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好的故事魯迅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好的故事魯迅賞析相關內容。
《好的故事》
燈火漸漸地縮小了,在預告石油的已經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的,早熏得燈罩很昏暗。鞭炮的反響在四近,煙草的煙霧在身邊:是昏沉的夜。
我閉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著《初學記》的手擱在膝髁上。
我在朦朧中,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
我仿佛記得曾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漾。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和;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近于原形。邊緣都參差如夏云頭,鑲著日光,發出水銀色焰。凡是我所經過的河,都是如此。
現在我所見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統在上面交錯,織成一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
河邊枯柳樹下的幾株瘦削的一丈紅,該是村女種的罷。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里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動著。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刺奔迸的紅錦帶。
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云中,白云織入村女中……。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了。但斑紅花影也已碎散,伸長,就要織進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現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無數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見,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視他們……。
我正要凝視他們時,驟然一驚,睜開眼,云錦也已皺蹙,凌亂,仿佛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無意識地趕忙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眼前還剩著幾點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愛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拋了書,欠身伸手去取筆,——何嘗有一絲碎影,只見昏暗的燈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好的故事》賞析
從整個作品來看,作者通過一個夢幻的、好的故事,表現了對于昏沉現實的否定,對于美好理想的追求。在作者看來,好的故事在現實社會中的實現還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夢幻中。雖然如此,它也時時給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讓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奮斗,因而,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作者內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讓讀者看到了作者真實的內心世界,使我們對于作者一再聲明自己的彷徨苦悶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永是生動,永是展開”,才是作者對理想人生的渴望,對生命本質的體悟。
整個作品將夢幻與現實相交織,既表現了現實與理想的對抗,也揭示出作者內心世界的向善追求。同時,敏銳的感受、細膩的觀察和真實的描寫相映成趣。作者對于河邊的景物的感受和對于河中倒影的觀察非常敏銳和細膩,讀者在欣賞一幅幅變化多姿的美妙圖畫之余,不得不為作者的感受力、觀察力和語言的表現力感到贊嘆。作品立體式的圖景展示,既給讀者一種立體的美的感受,同時又引導讀者在他的文字中構想自己的圖景,大大增強了讀者的參與欲望,使作品具有強烈的創造性和可塑性。
擴展: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與厲綏之和錢均夫同赴日本公費留學,于日本仙臺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最為廣泛的筆名。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人物經歷
少年時期
光緒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新臺門周家。幼名阿張,長根,長庚,學名周樟壽。
光緒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書屋從壽鏡吾讀書,課余影描圖畫。與章閏水建立友誼。
光緒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獄,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全家避難于鄉下。每天為父親出入于質鋪及藥店,遭人冷眼。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父親去世。家境益艱。于本年開始寫日記。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開會分房,分給魯迅他們的既差且小,魯迅拒絕簽字遭到叔輩們斥責,倍感世態炎涼。
奮力求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江南水師學堂,改名周樹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參加縣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為由不再參加府考,繼續前往江寧求學。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務鐵路學堂,學開礦。這期間接觸了赫胥黎的《天演論》,對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響。除讀新書外,愛騎馬運動,敢于和旗人子弟騎馬競賽。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月,礦路學堂畢業。3月,與厲綏之、錢均夫一同赴日本公費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普通科江南班(為日語學習速成班),三人同班同寢室。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剪辮。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光緒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學院結業。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現日本東北大學),肄業,相識藤野嚴九郎。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月,課間觀“日俄戰爭教育片”,深受刺激,決定棄醫從文。6月,將學籍列入“東京獨逸語協會”所設的德語學校。夏秋間,被騙回國與朱安結婚。旋即復赴日本,7月,從仙臺回到東京,不再入學讀書,專門從事文藝譯著工作,此后幾年通過不同方式學習了德語,俄語。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從章太炎先生學習,為“光復會”會員,并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集》,期間生活艱難,以校對書稿補貼生活。
宣統元年(1909年),《域外小說集》二冊出版。
迷茫困頓
宣統元年(1909年)8月,歸國,任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生理學和化學教員兼任日本教員鈴木珪壽的植物學翻譯。
宣統二年(1910年)8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1911年,寫個人的第一篇小說文言小說《懷舊》。
民國元年(1912年),臨時政府成立于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八月被大總統任命為北京政府教育部僉事。從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輯錄金石碑帖,校對古籍,其中也對佛教思想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畫家空行道人李振凱先生筆下的魯迅民國六年(1917年)7月7日,因張勛復辟亂作,憤而離職,14日,亂平即返部。
民國七年(1918年)1月,參加《新青年》改組,任編委。
個人作品
小說集
《吶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
《故事新編》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雜文集
魯迅生前所創作的未結集出版的雜文作品死后由蔡元培、許廣平等整理出版納入第一版魯迅全集中,然而時間倉促,難免遺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魯迅全集補遺》《魯迅全集補遺續編》,這些文章后以不同分類方式納入各種版本的魯迅全集之中,在這些全集中對這些文章總集所取名目頗多,以下皆以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魯迅全集》所取名為準。
【好的故事魯迅賞析】相關文章:
魯迅的作品《好的故事》10-31
魯迅散文集《野草·好的故事》06-28
魯迅《野草》散文集:《好的故事》09-05
魯迅的故鄉賞析05-26
魯迅《野草》賞析09-09
《雪》魯迅賞析11-25
魯迅的《藥》賞析10-19
魯迅雪的賞析09-25
魯迅作品賞析06-06
魯迅好段落摘抄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