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文《陋室銘》課堂教學實錄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陋室銘》課堂教學實錄
《陋室銘》課堂教學實錄1
《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分享了陋室銘的課堂教學實錄給大家欣賞!
師:(板書《陋室銘》)
今天與大家一起學習陋室銘,除了閱讀品析陋室銘外,還要積累四字短語。評析文章用語。怎么積累?批注有用的四字短語。下面,我們開始課文閱讀。首先,大家一起來熟悉作者材料。(全班齊讀有關作者的簡介)
師:一個被貶官,在那樣一個生活和政治環境里面,卻能寫出了千古名著《陋室銘》,這依賴于他的精神世界。
(PPT展示《酬樂天揚州處逢席上見贈》與《秋詞》)
師: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是一個怎樣樂觀開朗的人啊!
(全班齊讀《陋室銘》)
師:讀的不錯,建議大家讀的有韻味一點。(老師示范朗讀)與節奏相伴的是語速。讀《陋室銘》不能讀的太快,要讀的有節奏(學生再次朗讀)。
師點評:這次朗讀大有進步,讀出了《陋室銘》的韻味。
(PPT出示:細讀)
現在請每一位同學自讀自講。(老師巡視課堂)
師:我觀察同學每一位都在全身心的讀書,現在我們解決文中出現的重點字詞的問題
(PPT展示:名:出名,動詞
靈:靈驗,神奇
丁:成年男子
痕:滋生之跡
絲竹:琴瑟簫笛等樂器(管的概念很大,笛和簫都屬于管,所以不能并列)
犢:古代用來寫字的木簡
無絲竹之亂耳:之,舒緩語氣,要讀的很輕。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何陋之有:之,表示強調,因此要加強語氣。)
(強調書中對絲竹解釋的不準確之處)
師:我們繼續進行朗讀訓練。剛剛把節奏語氣調整過來了。這次解決兩個問題:句子的結構。最后一句要讀出自期,期盼的情感。我們一起進行朗讀。(朗讀后老師進行點評)
師:在《陋室銘》這篇文章中有幾個難句,這幾個句子該怎么理解呢?
(PPT出示: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生:我住的房子很簡陋……
師:解釋的很好,注意德馨兩個字在全文中的關鍵作用。這句話的含義是: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陋室銘》的起筆很好,作者巧妙的變化了句式,強調了“吾”。室不在陋,有德則馨,以虛代實。
(PPT出示:2.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生1:南陽有諸葛廬,西蜀有子云亭,都很簡陋。
師:但這是表面的意思,誰來幫我解釋?
生2:因為作者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簡陋了。
師:這是第二層意思。
生:凡事不能只看外表。
師:還有沒有揣摩出更深的意思?
生3:為了體現出作者的節操
生4:引出楊雄諸葛的節操,安貧樂道
師:哪位同學根據前面同學的回答,為我們總結。
生5:因為主人很有名,受到人們的敬仰。
師:寫人家,其實是寫自己,把這句話理解了就知道為什么寫自己了。我的那陋室啊,就像南陽的諸葛廬和西蜀的子云亭。其實《陋室銘》的每一個句子都是在寫自己。
師:請解釋 孔子云:“何陋之有?”(PPT展示)
生: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我認為這句話引用孔子的話,特別有說服力
師:鴻儒兩個字也是貫穿全文的。楊雄諸葛是暗線貫穿全文。
(PPT展示)巧妙的省略兩個字,讀起來委婉。省略君子居之,有一種期盼之情,我就要成為像孔子那樣的人,這有期盼,這就是表達藝術。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再次朗讀《陋室銘》。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陶醉。無絲竹之亂耳,很享受。試試,《陋室銘》,讀。(學生齊讀)
師:這叫做以聲傳情,讀書要傳達出你的體會和作者的情感。我們一起來把文章的大意串一下。讀這些翻譯,遠沒有文章有味道(Ppt展示文章翻譯,學生齊讀。)
師:好的,謝謝大家,下面開始我們的精讀。大家看看課文方框中提示,兩個短語:以物為喻,托物言志。欣賞一篇文章,我們可以從文章的構思,展開的層次,關鍵的語句以及你所認為的手法,力求每一位同學有一點收獲。拿起筆,靜思默想三分鐘。(老師巡視課堂)
(PPT出示 活動:欣賞《陋室銘》的表達之美。)
師:我們嘗試著來分析。(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生1:首先是文中的第一句。這兩句既是一個類比,后面寥寥數筆勾勒了作者的居住環境。
師:我們關注同學說的第一句話:起筆高遠,沒有說小草不再高,低洼的水不再深。
生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句話很關鍵,體現出作者的道德追求和精神境界很高尚。
師:有碧綠的小草。來往的大學問家,沒有嘈雜的音樂。
生3:我想說的.還是這一句,作者明明貶官,但是還是很樂觀,向上。斯是陋室,巧妙轉折。
師:德馨二字非常有氣勢。后面能否扣住德馨來展開。
生4:苔痕上階綠,表面寫景,但是看出作者樂觀向上。
師:四字概括:心靜之雅。看見小草,苔蘚都很快樂,寫景其實是寫心啊。
生5: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出了作者的朋友沒有粗鄙之人
師:鴻儒也是在寫自己
