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駱駝祥子》看老舍語言特色

時間:2023-06-13 00:38:41 駱駝祥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從《駱駝祥子》看老舍語言特色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從《駱駝祥子》看老舍語言特色,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從《駱駝祥子》看老舍語言特色

  從《駱駝祥子》看老舍語言特色 篇1

  從《駱駝祥子》看老舍語言特色

  摘要:《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寫了車夫祥子悲慘的生活遭遇,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說以北京方言為基礎,選詞凝練、語言通俗,散發著濃郁的北京地方特色。本文以其英譯本為例研究其語言特色的再現。

  關鍵詞:《駱駝祥子》 語言特色 地方色彩

  老舍一貫主張寫作應使用“俗”與“白”的口語。并且說應該把白話的真正香味燒出來。在作品里被人們稱道的北京"大白話"實際上是經過作家提煉的、加攻過的人民口語,《駱駝祥子》這部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品,最能代表老舍小說創作的語言特色。

  運用北京口語寫作是老舍語言藝術的最主要特色。他善于從北京人口語中發掘寶藏,加工提煉,加以創造。《駱駝祥子》中的人物都是北京住大雜院的城市貧民,說的都是地道的、純正的北京話,老舍熟悉他們的語言,因為他也住過大雜院。《駱駝祥子》中人物語言和敘述語言都是北京話,所以小說的北京地方色彩不僅在于老舍描寫了當地的風士人情,而且也是由北京話烘托出來的。

  老舍的語言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首先是他采用了北京語音“兒”化韻,用“兒”化韻的語音響亮,是組成“嘎嘣脆”的北京口語的重要成分。語音的修辭作用很大,北京話“明兒”“明兒個”跟普通話“明天”詞義相同,但語音比“明天”響亮,而且它本身又粘連著地方色彩。又如北京話中的“甭”比“不用”的音韻響亮,可實際上它確是“不”和“用”的串聯合并現象。另外,小說中還有很多北京話詞匯,如“鼓逗”、“心程”、“扒樓”、“敢情”等都使讀者感到特有的北京風味和音樂美。老舍說“除了注意文字的意義而外還應注意文字的聲音與音節”,這就發揮了語言的音韻之美。我們不要叫文字老爬在紙上,必須叫文字的聲響傳到空中。確實如此,老舍的作品的語言讀起來都是“響嘣兒脆”的。

  他大量加工運用北京市民俗白淺易的口語,用老舍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把頂平凡的話調動得生動有力”,燒出白話的“原味兒”來;同時又在俗白中追求講究精制的美,寫出“簡單的、有力的、可讀的而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語言的通俗性與文學性統一起來,做到了干凈利落,鮮活純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語詞、句式、語氣以至說話的神態氣韻,都有他獨特的體味和創造,又隱約滲透著北京文化。老舍融化了狄更斯、契呵夫、莫泊桑、歐?亨利等小說語言的幽默、洗練、優雅,形成了他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獨具文化熱色的語言,他那通體光潤圓澤中透露出民族文化的智慧和外觀。老舍采用經他加工提煉了的北京口語,生動鮮明地描繪北京的自然景觀和社會風情,正確生動傳神地刻畫北平下層社會民眾的言談心理,簡潔樸實,自然明快。文字“極平易,澄清如無波的湖水”又“添上些親切,新鮮,恰當,活潑的味兒”,這是老舍在《我怎樣寫〈駱駝祥子〉》中的話。老舍來自平民,他對學習中國民間通俗藝術保持濃厚的興趣,并寫了鼓詞、戲曲、掌握了許多民間藝術精華。據黃杰俊等《利用微型電子計算機對〈駱駝祥子〉進行語言自動處理》一文,利用計算機統計,《駱駝祥子》全作近11萬字,只用了2400多個漢字,出現頻率較高的都是常用字.他還善于有選擇地使用北京口語,增加語言的地方風味。在這里,不僅冷僻字眼一個也沒有,就連常用的“時”,老舍不是寫成“時候”,就是寫成“那陣子”,如果單說一個“時”,顯得文縐縐的,不合普通話的口語習慣。比如寫祥子身體的“挺脫”、“硬捧”,寫劉四是個“放屁崩坑兒的人”,祥子窮途末路,病體炎炎地為人家作喪事時,“在馬路邊緩緩的蹭”,曹先生家的女傭稱贊祥子是“老實巴交”,都是取自北平人的唇舌,又符合人物的身份、個性和教養。虎妞引誘祥子時的一番話,更是聞其聲如見其人,使虎妞這個老處女,這個車廠女兒的潑辣、粗俗而又工于心計的性格躍然紙上。可以說《駱駝祥子》中的人物語言,都是個性化了的。作品的敘述語言也多用精確流暢的北京口語,既不夾雜文言詞匯,也不采用歐化句法,長短句的精心配置與靈活調度,增加了語言的音樂感,在老舍手里,俗白、清淺的北京口語顯示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光彩。作品在情節交代和人物介紹時,筆墨儉省,表現力強。在寫到劉四這個流氓無賴的經歷時和性格時,小說里敘述道:“年輕的時候他當過庫兵,設過賭場,買賣過人口,放過閻王債,”“在前清的時候,打過群架,搶過良家婦女,跪過鐵索”,以結構相似而長短不一的句式,每句話里都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又都極為平易俗白,不假雕飾,為人物勾畫出一副精彩的畫像。客觀敘述與主觀剖白的水乳交融,使《駱駝祥子》在平靜的外界景物襯托下寫活了人物的'內心活動、心理波瀾。與虎妞結婚以后的祥子,漸漸地連拉車也厭惡了:“原先,他以為拉車是他最理想的事,由拉車他可以成家立業。現在他暗暗搖頭了。不怪虎妞欺侮他,他原來不過是連個小水桶也不如的人。”像是作者的敘述,又像是祥子心中的思量,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小說中那段關于烈日和暴雨的描寫,也同樣可以說就是祥子心中的感受。

