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木蘭詩》教學方案
引言:《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又名《木蘭辭》,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在中國文學史上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篇《木蘭詩》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來閱讀和借鑒!
教學目標: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誦讀法、討論點撥法、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美國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資將中國的花木蘭搬上了卡通銀幕,轟動了世界,讓全世界人民知道了這個英勇而美麗的奇女子。花木蘭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女英雄,可她到底憑借什么魅力,打動了不同種族人民的心,以至于風靡世界呢?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在花木蘭故事的最早來源《木蘭詩》中尋找答案吧。(板書課題)
二、簡介“樂府詩”及“樂府”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是繼《詩經》《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雙璧”。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作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故事
1.范讀課文(示范朗讀帶),學生在聽中指出應注意的字音。
2.檢查預習效果,給加點的字詞注音。
唧唧( )機杼( )軍帖( )可汗( )鞍韉( )轡頭( )濺濺( )胡騎( )啾啾( )朔氣( )金柝( )十二轉( )百千強( )扶將( )阿姊( )霍霍( )舊時裳( )理云鬢( )
3小組疏通文意,說說情節要求學生以“木蘭__”句式概括每節內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木蘭停機嘆息、替父從軍、奔赴戰場、征戰沙場、辭官還鄉、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四、細讀課文,感受木蘭形象
1學生四人一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表述。
(時間為10分鐘左右),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舉手發言,明確自己眼中木蘭的形象:
可能的回答有:學生1:我從課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讀到木蘭是一個勤勞的人,因為“復”字表明木蘭紡線不是短時間的,而是長年累月都在做!
學生2:我從課文“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讀到木蘭是一個勇敢,堅毅,忠孝兩全的人,因為木蘭的嘆息聲是在為父親擔心,可見木蘭的孝順;“愿為市鞍馬”的一個“愿”字充分表明木蘭是一個勇敢,堅毅,勇于擔當重任,熱愛國家的人!
學生3:我從課文“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讀到木蘭是一個英勇善戰的人,因為戰爭這么激烈,“十年”說明打仗時間很長,又死了很多人,而木蘭還能活著回來,足夠證明她的英勇善戰!還有,我從課文“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讀到木蘭是一個不慕高官厚祿、情系故鄉、眷戀家園、熱愛和平生活的人,因為木蘭立了赫赫戰功,因功受賞,可是她依然作出“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的決定,在她看來,打仗好像并不是為了建功立業,也不是為了高官厚祿,純粹是為了保衛國家,使百姓能過上安定的生活,這種精神難能可貴。
學生4:我從課文“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讀到木蘭是一個熱愛生活、善于打扮、美麗可愛的女人,因為喜歡打扮自己是女人的天性,能打扮自己,說明對生活是充滿希望的、熱愛的;這些人也是可愛的、美麗的!
學生5:我從課文“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讀到木蘭是一個機智,小心謹慎的人,因為木蘭是一個女人,在軍隊里和戰友們一起生活了這么多年,竟然沒有被發現,很難做到,可木蘭做到了!
教師在其中要適時做出贊賞性和鼓勵性的評價,如:你分析的非常好!全班為你鼓掌!
教師可板書: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
教師小結: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是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杰出巾幗英雄形象,在替父從軍的行為中我們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請學生舉例古今中外的其他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鄧穎超、撒切爾夫人)。
五、深讀課文,走進木蘭內心世界:假如你是木蘭的父母、伙伴、當朝天子和《木蘭詩》的讀者,說出此時你最想說的話,在隨筆本上寫200字的片段作文。
五、拓展延伸: 木蘭是一位“奇女子”。她替父從軍是一種孝,保家衛國是一種忠。那么我們現在作為中學生在現實和平的生活中,又應該怎么樣來孝順父母,報效祖國呢?請你談談自己的想法。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品味凝練語言2、完成課后習題二3、200字的片段作文“木蘭,我想對你說”寫在隨筆本上4、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習題見《課時檢測》和《完全解讀》)
1)寫木蘭深明大義,代父從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寫木蘭出征前緊張周密準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寫戰爭激烈緊張的句子是:________4)詩中描寫邊塞戰地夜景的兩句是:_________
5)突出木蘭不圖功名利祿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6)贊頌木蘭謹慎、聰明、勇敢、能力不遜男子的議論句是:_______
七、板書設計:
木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情)
“奇”
蘭 巾幗英雄 孝父愛國、渴望和平
詩
“英雄也嫵媚,女子亦剛強”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
八、教后反思:
由于時空距離甚為遙遠,因而學生較難親近古詩文,學起來不免有些乏味。如果教師指導得法,就能把無趣變有趣,讓課堂“活”起來。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價值。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如何在朗讀中感悟形象,木蘭這樣一位千百年來備受喜愛的形象,如何準確解讀不僅需要學生會借助文本解讀也要有自己的獨特理解,才是重要的,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質疑,形成民主氣氛。先通過教師范讀來營造一種朗讀的氛圍,再讓學生自己反復誦讀,走進文本之中真切感受木蘭的偉大形象。在第一次講的時候,按照這種思路進行,學生自己在下面讀的很不錯,后來的全班交流展示效果也很好。在反復朗讀中,學生對本詩內容的理解和感情的把握就有水到渠成的自然之勢。在引導學生賞析課文時,我抓住“木蘭是一個女英雄”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設計了“從什么句中,我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木蘭。”的主問題,引導學生讀詩歌、品句子、感形象,解讀她“英雄也嫵媚、女子亦剛強”的個性特征。
當然在《木蘭詩》課堂中也存在著缺陷。在如何能讓學體學生的思維都“動”起來方面,我做得還不夠。其實,讓每位同學都能提筆來寫一寫,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識到,在分析木蘭形象這個環節中,我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上做一些旁批──你從哪些情節了解到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在旁邊標注出來,這樣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在生字詞的訓練方面,某些同學回答錯誤,我卻沒有意識到,沒有進行及時的糾正。總之,詩歌教學注重情境的創設,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注重以“讀”為本,熟讀成誦的訓練,但有些細節在這堂課上沒有達到最佳的效果。
我們的教學正是在這樣一種肯定、否定與再否定的過程中實現進步的。教學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也正因為遺憾,它才吸引我不斷前行,不斷追索!
【文言文《木蘭詩》教學方案】相關文章:
木蘭詩的文言文02-28
初中《木蘭詩》教學方案04-16
詩經《木蘭詩》教學方案04-16
文言文《木蘭詩》翻譯03-28
文言文木蘭詩原文02-23
文言文《木蘭詩》翻譯05-28
木蘭詩原文文言文02-23
木蘭詩的文言文閱讀題02-25
文言文《木蘭詩》原文及翻譯03-13