生6: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生活很悠閑,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
師:這是志趣之雅
生7: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兩句是對偶,說明作者的觀察很細心。
師:觀察很細致。
生8: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寫出了作者自己的生活樂趣。
師:情趣之雅,享受自己的生活。
師總結:文章起筆崇高圣潔,可謂神來之筆。暗示了陋室的名與靈,以虛代實。“惟吾德馨”,概寫一筆。“苔痕上階綠,草色入連清”。寫靜為動,描述了優雅的自然環境。我們分析優美的詩文,可以從動靜來觀察。“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表現了交往人士的高雅,借客人襯托主人的不凡。“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一句寫出了作者身居陋室的清雅情趣。以上細寫幾筆,極力渲染陋室的主人因德而馨。
師:請同學們把概寫一筆,細寫幾筆四字短語圈化下。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一句巧用典故,類比自己的德性高潔。巧用典故是讀文言文的一個觀察點。比如李白的《行路難》有大量的典故,用典故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典故委婉表達自己的情感,不直說。
文章結句“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匠心獨運的點睛之筆,含蓄的表達了作者以君子自期的情懷,顯得立意高遠。全文駢散結合,韻律生動,讀來讓人回味無窮。
師:我們再次朗讀《陋室銘》,這次朗讀是最后一次訓練。要讀出層次。惟吾德馨要停頓一下。讀到“無案牘之勞形”就是結句了。(學生再次朗讀)
師:最后要練同學們的抄寫能力。
PPT出示:《陋室銘》托物言志,手法生動;語言精美,音韻和諧;志趣高雅,意味深長。寫出了作者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性情和潔身自好、高潔傲岸的情操。可謂千古絕唱,深受后人推崇。(學生記筆記)
師:數數這節課你積累的四字短語超過30個沒有。在這節課上,我們進行了課文的語言學習,表達特點的欣賞,也學習了評價語言。你在這節課上有收獲嗎?(生點頭,回應“有——”)
師:下課。
《陋室銘》課堂教學實錄2
教學目標:
1、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不慕榮華、安貧樂道和高潔偉岸的生活情趣;
3、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誦讀、品味優美的語言;
2、理解作者不慕榮華、安貧樂道的情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陋室銘》
一、導入新課
屏幕展示:《學生銘》內容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惟吾閑情。小說傳的快,雜志翻得勤。琢磨打籃球,尋思游戲廳。可以打瞌睡,觀窗景。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窮心。自習說閑話,講課聽不進。心里說,混張文憑。”
師:我請一位同學把這首《學生銘》讀一遍,誰愿意?
生:讀。
師: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實是根據一篇文章仿寫的?
生:(齊)《陋室銘》。
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的文章《陋室銘》。在這里我要提一點,語言的形式總是受制于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學生銘”只是一種模仿,雖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沒有什么價值,只有劉禹錫,有真情實感,才寫出流傳于世的佳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這篇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絕唱——《陋室銘》。(屏幕示:課題、作者)
二、聽讀范文
師:現在我們來聽范讀,請同學們在文章上標注生字字音以及句子的停頓。
生:(學生們邊認真聽邊做標記)
師:好,我請同學們來讀,檢查大家剛才是否注意到字音和停頓問題。其他同學認真聽。誰愿意試一試?
生:(讀)
師:這位同學讀的字音都很準,但是停頓的位置有兩處出錯,同學們聽出來了嗎?
生:“斯是/陋室”讀成了“斯/是/陋室”,還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讀成了“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師:對,就是這兩處。很好,下面我們再來請一位同學來讀,好嗎?
生:讀
師:停頓注意的很好,下面我們同學們一起來讀。
生:(齊讀)
師:同學們讀的很好。
三、初讀課文
1、關于文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文章的題目“陋室銘”,“陋室”從字面上應該比較好理解吧,是什么意思?
生:(齊)簡陋的房子。
師:很好,那么誰來告訴我什么是“銘”呢?
