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的浪淘沙
劉禹錫的浪淘沙1
làng táo shā·jiǔ qǔ huáng hé wàn lǐ shā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táng liú yǔ xī
唐 劉禹錫
jiǔ qǔ huáng hé wàn lǐ shā,làng táo fēng bǒ zì tiān yá。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rú jīn zhí shàng yín hé qù,tóng dào qiān niú zhī nǚ jiā。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譯文
九曲黃河從遙遠的地方蜿蜒奔騰而來,一路裹挾著萬里的黃沙。
既然你從天邊而來,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匯集到銀河中去,一同到牛郎與織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釋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萬里沙:黃河在流經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
⑷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動。
⑸自天涯:來自天邊。李白有一首詩中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古人認為黃河的源頭與天上的銀河相通
(6)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與牛郎結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
賞析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無華的美。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見唐·劉禹錫《浪淘沙》。淘:用水沖洗。簸:搖動。自:來自。這兩句大意是:九曲黃河之中有無數的抄礫,它們隨同黃河流經萬里,經受了浪濤的沖洗與狂風的簸蕩,從天涯一直來到這里。
詩人歌詠九曲黃河中的萬里黃沙,贊揚它們沖風破浪,一往無前的頑強性格。我們引用時可取其象征意義,歌頌與它們有著共同特點的事物或人們。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見黃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對寧靜生活的一種向往,而時間讓世事變得復雜,追逐靜已是現代人的一種精神渴求。九曲黃河沉積下來的是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靜,它們深埋在河水轉彎處的山坳里,在浮華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們在追逐中不會迷失方向。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一闋《浪淘沙》,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滔滔黃河的來龍去脈與雄偉氣勢。其中,還詩情畫意地聯想到隨著層層波浪,去美麗傳說中的天仙佳侶之家做客。
劉禹錫的浪淘沙2
浪淘沙九首(其六)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賞析
此詩是《浪淘沙》九首中的第六首。詩人著意描寫淘金婦女的勞動,歌頌了勞動的創造力,立意警拔高遠。
詩一開頭,給讀者勾勒了一幅色彩鮮明的晨江漉金圖:一輪初陽冉冉升起,朝暉輕緩地撥開了籠罩在江面上的晨霧,江中小洲漸漸顯露出明凈秀美的輪廓。成群結伴的淘金姑娘,正散滿在江灣辛勤地淘沙漉金。這時,陽光已驅散晨霧,說明她們已淘洗了好長一會兒了。詩人用晨光撥開江霧這優美如畫的`鮮麗景色,襯托淘金女伴勞動場面的壯美,表現了對她們的勞動的由衷贊美和熱情謳歌。
后兩句,作者的詩思從江邊場景宕開,從轉折對比中提煉出高遠的深意。前兩句謳歌了淘金婦女們的勞動,順接來寫,固然可以,但不會產生警人的力量。詩人別具慧眼,擇取標志上層社會富貴奢靡功名權勢的首飾與金印來立意,指出權貴們所占用的黃金,正是勞動者經過千辛萬苦從沙中浪底淘漉而來。揭示了當時不合理的社會現實:勞動者創造了世間一切財富,卻難得溫飽;不勞者卻可以無限度地占有勞動者的勞動果實,從而表現了詩人深切地同情勞動人民的主題。
這首詩以明快而又婉轉的民歌風調,表現了深邃高卓的思想。語言質樸淺近,精煉準確,很有特色。首句“照”、“開”兩個動詞,準確而有層次地寫出了時間的推移。第二句的“滿”字,既寫出人數之多,也暗示了淘金勞動早已開始。這些通俗字眼,從生活直觀中提煉出來,熔入詩中,形象而富有動態美。第三句兩個名詞性詞組并列,卻不嫌堆砌,反見其神思飛動,用詞精警。第四句一個“盡”字,充分揭示當時社會的本質,使結尾兩句成為精辟警策的佳句。正因為這樣,這首意境深警的喻理小詩,才這么耐人尋味,這么給人啟迪。
作者簡介
劉禹錫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唐德宗年號,公元785~805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托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劉禹錫的浪淘沙3
yīng wǔ zhōu tóu làng zhǎn shā ,qīng lóu chūn wàng rì jiāng xié 。
鸚鵡洲頭浪飐沙7,青樓春望日將斜8。
xián ní yàn zǐ zhēng guī shě ,dú zì kuáng fū bú yì jiā 。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9。
