多,有“空城”、“宮井”、“荒陵”以及“寶衣”等等,如果直把這些靜物死板板地排列在詩中,那一定是枯燥乏味,不堪卒讀的。劉禹錫的高妙之處就在于在靜物之中巧妙地安排了寒風搖動的古樹,嘶鳴不已的烈馬,剛剛歇息的行人,亂飛的澤雉,飄零的敗葉,使詩中的景物動靜協調,相得益彰;使詩篇增添了凄涼的景象,肅殺的氣氛。最后,尾聯明白地告訴人們,庾信枉費了思歸之心,“舊帝畿”已經破敗不堪了,沒有什么值得留戀之處了。這兩句語帶雙關,明寫庾信思念江陵,暗喻詩人牽掛長安,全詩以此收束,可以說是余味無窮的。
這是一首懷古詩。懷古詩是借古喻今,以古鑒今之作,要求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否則,就要流于空泛。這首詩句句都讓人思考:南國的舊帝畿為什么今不如昔、詩人為什么有如此強烈的今昔之感。答案雖在詩外,但對于楚和宋、齊、梁、陳的歷史稍有常識的人都是能找到的。楚國末期,政治日非一日,終為強秦所敗;宋、齊、梁、陳,一代比一代奢侈腐敗,更是盡人皆知、引以為戒的。這是楚和宋、齊、梁、陳滅亡的根本,也是“舊帝畿”今不如昔的原因。這首詩作于冬天,“麥秀空城”四字并非實寫城內空空如也,唯麥子吐穗揚花而已,而是用“箕子朝周,過故殷墟”,“作麥秀之詩”的典故來寫故國的荒涼。這不僅僅是表示詩人對幾個朝代滅亡的惋惜,而是表達了詩人革新政治的抱負不得施展的悲憤,表達了詩人對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勢的憂慮。詩中暗示:唐王朝如不認真改革弊政,也會重蹈楚及南朝四代,特別是梁元帝的覆轍。
相關試題
1.這首詩描繪了南國怎樣的景象?請結合前三聯加以分析。(5分)
2.本詩的尾聯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
【劉禹錫《荊州道懷古》全詩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劉禹錫《秋詞》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10-02
《浪淘沙》劉禹錫全詩賞析10-22
經檀道濟故壘_劉禹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0-06
劉禹錫《秋風引》譯文及全詩賞析07-09
李商隱《驕兒詩》全詩翻譯與賞析07-06
蘇軾《琴詩》全詩翻譯賞析05-11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一》全詩翻譯賞析07-22
劉禹錫《望洞庭》閱讀答案及全詩賞析09-19
秋詞_劉禹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9-17
杜甫《登高》全詩翻譯賞析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