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陸游《書憤》

時間:2023-06-22 17:55:03 陸游 我要投稿

賞析陸游《書憤》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賞析陸游《書憤》,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賞析陸游《書憤》 篇1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通過追述早年報國壯志、抗金斗爭的豪邁生活,描寫了晚年罷官閑居山陰的心情;抒發了自己年華老大,夙愿落空,壯志難酬的悲憤;批判了主和派投降誤國,表現了詩人高度的愛國主義情精神。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曾任夔州通判、四川宣撫使司干辦公事,權知嚴州,禮部郎中等職。他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以完成九州統一大業為平生奮斗的目標,堅持抗金主張,反對和議,但仕途坎坷,屢遭投降派打擊,壯志南酬,被迫隱居田園。他以詩歌為手段,反映南宋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 掃胡塵” “ 靖國艱”是他詩歌創作的主要內容,慷慨悲壯,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

  《書憤》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作者62歲,罷官閑居山陰已經五年多了。它充分表達了詩人以恢復中原為己任的意志和決心,抒發了自己年歲老大,壯志難酬的悲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首聯,追敘自己早年的宏圖大志和氣壯如山的愛國熱情。既有對世時艱難的慨嘆,又有對自己當年抗金復國的壯心豪氣的袒露。作者青年時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宏愿。孝宗即位后,陸游曾向他陳述了有關定都、備戰和革新政治的建議,使得朝廷主戰氣氛甚濃。隆興二年(1164)春,陸游積極支持愛國將領張浚北伐,符離之役失利,朝中主和勢力日熾,張浚被罷免,陸游也受牽連而免了官職。乾道八年,陸游抵達南鄭,在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任干辦公事兼檢法官,八個多月的從軍生涯是他一生中身臨前線最寶貴的時光,他身穿戎裝,斗志昂揚地馳騁在西北國防前線。他考察了南鄭一帶的山川形勢和民情風俗,形成了他的“卻用關中作本根”(《山南行》)的戰略思想,積極向王炎陳“進取之策”,但南宋朝廷無法容忍他策劃北伐的活動。最后王炎被朝廷召回,幕府也被撤散,陸游殷切收復中原的主張成為泡影,他的內心非常失望和苦悶但愛國熱情并沒有消減,如“丈夫不虛生世間,本意滅虜救河山”(《樓上醉書》)

  頷聯,寫作者在鎮江前線時,雪夜遙望瓜洲渡口宋軍高大戰艦;在南鄭前線上,乘秋風,跨鐵馬,奔馳在大散關道上。這是陸游親歷的兩次難以忘懷的抵抗金兵戰斗。“瓜洲渡”在江蘇省揚州市南面的瓜洲鎮,此事指宋孝宗隆興二年,陸游任鎮江通判,勸說支持張浚用兵,準備北伐事。“大散關”在今陜西寶雞市西南,是當時宋金的邊界,此事指宋孝宗乾道八年,陸游做王炎幕僚,曾籌劃恢復中原大計,領軍隊強渡渭水,策馬直驅大散關前線與金人作戰。作者采用列景手法,兩句用六個名詞簡潔卻巧妙地寫出了戰斗的情形和作者想抗金殺敵的心情。宋朝的軍隊曾經在東南瓜洲渡和西北的大散關打敗過金兵,一處是在冬天, 一處在秋天! 一次是兵船作戰,一次是馬隊交鋒。作者在追述早年的快意征戰生活,流露出抗金復國的豪情壯志。

  頸聯,敘自己的豪氣尚在,但壯志難酬。隱用南朝劉宋名將檀道濟自比“萬里長城”的典故。是說自己曾以捍衛國界的名將檀道濟期望自己,可惜志愿落空,如今衰老,一事無成,無限感嘆哀傷。深切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想為國立功卻又報國無門憂憤。本詩語言精練,概括力強,前三聯寫出了作者青、壯、老三個時期的不同感情與生活情況,青年時期的愛國豪情,壯年時期的意氣風發,老年時期的壯志南酬,作者雖然壯志猶存,但抗金復國的愿望還是落空了,究其原因是南宋朝廷內部的妥協投降路線所造成,國無良相,庸人誤國,令人義憤填膺。