劉禹錫的浪淘沙4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浪淘沙(其二)
洛水橋邊春日斜,
碧流輕淺見瓊砂。
無端陌上狂風疾,
驚起鴛鴦出浪花。
浪淘沙(其三)
汴水東流虎眼文,
清淮曉色鴨頭春。
君看渡口淘沙處,
渡卻人間多少人。
浪淘沙(其四)
鸚鵡洲頭浪飐沙,
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
獨自狂夫不憶家。
浪淘沙(其五)
濯錦江邊兩岸花,
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
將向中流匹晚霞。
古詩翻譯
其一
萬里黃河曲曲折折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大風掀簸來自天涯。到今天我們可以沿著黃河徑直到銀河,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其二
洛水橋邊春天的夕陽西斜,碧流又清又淺看得見水底的瓊砂。路上無端刮起急劇的狂風,驚得鴛鴦逃出了水中浪花。
其三
汴水往東流去,河水泛著很細的'水波紋,清清的淮河早晨顯出鴨頭綠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過了人世間多少人。
其四
鸚鵡洲頭波浪卷著泥沙,青樓上少婦凝望春光,直到夕陽西下。銜泥的燕子都爭著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點也不想家。
其五
濯錦江邊兩岸開滿了鮮花,春風吹拂著水面,波浪正沖刷著沙礫。女郎剪下一段鴛鴦錦,投向濯錦江中流與晚霞相比美。
劉禹錫的浪淘沙5
浪淘沙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注釋及譯文
注釋
1.浪淘沙: 唐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2.九曲: 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也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3.萬里沙: 黃河在流經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
4.浪淘風簸: 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
5.浪淘: 波浪淘洗
6.簸: 掀翻,上下簸動。
7.自天涯: 來自天邊。古人認為黃河的源頭和天上的銀河相通。
8.如今: 到今天
9.直: 徑直
10.去: 不是到什么地方去,而是離開此地。
11.牽牛織女: 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后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牛郎夫婦被罰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譯文
九曲黃河一路裹挾著萬里黃沙,歷經浪濤沖洗、狂風簸蕩,從天涯一直蜿蜒奔騰來到這里。
你從天邊來如今好像又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我扶搖直上,一同到牛郎和織女的家里做客吧。
鑒賞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一組七絕作品,本詩是其中第一首。永貞元年,劉禹錫接連被貶,但他并未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世事的變遷。這首詩正表達了他的這種生活態度。
前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來自天邊、奔騰萬里的黃河壯麗圖景。“九曲”用了夸張的手法,描繪黃河的曲曲折折。“自天涯”將黃河的源遠流長寫得出神入化,與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有異曲同工之妙。后兩句采用了張騫為漢武帝尋找河源及牛郎織女相隔銀河的典故,馳騁想象,表示要迎著狂風巨浪、頂著萬里黃沙,逆流而上,直到牽牛織女家。
詩人歌詠九曲黃河中的萬里黃沙,贊揚了它們沖風破浪、一往無前的頑強性格。我們引用時可取其象征意義,歌頌與它們有著共同特點的人或事物。
這首絕句模仿了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無華直白的美。
這首詩是劉禹錫見黃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對寧靜生活的一種向往。時間讓世事變得復雜,追逐靜已是現代人的一種精神渴求。九曲黃河沉積下來的是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靜,它們深埋在河水轉彎處的山坳里,在浮華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們在追名逐利中不會迷失方向。
劉禹錫的浪淘沙6
浪淘沙 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
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寒沙始到金.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注釋】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詞牌名.劉禹錫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
遷客:指謫降外調的官.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雖然一時被小人陷害,歷盡辛苦之后,他的價值還是會被發現的.淘、漉:過濾.