  他善于運用純熟的北京話來描述富有地方特色的風俗人情,刻畫人物的性格,敘述故事,褒貶事物,他的語言是經過提煉了的北京口語,其特點是平易然而不單調不俗氣。特別是兒化的運用,作家從容地調動口語,給平易的文字添上了親切、適當、活潑的味,在活的北京口語的基礎上錘煉純凈的文學語言。全書一共用了641處兒化,有的篇章多達40多處。還有很多詞匯都是地道的北京話。如“拉晚兒”,“嚼骨”,“膠皮團”,“殺進腰”,“譜兒”,“耍個飄兒”等等,全是很純熟的北京口語。他非常熟悉北方勞動人民的口頭語言,他的作品中的語言以北京話為基礎加工錘煉而成的,沒有矯揉造作的知識分子腔,俗白、凝練、生動、純凈,的確是“宛轉如珠,流暢似水”,活潑有趣,雅俗共賞。無論是刻畫人物或是敘述故事,都那么生動形象,妙趣橫生,然而又看不到絲毫雕琢的痕跡。這對于中國文學語言藝術的豐富和發展是個突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駱駝祥子》,老舍著.

  [2]《中國古代文學史》,袁行沛著.

  從《駱駝祥子》看老舍語言特色 篇2

  老舍先生曾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他的作品對我們的現代生活也有著很大的啟示。他的作品大多數都取材于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一個重要的全新題材領域,在他的小說中描寫的那些自然景色,世態炎涼,時尚風俗,皆運用群眾口語,字字透出一股弄弄的“京味”。

  一、老舍相關背景概述

  老舍,原名舒慶春,出生于北京一個旗人家庭,年幼的老舍幸免于難,和靠替人洗衣裳做活維持生計的母親相依為命。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后因經濟問題退學,同年又考取公費的北京師范學校。1924年秋,老舍赴英國倫敦大學,任華語講師,教導英國人學習中國的官話和古典文學,在此期間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并開始他的文學創作。1926年在小說月報上發表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1968年老舍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十年后,老舍得到平反,恢復“人民藝術家”稱號。在他的墓碑上有一副老舍浮雕銅像,上面刻著老舍在抗日戰爭中《入會誓詞》中的一句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里。

  二、老舍小說的語言傳統構成

  1.民族語言傳統。

  老舍對民族語言傳統有著充分的研究,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其對白話語的研究,更體現在其對古典文藝的見解上,老舍在喜愛民間文學的同時并沒有放下對古典文學的研究。中華文學幾千年的歷史,對老舍先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自小開始,老舍先生便展現出他對古代文學的熱愛和喜好。中國古代文學中不缺乏語言簡潔明朗,文風行云流水,情感真實質樸,內容深刻豐富的優秀作品。他認為作家應當對古代文學的語言有所了解,甚至深入了解,發掘我國語言的本質。作家的語感并不是從其華麗堆砌,風格獨特來說,而是從對寫作節奏和結構的掌握來說的,老舍先生的文章能夠體現出其深厚的文學功力,富有神韻,他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學傳承和創新的先驅。