生: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屏幕示:關于文體“銘”)
師:看來這位同學注意到書上的注釋了,請同學們在書上做好記號。大家一起來讀一下。
生:(齊讀)
師:同學們應該注意到,“銘”這種文體有一個特點是押韻,大家找一找文中押韻的字,以及押的是什么韻。(屏幕示:押韻的字及押的什么韻)
生:(用筆在書上圈畫出來)
師:下面讀押韻的.字,體會詩歌朗朗上口的特點。
生:(齊讀)
2、作家作品簡介
師:剛才我們分析了課題,現在哪位同學為大家介紹一下作者及
寫作背景。
生:(讀自己收集的資料)
生1: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有《劉賓客集》(一稱《劉夢得文集》),這篇銘文是他在和州刺使任上寫的。
生2:還有,“唐順宗時,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以后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州刺使。后因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和柳宗元交誼很深。”
師:這兩位同學介紹的很好,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屏幕。(屏幕示:作家作品簡介)
生:(齊讀)
3、字詞名疏通
師:同學們,我們下面借助書下注釋翻譯課文,把不懂的詞句畫下來,準備提問。
生:(相互質疑)
生1:“苔痕上階綠”這句中“上”是什么意思?
生2:這里“上”是動詞,長到、蔓到的意思。
生3:“無案牘之形”這句中的“勞”是什么意思?
生4:這里是形容詞用作使動詞,即“使……勞累”的意思。
生5:“孔子云:‘何陋之有?’”這句是不是賓語前置,即“有何陋?”
生6:是的,這里“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
…………
師:(質疑中適當引導)(屏幕示:生字注音,解釋字詞、賓語前置及詞類活用)
四、研讀課文
師:提問(學生回答、適當引導)(屏幕顯示)
1、作者怎樣引出陋室的?
(山、水)
2、第一、二與第三句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呢?
山——仙
類比水——龍
陋室——德馨
3、在作者看來陋室真的簡陋嗎?
陋室不陋。
4、從哪些方面看得出來?找出文中相關語句。
生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里是寫陋室優美的自然環境。
生2:“可以調素琴,閱金經”這里是寫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
生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里是寫陋室往來客人的不一般。
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我們一起來看屏幕。
陋室不陋
景——自然環境優美
人——交往人物不俗
事——生活情趣高雅
5、諸葛、子云分別指誰,他們是怎樣的人?作者在本文提到他們有何用意?
生1:諸葛是指諸葛亮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郡隆中山中。子云指楊雄,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子云是他的字。
生2:文中提到他們,是作者表達自己的心愿,希望自己像他們一樣,由于自己品德的高尚,受人尊敬。
師:剛才兩位同學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們看一下屏幕。
屏幕展示:自比古代賢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們一樣因為自己的高雅脫俗獲得別人的尊敬與景仰,這里也用了類比的表現手法。
6、 “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引用孔子的話有什么用意?
前面直接用諸葛亮、楊子云自比為君子,所以接引用下句,反詰點題。
引導歸納:安貧樂道、高潔偉岸。
7、這種借他物來表明思想的手法在前面第一單元一篇課文中已經學過,同學們是否記得?那么這種手法叫什么?
生:(討論交流)
生:這篇課文是《白楊禮贊》,這種手法叫托物言志。
屏幕展示:《白楊禮贊》托物言志
師:很好,我們為剛才所有回答的同學以熱烈的掌聲,謝謝他們精彩的回答。
生:(鼓掌)
五、 小結課文
師:我們小結剛才所有的問題,同學們一起來看屏幕。
展示:
六、背誦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看屏幕展示的文字和畫面)
師:看屏幕讀課文
生:(齊讀)
師:下面請同學來讀。
生1:讀
生2:讀
生3:讀
師:自由讀課文
生:自由讀課文
師:試背誦
生1:試背
生2:試背
生3:試背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都背的很好,下面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
生:齊背誦。
師:很好,同學們今天的表現非常出色,我很高興。
七、拓展訓練
同學們,你們一定非常熱愛自己的家吧?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一下劉禹錫,為你的家描上一筆,用來表達一下居住在家中的感受呢?
八、教學反思
《陋室銘》是一篇經典文言短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解讀,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作者不慕榮化、安貧樂道和高潔偉岸的生活態度;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比興、對偶等修辭手法和對比、引證等論證方法的運用;同時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積累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豐富文言素養。
教學思路不枝不蔓,脈絡清晰。依托文本,深層解讀作者情懷。超越文本,賦予作品以時代意義。著力養成自主探究合作研討的學習習慣。課堂各個教學環節,緊緊相扣,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陋室不陋,探究陋室不陋,體味作者襟懷,安貧樂道和高潔偉岸的生活態度。從課堂實效來看,學生無論思維、情感還是心智,都得到了發展。
【《陋室銘》課堂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課文《陋室銘》課堂教學實錄06-17
《陋室銘》課堂實錄10-15
關于《陋室銘》教學實錄09-14
陋室銘的優秀教學實錄09-29
《陋室銘》課堂實錄07-23
《陋室銘》教學實錄(9篇)06-21
陋室銘名師課堂實錄10-22
《陋室銘》課堂實錄(必備)07-04
陋室銘公開課實錄09-24
《陋室銘》教學實錄及課后評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