【古詩今譯】
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兇惡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也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頹廢沉迷.淘金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要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賞析】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驚濤駭浪一樣深不可測,不可擺脫,也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沉迷頹廢.淘金還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不懈努力,總會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詩人在這兩句詩中以堅定語氣表明讒言“如浪深”,“遷客似沙沉”的現象未必是必然發生的.或者說,即使讒言如“浪深”,遷客卻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遷謫逆境待遇也不都會如泥沙一樣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奮爭搏擊不已的.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這兩句詩的字面意思看起來是在寫淘金的人要經過“千淘萬漉”,濾盡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寫的是淘金人的艱辛.但是在這首詩中,詩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盡管讒言,小人誣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罷官降職,逐出朝廷,貶謫他鄉,但是他們并不會因此而沉淪于現實的泥沙之中,也不會改變自己的初衷,歷經艱辛和磨難之后,終究還是要洗清冤屈,還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樣,盡管“千淘萬漉”,歷盡辛苦,但是終究總會“吹進狂沙”,是金子遲早是要發光的.
我們把作品與劉禹錫的政治生涯聯系起來看,讒言明顯是指那些詆毀永貞黨人的讕言,以及對他百般挑剔的.流言.他在詩的前兩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堅強意志,接著又以沙里淘金這一具體事理聯系到正義之身,歷盡千辛萬苦終歸會經受住磨難而顯出英雄本色,為天下人認可.這種正義必定戰勝邪惡的豪邁信念是劉禹錫一貫思想品格的真實反映.作品通過具體的形象,概括詩人的深刻感受,也給了后人以哲理的啟示.
劉禹錫的浪淘沙7
原文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注釋
①浪淘沙:原是民間的曲名。
②九曲:形容彎曲的地方很多。萬里沙:指黃河漫長,夾帶著大量泥沙。
③浪淘風簸(bǒ):形容黃河風浪很大,洶涌澎湃。 自天涯:從天邊來,指黃河源長流急,如李白詩句“黃 河之水天上來”。
④直上銀河:傳說漢武帝派張騫(qiān)尋找黃河的源頭,經過一個多月,張騫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見到織 女。
⑤牽牛、織女:即牽牛星、織女星。古代神話把這兩顆星宿說成牛郎、織女,他們結成夫妻,住在銀河兩岸。
翻譯
彎彎曲曲的黃河河流漫長,夾帶著大量的黃沙,黃河波濤洶涌,奔騰澎湃,來自天邊。現在我要迎著風浪直上銀河,走到牛郎、織女的家門口。
作品賞析
作者遭受讒言,蒙冤外放,憤慨痛苦之中志向未改,信心不搖。堅信讒言總會破滅,真相總要大白。因此他對自己所受的蒙難持一種達觀態度,這首小詩就反映了他的這種感情和心態。
前兩句說不要認為讒言像海浪一樣深,也不要說遷客像沙子一樣隨海浪沉浮。后兩句說淘沙雖然很辛苦,但就是這樣的辛苦付出才會收獲黃金的回報。
讒言如浪,遷客似沙,大浪可以把沉沙揚起又拋落,沉沙受到巨大的折磨,但也就在無數次的起伏升降之中,沙泥被沖走了,濾掉了,埋葬于其中的金子才得以顯現出來。遷客那高尚的品格情操也會在這無數次的磨難當中顯露出來,遷客自身也便鍛煉得更加堅強。這就是大浪淘沙的道理,就是烈火現真金,士窮節乃現的道理。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永遠激勵著每一個有志之士!
