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陋室銘》教案目標
《陋室銘》教學目標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借助描寫陋室抒發感情的寫法,了解銘文的特點。
2.學習一些文言詞語,尤其是多義詞。 3.理解作品中表達的一種高尚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設想
1.疏通文意與對內容、寫作的分析結合進行。
2.可由《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引入,在課上盡量多給學生朗讀時間,爭取當堂背誦。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分析內容,點撥寫法。
2.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引入、解題
1.引入 提問:我們曾經讀過莫泊桑寫的散文《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福樓拜的宿舍和劉禹錫的陋室,有什么相類似的地方? 歸納:都很簡陋:福樓拜的“屋子很簡陋,墻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劉禹錫住的“斯是陋室”。他們都有很多高尚博學的客人:那一篇寫了幾位大文學家;這一篇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二者表達了相近的情趣,但寫法不盡相同。前一篇描寫細膩,是寫人的散文,后一篇是記物的銘文。
2.體裁:銘。 銘,是古代文體的一種。銘,起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有時用于自我規戒或激勉。銘文,在語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對偶句,格調不同于一般散文。一般押韻。請找出本文的韻腳。 歸納:韻腳共八個字:名、靈、馨、青、丁、經、形、亭。其中“馨”字因語音變化,現在已不夠協韻了。
3.作者:劉禹錫。 請同學看《閱讀提示》有關部分和注釋①,了解作者情況及出處。
二、分析課文
1.范讀全文,同學參照注釋,解決字音、字形、詞義的疑難點。
2.提問: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詞義和用法。
歸納: 之①、②,結構助詞,都是提賓標志,不譯。 名①,形容詞,著名;名②,動詞,命名。 鴻①,形容詞,大;鴻②,名詞,大雁。 是①,判斷動詞,是;是②,指示代詞,這。
3.討論、講析。
全文八十一字,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開頭至“惟吾德馨”)點明全文主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寫居室環境和日常生活,表達室主人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層(“南陽諸葛廬”到結尾)總結全文,說明陋室不陋。
(1)請學生看注解,將第一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聞名天下;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提問:開頭三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歸納:前兩句用了對偶、比喻,以山水引出陋室。山水陪襯陋室。 講析:“斯是陋室”,扣題。“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以“惟”字加強語氣。四字包含兩方面意思:其一是人以德為本,德馨可忘室陋;其二是道破陋室增光,在于德馨。 指名背誦第一層。全體背誦第一層。
(2)請學生看注解,將第二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苔痕漫上石階,蒼翠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內。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讀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提問:這一層次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角度描寫的? 歸納:描寫居室環境及日常生活。第一句寫周圍景色,第二句寫往來人物,三四句寫生活內容。 提問:這四句表現了作者什么情趣? 歸納:表達出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提問: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歸納:角度開闊,寫到陋室方方面面。條理清晰,由物及人,由外及內,一“入”字將內外融合。虛實結合,肯定句實寫,否定句虛寫。句式整齊,有長有短,跌宕有致。四處對偶,精當而不拘板。“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用互文寫法。 指名背誦第二層。全體背誦第二層。
(3)請學生將第三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提問:在描寫陋室時,突然引出兩處古人名室,作者的意圖是什么? 歸納:運用類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于說明陋室不陋,還含蓄的以古賢自況,進一步表達作者的志趣、抱負。 提問:結尾引用的孔子的話,原文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后一半,總結全文,有什么好處? 歸納:孔子的話很有份量,暗含以“君子”自居而不點破,更耐人尋味。引文回應“惟吾德馨”,有力地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志趣。 指名背誦全文,全體反復背誦全文。
三、布置作業
1.反復朗讀,背誦。
2.將本課字、詞記入積累本。
【《陋室銘》教案目標】相關文章:
《陋室銘》教案07-03
劉禹錫陋室銘教案10-14
陋室銘優秀教案10-23
【熱門】陋室銘教案08-18
陋室銘教案【精】07-19
陋室銘教案【熱】07-25
【熱】陋室銘教案08-26
《陋室銘》教案【精】09-16
《陋室銘》教案【推薦】06-06
【薦】《陋室銘》教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