  尾聯,慨嘆世無名相,國事不堪設想。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曹魏,臨行寫了《出師表》給后主劉禪,千百年來,誰能夠和他的忠義智勇相比呢?作者借緬懷三國時的諸葛亮,希望現在也能出現一位如他那樣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把侵略者趕出家園。我們知道,諸葛亮的《出師表》一方面表示北定中原的決心,一方面規勸后主親賢臣,遠小人,對政治提出了建議,這樣的結尾自然是含義深刻,發人深省,這兩句也是慨嘆現實小人當權,沒有象諸葛亮那樣的忠義智勇的名相。

  全詩除了巧用典故,還巧作對比,一處是理想與現實作對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現實卻是自己被排擠不能繼續抗戰,恢復中原愿望無法實現;二處是自己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作對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氣如山”,而到了晚年卻“鏡中衰鬢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殺敵報國卻屢次遭受排擠打擊的悲憤;三處是用三國諸葛亮慷慨北伐同當今南宋朝廷妥協不抵抗作對比,以古鑒今,褒貶分明。此外本詩起結有力,對仗工整。如“樓船”對“鐵馬”,寫出抗敵水陸兩戰;“夜雪”對“秋風”,點出兩個時令一秋一冬;“瓜洲渡”對“大散關”,地名相對,表示抗敵方位一南一北。名詞相對,內容豐厚, 形象鮮明,很好地發揮了律詩的對仗藝術。劉克莊說:“古人好對偶被放翁用盡。”(《后村詩話》前集卷二)沈德潛:“放翁七言律,對仗工整,使事熨帖,當時無與比埒。”(《說詩語》)

  題目為《書憤》,寫出憤激之情的意思。全篇不露一個“憤”字,卻又在敘述中使人感到一種雄偉的浩然之氣,充滿了自己恢復中原的決心和壯志難酬的憤恨,感情也變得慷慨憤激。全詩塑造了自己鮮明的愛國形象,也表達了理想不得實現后所帶來的深切悲哀。梁啟超對陸游高度評價:“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賞析陸游《書憤》 篇2

  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半敘述早年決心收復失地的壯志雄心,后半感嘆時不再來,壯志難酬。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當時他親臨抗金戰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當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金戈鐵馬的記憶里去的。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涌,大有氣魄。詩人未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么國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于屢遭罷黜?”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幾多郁憤。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游蹤所至——作者三十七歲在鎮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陸游在軍中時,曾有一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后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獨騎洮河馬,涉渭夜銜枚”(《歲暮風雨》)的詩句。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前線,后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斗生活。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想今日恢復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如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游浩蕩詩才。“樓船”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干凈、典型。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略家自負的。可惜畢生未能一層長材。“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劉宋名將檀道濟典明志。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然而,如今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于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滿是悲愴。這一結局,非詩人不盡志所致,非詩人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愴便為郁憤。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尾聯亦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千載而下,無人可與相提并論。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詩人在現實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腔郁憤也就只好傾泄于這無奈了。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郁,氣韻渾厚,顯然得力于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歷,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賞析陸游《書憤》】相關文章:

陸游的《書憤》賞析11-04

賞析陸游《書憤》06-09

賞析陸游《書憤》(必備)06-10

陸游書憤原文及賞析06-13

陸游的書憤全詩賞析04-20

(熱)賞析陸游《書憤》11篇06-11

(集合)賞析陸游《書憤》11篇06-12

賞析陸游《書憤》11篇【薦】06-19

陸游《書憤》全詩翻譯及賞析11-03

賞析陸游《書憤》11篇(實用)06-2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久 | 亚洲综合久r在线 | 亚洲人性爱在线看不卡 | 日韩精品一本中文在线 |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簧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