《浪淘沙》組詩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劉禹錫穆宗長慶年間(821━824)任夔州刺史時所作。第九首末聯云∶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作者或許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間,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這是一首描寫黃河雄偉氣勢的著名詩篇。作為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民族光輝燦爛文化的發源地,黃河,古往今來,無數作者為她放聲歌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流不復回,王之渙的黃河遠上白云間,這些詩,極寫黃河的源遠、勢猛,至今眾口傳誦。黃河之水天上來,著意渲染的是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的是奔騰不息的動態美。黃河遠上白云間,視角與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表現出一種靜態的美。劉禹錫這首黃河詩開篇與眾多的黃河詩篇一樣,著力描寫九曲黃河大浪淘沙之勢。緊接著張騫窮河源遇牛郎織女的典故,再把黃河之水天上來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渙、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層奇妙的神話色彩。
據張華《博物志》記載,漢武帝指令張騫窮溯河源,張騫乘槎而去,經月至一處,見城郭如官府,室內有一女織布,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后還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織女二星座。這里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上下聯的開合關系。第一聯由上而下,順黃河奔流之勢著墨;第二聯以直上為轉折,把人們的視線從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順視中拉回,從地下引到天上,從現實世界進入神話世界━━黃河連銀漢,乘槎溯河源。全詩節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氣。
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作者,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劉禹錫的浪淘沙8
其一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其二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砂。
無端陌上狂風疾,驚起鴛鴦出浪花。
其三
汴水東流虎眼文,清淮曉色鴨頭春。
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
其四
鸚鵡洲頭浪飐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其五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其六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其七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
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
作品鑒賞
浪淘沙九首《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楊慎列為妙品。敖英曰:夢得《浪淘沙》數首,獨此佳。李夢陽曰:人情只在口頭。陸時雍曰:物情人思,佳境自然。唐汝洵曰:只“忘我實多”意。薛維翰《怨歌》末句,禹錫改“要”為“獨”,欠圓活矣。然以第三句較之,終是薛作淺露。
《刪訂唐詩解》:
唐汝詢曰:婦人臨水望夫,而以浪之淘沙起興;言日斜而不至,則不如飛燕之有情也。
《唐詩直解》:
觸景含情,幽恨難寫,人情只在口頭。
《唐人絕句精華》:
《浪淘沙詞》,始于白居易、劉禹錫,大抵描寫風沙推移,以見人世變遷無定,或則托意男女恩怨之詞。禹錫此首乃言3淘沙揀金之勞,而“美人”、“侯王”或未知也。
《本事詩》:
劉尚書自屯田員外左遷朗州司馬,凡十年始征還。方春,作《贈看花諸君子》詩曰:“紫附紅塵拂面來,……盡是劉郎去后栽。”其詩一出,傳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執政,又誣其有怨憤。他日見時宰,與坐,慰問甚厚。既辭,即曰:“近者新詩,未免為累,奈何?”不數日,出為連州刺史。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敖英曰:風刺時事,全用比體。唐汝詢曰:首句便見氣焰。次見附勢者眾。三以桃喻新貴。末太露,安免再謫?
《唐詩評注讀本》:
此詩借種桃花以諷朝政。栽桃花者道士,栽新貴者執政也。自劉郎去后,而新貴滿朝,語涉譏刺,執政者見而惡之,因出為連州刺史。
劉禹錫的浪淘沙9
浪淘沙
劉禹錫
jiǔ qū Huáng hé wàn lǐ shā
九 曲 黃 河 萬 里 沙 ,
làng táo Fēng bǒ zì tiān yá
浪 淘 風 簸 自 天 涯 。
rú jīn Zhí shàng yín hé qù
如 今 直 上 銀 河 去 ,
tóng dào qiān niú zhī nǚ jiā
同 到 牽 牛 織 女 家 。
注釋
①浪淘沙:古代歌曲名。
②九曲:形容河道彎彎曲曲。
③萬里沙:指長長的黃河夾帶著大量的泥沙。
④簸:顛簸搖蕩。
⑤銀河:天河。
⑥牽牛織女:星名。指牽牛星、織女星。
譯文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