  2.外國語言傳統。

  老舍先生的語言藝術是中西結合的,有中國古典文學的優點,也吸取了西方文學的先進。他親身經歷過新文化運動,接觸過新文學,并且曾經在工業革命先驅的英國教書。前文說過,老舍先生在英國時曾閱讀大量的英文作品,對西方的文化和語言非常了解。因此,他主張要學習世界其它各國先進的東西,他認為新文學吸收國外的語法來豐富本國語言,使得語言結構更加完整,他的這種先進的意識和接納思維在當時是非常寶貴的。在研究外國語言時,老舍先生時常把中西方語言放在一起比較,他發現中國語言有些時候顯得單薄,認為有些時候中國語言無法將一個復雜的情境表達清晰。所以他在創作時,時常把語言外國化,吸收國外的語法。他的小說中不僅具有口語化的短語,也有表達深刻的長句,吸收了西方長句的特點后,使他的語言更加的貼切和精準。

  三、老舍的語言風格藝術特色

  1.北京韻味。

  老舍先生作品中一貫突出北京韻味,就拿其代表作《駱駝祥子》來說,這部作品最成功的,莫過于老舍先生在其中突出描寫的京味。主人公祥子及書中描寫的各種各樣的人物皆是處在一個老舍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北平下層社會中。在小說中祥子從軍營中順走幾匹駱駝,賣得不少錢的這段情節中,老舍用相當生動的語言描寫了的景物,將祥子的內心襯托的無比恰當。描寫天氣的時候,如烈日當頭突然傾盆大雨,不僅符合了北京的.自然地理情況,又寫出在大自然變化的天氣中,祥子多么被動,這些都表明了作者對北京城的熟悉與寫作時輕車熟路的技巧。

  2.通俗明白。

  老舍在語言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追求,他曾多次表示不論寫什么樣的作品,都希望多運用大白話,認為大白話值得信賴。即使是描寫一些比較深刻的事理,他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術語和名詞。老舍在創作的過程中,一貫保持著他的“俗”與“白”。何為“俗白”,老舍先生一生致力于此,自然“俗白”并不是單純的俗。“俗白”的語言不僅通俗,淺顯易懂,而且樸實無華,更貼近自然。“俗白”的語言寫作方式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并不是那些粗俗淺陋的,相反,這種語言更加凝練深刻,令人回味。

  四、老舍的語言審美特征與內涵

  1.老舍語言風格的人格內涵。

  老舍先生創作的年代剛好趕上新文化運動的爆發,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逐漸地,人們懂得如何去發現本我,覺醒自身,受到新思想沖擊的人們開始在美麗而殘酷的世界中思考自身。在這種環境下,深受影響的老舍先生通過小說創作,展現出自身思考的結果,形成了具有其個性特征的人格內涵。作者在書寫書中人物悲慘的命運的同時,將自己的現實經歷融合進去,展現出作者對其的關愛之情,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同身受。同時,老舍先生的筆下也展現出一種對民族命運的反思人格,他認為幾千年的文化一根指頭并不能撼動,這種創作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財富。

  2.老舍語言風格的文學功能。

  文學藝術作品中,語言是的情感是應該讓讀者感受到的,這就要求作家把自己的心寫到文章中,我們之前說過,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有這樣一種人格存在,使得他的作品具有著老舍本人深刻的思想。思想深度決定作品的生命的長短,這種思想的深度需要作家對生活積累,擁有關心社會,擁有一種能夠給心靈提供營養,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的哲學意識。老舍先生所傳達的那份悲哀的感情,在其描寫小人物的痛苦時,隨著感情變化而變化的語言中傳達給觀眾,進而對民族文化,民族歷史,和當代社會進行反思,這便是老舍語言風格的文學功能。結語老舍先生的一生都在研究和發掘藝術,他從不對現有的文學進行描摹,也不被已有的法則和套路所束縛。作為人民藝術家,老舍的語言具有的是經久不衰的魅力,了解和研究老舍的思想及作品能給我們的創作提供豐富而寶貴的經驗財富。以上便是筆者在閱讀老舍作品時,所獲得的財富,希望這份財富能夠與更多的人分享,并且能夠有更多的人一同探究老舍作品中的經驗。

【從《駱駝祥子》看老舍語言特色】相關文章:

老舍《駱駝祥子》11-21

老舍駱駝祥子04-22

老舍駱駝祥子06-27

駱駝祥子老舍簡介02-08

(優選)老舍駱駝祥子06-30

對老舍《駱駝祥子》中祥子的解讀03-24

老舍作品《駱駝祥子》選段04-25

老舍駱駝祥子精選(15篇)07-02

老舍《駱駝祥子》人物介紹03-24

老舍駱駝祥子寫作手法11-1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人成在线 | 亚洲免费国产视频 | 亚洲国产嫩草影院 | 一本视频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 | 自拍偷精品亚洲手机在线 | 五月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