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劉禹錫《陋室銘》教學反思
【一】
《陋室銘》是唐代劉禹錫所寫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文章借“陋室”來表現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本課的教學過程大致如下。
課前演講沒把時間把握好,耽擱了一兩分鐘。用《古文觀止》導入,本可新穎,可惜不知是聽課的緊張氣氛是影響了學生還是我,講的不傳神,學生聽得很麻木。板書課題,讓兩個劉家女孩回答問題。劉艷上黑板寫了劉禹錫,而劉紫楚回答其人其事,實在沒想到她沒多預習,有點答非所問,頓時打亂我的布局,差點沒hold住。力挽狂瀾之余竟忘記了有關“銘”的講解。接下來課文的多種朗讀還算順利。課文字詞翻譯講解匆忙了一點,只對“上”“入”“勞”“白丁”“何陋之有”稍作分析,可惜遺忘了“之”字在倒裝句中的重要,本可水到渠成的事情疏忽了,實在可惜。對課文講解有點凌亂隨意。以劉禹錫三搬住宅終住陋室的故事引入,以劉禹錫想對欺壓他的上級說什么引出文章主旨句,圍繞主旨句如何成功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一,山水的比興;
二。陋室景友生活;
三。古人類比,成功反擊欺壓他的人。讓對手無可奈何七竅生煙,讓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劉禹錫你真是 的人呀,由學生補充詞語,概括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最后點到托物言志,這也是本課重點之一,小練筆以一位名人拿著某件能托物言志的事物來拜訪劉禹錫為題,可惜難度偏大,不能覆蓋全部。但劉艷,賀孝江,覃梅,譚小強,回答還是很好。
結合本文的教學過程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心理素質不行,不光我,還有學生。
二。細節把握不到位,演講耽擱教學時間等
三。隨意性太強,語言缺少嚴謹。有利有弊,以后需注意。
四.學生積極,我代替太多,甚至提問題。
五.沒有照顧后排境況較差的學生。
六,學生“出奇”,師生方能“制勝”。課堂的出彩常常在學生的奇思妙想。
經過同事們熱心地指導之后。我決定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多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口水話要少。雖然其他老師贊美之詞較多,這既是對自己努力的肯定,也是鞭策。在進步的同時,一定要看到潛藏的危機。語文教學任重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二】
《陋室銘》是唐代劉禹錫所寫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文章借“陋室”,來表現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結合本文的教學過程我有幾點反思:
一、想出新穎的導入方式吸引學生對文章的感悟。
劉禹錫的《陋室銘》運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安貧樂道的情趣。這與今天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如果學生不知道劉禹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了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導入部分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了本文的寫作背景,讓同學們了解到這是一篇不畏權勢的戰斗檄文,從而帶著對劉禹錫錚錚傲骨的佩服學習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發學習興趣。
二、分層次的朗讀教學貫穿文章的始終。
這篇課文文質兼美、篇幅短小,讀起來瑯瑯上口,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本文時,讓朗讀貫穿整堂課,學生在讀中感知語言,在讀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發揮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設計了幾個朗讀環節:1,講完背景故事后,學生已有了學習本文的興趣,我于是進行范讀,讓學生初步感受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產生閱讀的欲望。2,學生自由讀,這是初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初步進入文本。3。指名朗讀,要求讀出情感。讀后學生帶著對文章的理解進行點評,對什么地方應該重讀,什么地方應該輕讀,什么地方應該停頓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讀課文,就不僅讀出了情感,更讀出文章的韻味。
三、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大膽發問的習慣和能力。
在疏通字詞這個環節,我改變了以往以老師串講為主的方法,而采用同學互相質疑、解答的方法,鼓勵學生從書中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然后同學們互相解答。對于重、難點教師適當點撥、強調。
但可惜的是這個環節安排的時間太少了。文言文畢竟是一種與現今實際使用的活的語言相去甚遠的古代書面語,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學生連字面意思都還沒有搞懂,就很難理解此文的深層含義了,因此掌握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應該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可是,我因害怕設計的內容上不完,有意縮短了這個環節,使很多重要的字詞沒有得到解答,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感到遺憾。
【劉禹錫《陋室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劉禹錫的陋室銘07-24
《陋室銘》劉禹錫07-02
劉禹錫陋室銘原文06-16
劉禹錫陋室銘教案10-14
陋室銘劉禹錫全文08-09
《陋室銘》劉禹錫賞析07-17
劉禹錫陋室銘譯文10-12
劉禹錫陋室銘解析06-25
劉禹錫與陋室銘的故事09-07
劉禹錫《陋室銘》賞析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