到今天我們可以沿著黃河徑直到銀河,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賞析
這首詩運用夸張和想象的手法,描寫了黃河奔流時的磅礴氣勢。
詩的前兩句運用夸張,詩人仿佛將流經萬里的九曲黃河一眼看盡,黃河從遙遠的天際洶涌奔流過來,帶著萬里的泥沙,顛簸著,呼嘯著,給人感覺好像眼睛里面都是黃河的身影。
后兩句詩人發揮想象,黃河一直向前奔流,帶著狂風巨浪,一直到達銀河,去與天上的牛郎織女相會。
全詩想象奇特,構思新穎,使我們感受到了黃河非凡的氣勢。與此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要像黃河奔流一樣,擁有不攝艱難險阻、永遠奮斗追求的精神。
創作背景
永貞元年,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朗州司馬。一度奉詔后還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觀》觸怒當朝權貴而被貶連州刺史,后歷任和州刺史。他沒有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世事的變遷。這首詩正是表達了他的'這種情感。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無華的美。
拓展:九曲黃河
黃河,中國古代稱“河”,發源于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等9個省區,最后于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僅次于長江,也是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黃河中游河段流經黃土高原,支流帶入大量泥沙,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所以有“九曲黃河萬里沙”之稱。
劉禹錫的浪淘沙10
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唐]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寒沙始到金。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詞牌名。劉禹錫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
遷客:指謫降外調的官。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雖然一時被小人陷害,歷盡辛苦之后,他的價值還是會被發現的。淘、漉:過濾。
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兇惡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也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頹廢沉迷。淘金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要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劉禹錫(772-842),字猛得,中唐詩人,文學家,哲學家。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一作彭城人,自稱是漢代中山王劉勝的后裔,因此也算河北中山人。貞元九年(793)進士,官監察御史。王叔文失敗,他牽連坐罪,被貶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縣)司馬,后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州刺史,官至檢校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有《劉賓客集》,又《劉仲山集》、《劉夢得文集》。其詩現存800余首。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驚濤駭浪一樣深不可測,不可擺脫,也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沉迷頹廢。淘金還要經過要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呢,只要不懈努力,總會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的。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詩人在這兩句詩中以堅定語氣表明讒言“如浪深”,“遷客似沙沉”的現象未必是必然發生的。或者說,即使讒言如“浪深”,遷客卻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遷謫逆境待遇也不都會如泥沙一樣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奮爭搏擊不已的。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這兩句詩的.字面意思看起來是在寫淘金的人要經過“千淘萬漉”,濾盡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寫的是淘金人的艱辛。但是在這首詩中,詩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盡管小人誣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罷官降職,逐出朝廷,貶謫他鄉,但是他們并不會因此而沉淪于現實的泥沙之中,也不會改變自己的初衷,歷經艱辛和磨難之后,終究還是要洗清冤屈,還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樣,盡管“千淘萬漉”,歷盡辛苦,但是終究總會“吹進狂沙”,是金子遲早是要發光的。
