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祝福》的人物形象介紹

時間:2024-09-07 09:26:57 春寧 魯迅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魯迅《祝福》的人物形象介紹

  《祝福》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寫于1924年2月7日,最初發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后收入小說集《彷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魯迅《祝福》的人物形象介紹,歡迎閱讀!

魯迅《祝福》的人物形象介紹

  魯迅《祝福》的人物形象介紹

  1、祥林嫂

  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樸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最后還是被社會壓垮了。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⒉、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頑固,堅決捍衛封建思想,反對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自私偽善,冷酷無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讓她生存信心徹底毀滅,是導致祥林嫂慘死的主要人物。

  3、柳媽

  柳媽是個吃齋念佛的善女人,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很深,同情祥林嫂,又把她視為不貞的人加以奚落。出于善意,她想給祥林嫂尋求解脫的藥方,結果反而給祥林嫂造成難以支持的重壓,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慘的深淵之中。柳媽自身的被害與她不經意的害人,從另一角度揭露了封建禮教的罪惡。

  4、“我”

  “我”并不是魯迅,而是魯迅虛構的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但又軟弱無能,無力給祥林嫂以幫助。在結構上,“我”起著線索作用,是祥林嫂悲劇的見證人。

  5、四嬸

  四嬸只是看祥林嫂能干,把她當工具一樣使用,并沒有把她當人看。

  拓展:魯迅《祝福》大意

  祥林嫂的死去,揭示了生活在舊社會的最底層,被無情的壓迫,和麻木的世情。魯迅的《祝福》,這篇文章就是對舊社會的強烈抨擊。我們一起再來品讀下。

  《祝福》寫于1924年2月7日, 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后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并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斗。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樸忠厚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于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殘飲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猶如白癡,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后,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后,她沿街乞討,在除夕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

  此文在如泣如訴的血淚控訴中,對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特別是對封建禮教,給予了強烈的鞭撻通過描寫祥林嫂悲劇的一生,表現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

  魯迅《祝福》重點難點解析

  1、課文開頭關于魯鎮祝福景象的描寫有何特點?有何作用?

  理解:小說在開頭就渲染了魯鎮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碌的氣氛:晚云的閃光、爆竹的鈍響、幽微的火藥和人們忙碌的景象。調動了讀者的視覺、聽覺和嗅覺,具體形象,如見其景,如聞其聲。課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陰暗”的天色,“將魯鎮亂成一團糟”等語句透露出作者對這種氣氛的反感和貶抑。其中有一句話“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這句話點出了辛亥革命以后農村風俗習慣依舊,封建思想依舊。這些語句,勾勒了當時的社會環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基礎。

  2.提問:祥林嫂被搶走時,魯四老爺反應如何?兩次“可惡”,“然而”有什么含義?

  理解:魯四老爺估計祥林嫂是逃出來的,“皺一皺眉”表示反感,卻沒有絲毫同情心。尋人時,也仍然是“踱”。發現祥林嫂被搶走,魯四老爺說了兩次“可惡”,“然而”。第一次“可惡”的是婆婆“搶”的舉動,給自己帶來了麻煩。“然而”是書面語重轉連詞,后面隱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禮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當然。第二次說可惡是針對衛老婆子的,對衛老婆子先薦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鬧得沸反盈天,有損魯家的體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這樣比男人還勤快的勞動力是不容易的。

  3.怎樣理解祥林嫂被迫改嫁時“鬧”得出格?

  理解:祥林嫂的“鬧”,是她的自發本能的反抗,維持現狀的一種表現。另一方面也說明她受封建的“節烈觀”毒害很深,她的“鬧”不是為了爭取自由平等的權利,在某種程度上是維護“從一而終”的封建禮教。

  4.你怎樣認識祥林嫂死前的疑問?

  理解:祥林嫂的三個問題的核心是,死掉的一家在地獄能否見面。她希望其有,這樣就可以和阿毛及賀老六見面,又希望其無,因為害怕被鋸成兩半。這是困擾在她的內心深處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這個問題,是在遭受一連串的摧殘和折磨后對封建傳統觀念的本能懷疑。祥林嫂對生活本無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勞動換得起碼的生存條件,可是盡管她不斷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爭,卻得不到這起碼的滿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在精神的折磨下走向死地。

  5.《祝福》在結構上采取倒敘手法有什么作用?

  理解:小說將祥林嫂的悲慘結局在開始就呈現在讀者面前,為讀者設置了一系列懸念吸引讀者:祥林嫂過去是什么人?為什么會落到這個地步?為什么又會在死前提出那樣奇怪的問題使讀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寫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聲中寂然死去,形成鮮明對比,造成了濃厚的悲劇氣氛,突出了小說的主題。

【魯迅《祝福》的人物形象介紹】相關文章:

魯迅《祝福》人物形象分析05-22

魯迅生平介紹04-08

魯迅《祝福》教案05-06

魯迅《祝福》原文12-05

魯迅《祝福》教案03-23

魯迅《祝福》教學設計05-19

魯迅祝福優秀教案03-25

魯迅《祝福》原文賞析04-05

魯迅祝福原文賞析12-0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级精品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乱老女人视频 | 三级中文字幕在线有码 | 亚洲精品字幕乱码 | 日韩中文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