我們把作品與劉禹錫的政治生涯聯系起來看,讒言明顯是指那些詆毀永貞黨人的讕言,以及對他百般挑剔的流言。他在詩的前兩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堅強意志,接著又以沙里淘金這一具體事理聯系到正義之身,歷盡千辛萬苦終歸會經受住磨難而顯出英雄本色,為天下人認可。這種正義必定戰勝邪惡的豪邁信念是劉禹錫一貫思想品格的真實反映。作品通過具體的形象,概括詩人的深刻感受,也給了后人以哲理的啟示。
劉禹錫的浪淘沙11
錢塘江,又稱浙江。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錢塘潮。錢塘潮以每年的夏歷八月十八在海寧所見者為最壯觀。潮水涌來之時,潮頭壁立,波濤洶涌,有如萬馬奔騰,成為古往今來自然界的一大奇觀。
此詩首句“八月濤聲吼地來”,寫潮來之勢,由遠而近,以一個動詞“吼”字,突出濤聲逼近的感覺。第二句寫潮勢達到頂點時的壯觀場面。悍湍的潮頭,昂揚著數丈高的身軀,撞擊著兩岸的'山崖。一、二兩句,以“吼地來”和“觸山回”相對照,描寫出潮漲潮退的全過程,語氣上的急轉,更襯托出潮勢的奔騰急遽。據《海寧縣志·浙江潮略說》,錢塘江口有兩座山,其南曰龕,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匯合之處,即所謂海門。第三句以“須臾”承接第二句,由開頭的動境描寫轉入對潮去之后的靜態描寫。當潮水退出海門之后,呈現在詩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洶涌的波濤以另一種形態展示出他的氣概━━波濤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寫潮水,實際上恰恰正緊扣起句“吼起來”,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襯托出八月潮吼地而來、觸山打游的壯觀場面。全詩不事雕琢,流走飛動,而又緊湊洗練,顯示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才能。
劉禹錫的浪淘沙12
mò dào chán yán rú làng shēn,mò yán qiān kè sì shā chén。
莫道讒言如浪深16,莫言遷客似沙沉17。
qiān táo wàn lù suī xīn kǔ,chuī jìn kuáng shā shǐ dào jīn 。
千淘萬漉雖辛苦18,吹盡狂沙始到金。
劉禹錫的浪淘沙13
luò shuǐ qiáo biān chūn rì xié ,bì liú qīng qiǎn jiàn qióng shā 。
洛水橋邊春日斜2,碧流清淺見瓊砂3。
wú duān mò shàng kuáng fēng jí ,jīng qǐ yuān yāng chū làng huā 。
無端陌上狂風疾4,驚起鴛鴦出浪花。
劉禹錫的浪淘沙14
浪淘沙九首
其一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1,同到牽牛織女家。
其二
洛水橋邊春日斜2,碧流清淺見瓊砂3。
無端陌上狂風疾4,驚起鴛鴦出浪花。
其三
汴水東流虎眼文5,清淮曉色鴨頭春6。
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
其四
鸚鵡洲頭浪飐沙7,青樓春望日將斜8。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9。
其五
濯錦江邊兩岸花10,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11,將向中流匹晚霞12。
其六
日照澄洲江霧開13,淘金女伴滿江隈14。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其七
八月濤聲吼地來15,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讒言如浪深16,莫言遷客似沙沉17。
千淘萬漉雖辛苦18,吹盡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
令人忽憶瀟湘渚19,回唱迎神三兩聲20。
詞句注釋
1.直上銀河:古代傳說黃河與天上的銀河相通。據《荊楚歲時記》載:漢武帝派張騫出使大夏,尋找黃河源頭。張騫走了一個多月,見到了織女。織女把支機石送給張騫。騫還。同書又載:織女是天帝的孫女,長年織造云錦。自從嫁了牛郎,就中斷了織錦。天帝大怒,責令她與牛郎分居銀河兩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會一次。
2.洛水:黃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奉調到洛陽,任職于東都尚書省,約兩年。晚年又以太子賓客身份分司東都洛陽,七十一歲病逝于洛陽。此首言及洛水橋,應是在洛之作。
3.瓊砂:美玉般的砂礫。
4.無端:無緣無故,突然間。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滎陽縣,東流經安徽,至江蘇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紋。形容水波紋很細。
6.鴨頭春:唐時稱一種顏色為鴨頭綠,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詩言及汴水、清淮,劉禹錫曾于長慶年間任和州刺史,和州北臨淮河流域。
7.鸚鵡洲:原在武昌一帶長江中。唐詩人崔顥《黃鶴樓》詩有"芳草萋萋鸚鵡洲"之句。
8.青樓:舊稱歌女、妓、女所居之處為青樓。
9.狂夫:不合時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滌錦緞而得名。
11.鴛鴦錦:繡有鴛鴦圖案的錦緞。
12.匹晚霞:與晚霞比美。匹:匹敵。舊寫作"疋",故一些版本誤作"定"。
13.澄洲:江中清新秀麗的小洲。
14.江隈:江灣。
15.八月濤:浙江省錢塘江潮,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頭壁立,洶涌澎湃,猶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
16.讒言:毀謗的話。
17.遷客:被貶職調往邊遠地方的官。
18.漉:水慢慢地滲下。
19.瀟湘:瀟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縣北會合。此借瀟湘泛指湖南一帶。劉禹錫曾謫居朗州十年,此云“忽憶”,可知此詩作于其后。
20.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帶民間祀神歌曲。[
白話譯文
其一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到今天我們可以沿著黃河徑直到銀河,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其二
洛水橋邊春天的太陽西斜,碧流又清又淺看得見水底的瓊砂。路上無端刮起急劇的狂風,驚得鴛鴦逃出了水中浪花。
其三
汴水往東流去,河水泛著很細的水波紋,清清的淮河早晨顯出鴨頭綠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過了人世間多少人。
其四
鸚鵡洲頭波浪卷著泥沙,青樓上少婦凝望春光,直到夕陽西下。銜泥的燕子都爭著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點也不想家。
其五
濯錦江邊兩岸開滿了鮮花,春風吹拂著水面,波浪正沖刷著沙礫。女郎剪下一段鴛鴦錦,投向濯錦江中流與晚霞相比美。
其六
朝陽照在江霧初開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滿江濱。美人的首飾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從沙中浪底淘來的黃金。
其七
八月的濤聲如萬馬奔騰驚天吼地而來,數丈高的浪頭沖向岸邊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間便退向江海匯合之處回歸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陽光照耀下像潔白的雪堆。
其八
不要說讒言如同兇惡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也不要說被貶之人好像泥沙一樣在水底埋沉。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其九
江中流水一刻不停歇地沖刷著沙礫,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經生成。使人忽然回憶起昔日漫步瀟湘洲頭的往事,不禁和著迎神曲調唱了幾聲。
作品鑒賞
《浪淘沙》本為六朝民歌的題目,唐代成為教坊樂曲。劉禹錫據此創作的《浪淘沙》組詩,單篇為七言絕句。
一 “日斜”和“晚霞”———從盛世不再到才人移位。
《浪淘沙九首》其二: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砂。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這首詩中用了多個意象。首先是“橋”。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猶如沐浴浩蕩的皇恩。“日斜”則意味著恩惠漸少。美如玉的瓊砂沉入水底,有才能的人沒有被任用。平地突起的狂風恰似劉禹錫順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貶謫的厄運。其三:汴水東流虎眼文,清淮曉色鴨頭春。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其四:鸚鵡舟頭浪飐沙,青樓春望日將斜。銜泥燕子爭其五: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女郎翦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李白有詩曰:“欲往涇溪不辭遠,龍門蹙波虎眼轉。”王琦注:“虎眼轉,謂水波旋轉,有光相映,若虎眼之光。”他在《襄陽歌》中寫道:“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發醅。”劉禹錫用虎眼之炯炯有神、圓轉有趣,鴨頭之油油泛綠、春意盎然來摹寫汴水和淮水的波光粼粼、綠如翡翠。鸚鵡學舌,甚是聰明,但亦會招人怨恨。河中有浪因而舟不得平安行駛,浪卷沙更讓人心情沉悶。燕子爭相歸舍,閨婦仍在思夫,詩人用對比巧妙地傳達出自己有家不能回的無奈。本無過錯反遭貶謫橫禍,心中難免會有不平。人們常用錦繡比喻文才之高妙。濯錦江因濯錦而得名,錦在水中洗過之后會更明艷、光彩照人。詩人經歷貶謫后更清醒地思考人生,創作才能也由此被大量激發。女郎織錦,文人創作。前者用自織的錦比天上的霞,勝券在握;文人卻用嘔心瀝血之作使那些造謠生事如種桃道士的朝中新貴汗顏羞愧。這幾首詩中透露了詩人的信息,“其二”是說,詩人對突如其來的貶謫令有很大的心理觸動,因為改革受挫,主張革新者被下放。“其三”的后兩句有禪意,更蘊含哲理。劉禹錫年少時曾受到詩僧皎然和靈澈在詩歌寫作方面的指導,并以之為師。他在貶謫的生活中,又常與弘舉、方及等詩僧朋友來往,或多或少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響,如普渡眾生等等。其實,改革正是為了使黎民百姓生活得更好。劉禹錫對勞作者顯示出了很大的同情,他歌頌勞動人民的創造,贊美其技藝高超,贊嘆人民智慧之偉大。從詩歌的藝術手法來看,劉禹錫善用語言作畫,創造詩畫結合的意境,描寫中滲透著詩人的哲思。既有可觀之物,又引發讀者主動思考,參與文學作品的創作。在詩歌的韻律方面,押韻工整。首句入韻,偶句葉韻,韻律優美。從語言方面看,這是民歌體詩,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純正,無浮華之詞。運用對比,使詩中抒發的感情凸顯出來。既有動靜的刻畫,又有顏色的細染,反觀有色之景,卻不見繪色之詞,這正是高妙之處。寫春天之景,日正必斜,花開定謝。似乎勝景將盡,但又無凄涼之感,反而讓人感到溫暖,正如劉禹錫在《酬樂天詠老見示》中說的:“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總體看來,詩人的感情是平和的,雖有小小的波動,但又歸于平靜。
二 “淘金”和“淘沙”———從民間風情到自然變化。
劉禹錫被貶謫后,能夠勇敢地面對現實生活。《浪淘沙九首》其八:“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其六:“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讒言如浪深,遷客似沙沉。淘金是夔州的地方風情,此為民間勞作。浪淘沙是自然景象。勞力者淘金于江中,勞心者高居于朝廷。無罪而被貶謫者,由高至低,心有牢騷,因為遭遇了不公的對待。但自然現象不同,“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其七)“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其九)。錢塘江八月漲潮,潮水遇到障礙碰撞出響聲,繼續前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暫時后退是為了積蓄力量,后浪之力必能勝過前浪,因為社會在傳遞著正能量。政治改革必然會遇到重重困難,但改革是正確的。一時的被疏遠并不能改變革新者驅除積弊、造福蒼生的社會理想。流水總會給人前進的力量,觀自然遼闊之景可以蕩滌心中的不平之氣。故詩人的寫作視角從民間風情轉向自然風景。劉禹錫在偏遠的地區苦苦等待,他能主動借助自然之力調節內心的`矛盾,思想為之開闊,情緒變得樂觀,詩歌也轉向豪放。詩人也想盡快縮短流放的生涯,但從不向宦官低頭。清人何焯說“夢得生平可謂知進不知退”,也有幾分道理。詩人一邊寫夔州社會底層的勞動者,另一邊寫社會高層不直接參與勞動者。他關心雖然艱苦勞作但在社會地位上不占優勢的群體,同時對上層權貴亦流露出批判諷刺之意。對錢塘江的描寫,或許是詩人根據回憶中的情景創作出來的。這是劉禹錫的作詩方法之一,他常據對方的敘述,心有所動,成詩于紙張。金子和才人不會被永遠埋沒,因為世事是變化發展的。詩人的思想具有唯物主義色彩,在此可見一斑。劉禹錫靠一股精氣神兒活著,其詩也因之有了力量。詩中之景呈現動態,似乎要驅散內心的郁積之氣。即使是哀嘆,節奏也不是死氣沉沉,而是激昂慷慨的。明朝胡應麟認為“夢得之雄奇”可贊可嘆。《四庫全書總目》說劉詩“含蓄不足,而精銳有余”。這幾種觀點均有相似之處,體現了劉詩昂揚、豪放、外張的詩風。
三 “天涯”和“到”“家”———從浪漫情思到人生理想。
劉禹錫被棄置于距京都遙遠之地,轉了幾轉,終于盼來了讓人欣慰的消息。《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這首詩通俗易懂,常見諸兒童讀物。劉禹錫寫詩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織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稱,和高高在上、距己遙遠的朝中之位相似。劉禹錫本在高處任職,由于讒言遭到貶謫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詩人為蒼生造福的社會理想永不改變。劉禹錫渴望回到能夠發揮自己才能的職位,有一番作為,縱然是惡浪頻襲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見,詩人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多么讓人欣羨!這首詩用夸張等寫作手法抒發了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氣勢大起大落,給人一種磅礴壯闊的雄渾之美,一不留神就會落后于詩人的思路。胡震亨說:“劉禹錫播遷一生,晚年洛下閑廢,與綠野(裴度)、香山(白居易)諸老,優游詩酒間,而精華不衰,一時以詩豪見推”,“禹錫有詩豪之目。其詩氣該今古,詞總華實,運用似無甚過人,卻都愜人意,語語可歌,真才情之最豪者。”宋朝詩人劉克莊在《十月二十二日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讀劉賓客集》詩中說:“瀑山木落霜寒夜,共讀吾家夢得詩。坐對遺編忘漏盡,手遮殘燭怕風吹。森嚴似聽元戎令,機警如看國手棋。千載愚溪相對壘,未應地下友微之。”今人洪迎華說,劉克莊用“森嚴”和“機警”兩大特點來概括劉詩,繼承并發展了前人的“詩豪”之評。此言得之。
劉禹錫的浪淘沙15
雜曲歌辭·浪淘沙九首朝代:唐代|作者:劉禹錫|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沙。
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汴水東流虎眼文,清淮曉色鴨頭春。
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
鸚鵡洲頭浪飐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
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
譯文/注釋
第三首譯文
汴水往東流去,河水泛著很細的水波紋,清清的淮河早晨顯出鴨頭綠的'春色。
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過了人世間多少人。
第三首注釋
汴水:起于今河南省滎陽縣,東流經安徽,至江蘇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紋。形容水波紋很細。
鴨頭春:唐時稱一種顏色為鴨頭綠,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詩言及汴水、清淮,劉禹錫曾于長慶年間任和州刺史,和州北臨淮河流域。
【劉禹錫的浪淘沙】相關文章:
劉禹錫《浪淘沙》教案08-31
劉禹錫《浪淘沙》賞析05-24
劉禹錫浪淘沙的詩意05-14
浪淘沙劉禹錫原文12-09
劉禹錫《浪淘沙》意思09-20
浪淘沙劉禹錫全文07-29
劉禹錫浪淘沙翻譯10-26
劉禹錫的浪淘沙的解析06-14
劉禹錫浪淘沙的意思08-15
劉禹錫《浪淘沙》的譯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